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湖北恩施从马铃薯上采集到一种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Mycovellosiella(Cercospora)concor(Casp)Deighton,经献检索该病害为湖北省内新记录。初步调查,马铃薯灰斑病在个别品种上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2.
Nel  PC 张满珍 《杂粮作物》1997,(5):41-45,56
长期肥料试验中玉米籽粒产量趋势P.C.Nel等长期试验是获得农业系统长期可持续性信息的重要方法。Rothamsted的标准点(Jenkinson,1991)和依利诺斯大学的Mor-row小区均为典型的例子。本文描述的田间试验是1939年建立的南非最老...  相似文献   

3.
Wers.  G 白朴 《杂粮作物》1996,(2):52-53
再生和选择过程对马铃薯耐铝再生苗产生的影响G.Wersuhn等选择细胞培养产生的再生苗速率和一个新的有用性状遗传还相当低(Stavarck等,1984;Carison等,1984;Bhaskaran等,1987)。多数细胞形态建成后即失去耐性(Cha...  相似文献   

4.
TheBorotype(BT)cytoplasmicmalesterility(CMS)lineisthemainCMStypefortheutilizationofheterosisinjaponicarice.ThereisnorestorergeneforBTCMSlineinjaponicariceanditwasallfromindicarice.TherestorergeneusedinChinaisfromanIRRIindicavariety,IR8.Inheritanceoff…  相似文献   

5.
高粱植株各部分在食品工业和加工业上的工业利用——(L.Hallgren等),InUtilizationofSorghumandMillets.ProceedingsolaWorkshopHeldatBulawayo,Zimbabwe,on8~12Fe...  相似文献   

6.
Atthebeginningof1994,CRRN(ISSN1005_4111)wasinternationallypublishedquarterlyafterthree - yearir regularpublication.ItistheonlyperiodicalinChinaaboutChinesericeintheEnglishlanguage.Itprovidesinformationonthemainareasofagro_biosciencesonChineserice,sucha…  相似文献   

7.
对西双版纳香荚兰上分离到的18个炭疽菌菌样进行种的鉴定,结果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为12个菌样,兰科刺盘孢C.orchidearum Allesch.为6个菌要。  相似文献   

8.
用于工业洒精的甜高粱基质——(R.E.Schaffert等),InUtilizationofSorghumandMillets.ProceedingsofaWorkshopHeldatBulawayo,Zimbabwe,on8~12February,...  相似文献   

9.
西番莲死顶病病原病毒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福建南部地区杂交种西番莲(Pasiflora edulis X P.edulis var.flavicaupa)死顶的病原病毒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cucumovirus,CMV)的一个分离物。该分离物能通过摩擦接种侵染供试13科63种(或品种)植物中的11科54种(或品种);能够由桃蛭(Myzus persicae)以非持久方式传播;失毒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10.
TheprojectofchemicallydefineddietandaminoacidnutritionofNilaparvatalugens,conductedbyCNRRIandZhejiangUniversitywasevaluatedon18thJan,2000inBeijingbytheMinistryofAgricultureinChina.Acommissionconsistedof9famousexpertsconfirmedthatgreatprogresshadbeenm…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实际操作经验,总结了湖北省旱直播水稻恶苗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采用拌种、药剂防治等综合技术能大大减轻恶苗病的发生,为湖北省旱直播水稻的恶苗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湖北发生的水稻矮缩病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华东等地区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湖北一直未有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报道。然而,2009年和2010年在湖北省长江沿线的荆州、孝感、咸宁、黄石、鄂州、黄冈等水稻种植区普遍发生水稻矮缩减产的现象。经过症状观察、dsRNA电泳图谱分析、RT-PCR等方法,诊断该病是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说明该病毒已经随介体昆虫白背飞虱从我国南方传播至中部水稻种植区。  相似文献   

13.
汕优45是湖北省咸宁市农科所用珍汕97A与早籼恢复系45-10配组选育而成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熟期短,抗病性强等特点,1999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依据病害症状不同,将我国芝麻病毒病划分为三种类型:黄花叶型、普通花叶型和混合型(皱缩花叶、黄化)。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毒病广泛发生在湖北、河南芝麻产区和北京密云芝麻零星种植区。混合型病害仅1990年在本所农场局部地块发现。采用酶联免疫血清试验方法,检测152个黄花叶样品,与花生条纹病毒抗血清阳性反应率83.6%,44个普通花叶样品,与芜菁花叶病毒抗血清阳性反应率61.4%。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带有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籼稻品系75 1 127作为抗病基因供体亲本,用于扬稻6号和R6547抗病性的回交育种。通过比较75 1 127、扬稻6号和日本晴的Pi9基因位点的DNA序列,开发出了与Pi9基因紧密连锁的共显性STS(序列标记位点)标记PB9 1,用于Pi9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田间农艺性状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8个Pi9基因纯合的回交后代株系。其中,具有扬稻6号和R6547遗传背景的株系各4个。经湖北恩施和宜昌的病圃鉴定,携带有抗病基因株系的稻瘟病抗性水平较受体品种扬稻6号和R6547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具有R6547遗传背景的株系08C893配制的杂交组合在上述病区的抗性表现也明显优于对照品种扬两优6号。上述结果说明,共显性标记PB9 1在Pi9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具有应用价值,并且Pi9基因作为稻瘟病抗源之一可以在湖北稻区进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田间调查发现,湖北省长阳县玉米粗缩病发生普遍,白背飞虱大量分布,未见灰飞虱存在。通过症状观察、病毒dsRNA基因组电泳图谱分析、RT-PCR、序列分析等鉴定方法,对湖北长阳玉米粗缩病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湖北长阳发生的玉米粗缩病是由新的水稻斐济病毒暂定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叶盘愈伤组织再生苗抗青枯病变异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从340株马铃薯叶盘愈伤组织再生苗中经过试管苗接菌初筛选、温室抗性鉴定、人工病圃和田间自然病圃进一步鉴定获得了2株抗青枯病能力比母体显著提高的变异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抗性变异株的酶活性都比母体高,其酶图谱比母体多了两条带,间接证明了它们在遗传上与母体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依据土壤环境因子对油菜根肿病发生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土壤环境因子对根肿病发生的影响,2012年-2013年从我国油菜主产区采集土样12份,在实验室接种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后播种北京新三号(高感白菜品种)。实验结果发现:湖北随州和安徽巢湖土壤样品在根肿菌孢子接种量(按每克土壤中的孢子数量计算)为103接种时发病率达到76.7%;而湖北武昌和阳逻、青海西宁和互助、甘肃民乐等地土样在接种浓度为105时发病率仅为0~3.3%。说明湖北随州和安徽巢湖根肿病发生风险高,湖北阳逻和武昌、青海西宁和互助以及甘肃民乐根肿病发生风险小。土样灭菌后进行接种实验和对土样的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初步明确在一些土壤中存在土壤生物因子抑制根肿病发生;使用SPSS软件进行路径分析发现,p H、速效钙、全磷、全钾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因素对根肿病发病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了解特色稻品种冷水红的农艺性状,对冷水红的株高、分蘖、叶片数、每穗粒数、粒形、千粒重等生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糙米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直链淀粉、氨基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冷水红的株高168.5 cm,分蘖数为4.2个,叶片数为13.1片,每穗粒数120粒,粒长8 mm,粒宽3.4 mm,粒厚2.2 mm,千粒重30.4g;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丰两优4号分别高22%、42%、45%,存在显著差异;其氨基酸总含量比对照丰两优4号高49%。说明冷水红的营养成分丰富,价值高,很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籼稻稻瘟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比较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中籼稻稻瘟病抗性在六个省抗性鉴定点的表现及差异。【方法】试验材料为2013-2017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800个籼稻参试品种(其中早籼111个、中籼468个、晚籼221个),在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和江西共六个鉴定点进行稻瘟病(苗叶瘟和穗瘟)的抗性鉴定。【结果】800个籼稻品种中有47.5%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和高感,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只有0.2%,没有表现为高抗的品种。早籼、中籼和晚籼稻瘟病综合指数六点平均值分别为4.95、4.85和4.54,均属于中感水平。在六个抗性鉴定点中,浙江点综合指数最低,湖北点苗叶瘟最重、穗瘟损失率最低,安徽点苗叶瘟最轻,福建点穗瘟发病率最低,江西点穗瘟发病率、穗瘟损失率和综合指数均为最高。根据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析,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五个鉴定点均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根据穗瘟损失率病级分析,浙江、湖南和湖北点均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安徽点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且抗和高感的品种所占比例均为六点中最高,表现为感的品种所占比例为六点中最低;江西点各抗性类型品种的所占比例差异不大。【结论】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籼稻参试品种的稻瘟病整体抗性水平一般。相同的一套品种在不同的鉴定点表现有所不同,用各点的平均值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性可以充分、客观地反应参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