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旱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贵州旱稻育种工作,提高贵州旱稻育种成效,对98份贵州旱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并对贵州主要旱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与旱稻产量的关联度最大,并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影响旱稻产量;聚类分析将98份旱稻聚为3大类,第Ⅰ类是矮秆、小穗多穗型,以册亨、修文、望谟和平坝地区的旱稻为主;第Ⅱ类是大穗粒重型,以罗甸、册亨和修文地区的旱稻为主;第Ⅲ类是晚熟、高秆、大穗多粒型,以册享、望谟地区的旱稻为主。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入编《中国稻种资源目录》的518份大穗型和492份大粒型地方资源为材料,分别对其区域分布、类型、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和抗病、抗逆特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贵州大穗、大粒型稻种资源较为集中地分布于黔西南、黔东南及黔南三个地区,占样品总量的62.8%;其类型丰富,单株有效穗、穗粒数等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其中,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在水稻种质创新和高产改良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耐低氮胁迫的贵州地方稻种禾类种质资源,为水稻耐低氮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从江小香禾、从江红皮糯、丹寨大种糯、雷山高山糯、沟都堆、黑糯141、公谷等7份贵州地方水稻和1份常规稻品种EY105为材料,设置低氮和正常施氮2个处理,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低氮胁迫对贵州地方水稻苗期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地方稻种禾类存在水稻耐低氮遗传改良的种质材料,其中,公谷、黑糯141、丹寨大种糯、沟都堆的耐低氮特性较好,可以作为耐低氮胁迫材料在水稻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杂草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韩国34份杂草稻种质资源株高、有效穗、穗颈长、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全生育期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88.071%的前4个主成分;在主成分的基础上,对34份韩国杂草稻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的水平上将其划分成4大类群第1类群属于早熟、矮秆、小穗多穗型;第2类群属于晚熟、高秆、大穗型;第3类群属于晚熟、高秆、少穗型;第4类群属于适熟、中秆、多穗型.  相似文献   

5.
贵州水稻品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优质水稻品种资源,给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以贵州省65个供试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7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有效穗、穗实粒数、产量4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10%,是影响水稻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参试品种分为2类,第2类(苟当1号、苟当2号、苟当3号、糯7优8号、毕粳44、毕粳45、云光101、云光109、宁粳7号)综合表现较优,且品种的产量、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较高,生育期、株高适中,是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理想的育种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目标决策对从国外引进的稻种资源进行定量评价。从173份国外稻种资源中筛选出3份表现最优的稻种资源为IR78875-190-B-1-3、IR78994-B-18-B-B-B和IR82198-24-2-2。另对173份稻种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与多目标决策中的熵和熵权的结果是一致的。最后选择多目标决策评价法筛选的最优和最差的(各10份)稻种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将其聚为两大类,结果证明,多目标决策评价模型在大量稻种资源的评价是有效的。该方法避免了由单一性状指标来判断稻种资源优劣所造成的偏差,可为水稻育种选择优良亲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云南高秆大穗大粒品种"毫糯干相"与"IR29"品种杂交育成了两个中矮秆、优质、大粒的水稻新品系—"云香糯一号"和"云香糯25号"。在云南、广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区示范种植表观株型好、产量高、米质好、抗病力强。这两个新品系的育成,表明中矮秆、中穗大粒、优质、抗病性强等性状可以结合在一个品系中;并证实了云南高秆大穗大粒稻种资源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贵州黑糯米种质资源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入编《中国稻种资源目录》的81份贵州地方黑糯米资源为材料,分别对其区域分布、类型、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和抗病、耐逆特性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贵州黑糯米种质资源较为集中地分布于黔南、黔东南两个地区,占样品总量的82.8%;其类型丰富,性状变异较大,其中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在水稻种质创新和特种米选育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和拓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利用18个表型性状对从国外或外地引进的269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表型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进行不同性状间遗传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表型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种质都表现为绿色叶片、叶枕、秆黄色颖尖、弯曲穗粒形状和无芒特征;二次枝梗的变异系数最高,达35.82%,谷粒宽的变异系数最低,为7.66%,F测验结果表明各数量性状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34,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9。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其中二次枝梗与每穗总粒数的正相关系数最大,为0.946,谷粒宽与谷粒长宽比的负相关系数最大,为-0.771。根据UPGMA聚类法,以欧式距离0.84为阈值,将参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第Ⅰ类为粒数型品种,第Ⅱ类早熟、结实率较高,第Ⅲ类是来自日本的矮秆品种,大部分聚在第Ⅳ类,为中间类型。对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资源材料进行聚类,结果显示俄罗斯的水稻资源与其他地方的资源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韩国、日本、辽宁和江苏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说明外引水稻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亲缘关系较远,可丰富和拓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宁夏水稻地方品种与自育品种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宁夏水稻地方品种与自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145份宁夏水稻地方品种与自育品种的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变异性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0个数量性状中有19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为1.13%~28.74%。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单株籽粒总质量的变异幅度较大,方差和标准差值也较大,其离散程度相对较大;4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55~1.19,平均为0.97;2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91~2.11,平均为1.62;以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的1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19个特征根中选取8个较大的特征根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包括每穗总粒数、单株籽粒总质量、单株穗数、单株分蘖数、籽粒长宽比、一次枝梗数、株高、结实率为主要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8%。采用UPGMA法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75处可将不同种质资源材料划分为5类,其中第Ⅰ类、第Ⅱ类各自只包含1个品种;第Ⅲ类中都为中高秆、穗子较长、着粒密度较高的高产品种;第Ⅳ类为近年育成的一些品种(系),占总数的64%,属于优质常规粳稻,表现为中高秆、散穗、结实率相对较高;第Ⅴ类为地方品种和早期育成品种,地方品种与自育品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可见,宁夏水稻自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地方品种,地方品种与自育品种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在育种中可挖掘地方品种中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