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蔬菜科技工作者在解决8、9月蔬菜淡季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从品种、栽培、贮存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高温炎热、多雨的灾害性气候影响,淡季问题仍没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番茄、甜椒的越夏栽培还有很大困难。1986年以来,我们在农业区划的基础上对邯郸市西部中山区,列江乡的气候、农业资源及经济状况等进行了综合调查,还进行了番茄、甜椒的品种、播期及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获得成功。番茄七个品种,最低亩产4395公斤,最高亩产6438公斤。亩产值879~1288元。均比当地原种品种提高70~96.8%;甜椒五个品种,亩产4744~7934公斤,亩产值1281~1975元。得到省内有关专家的肯定。蔬菜上山是发展夏秋淡季商品菜生产的好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蔬菜水稻轮作 一年三茬获丰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旱轮作是减轻蔬菜病害的一条重要农业措施。1986年我们开始进行“番茄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到1988年止,共推广面积4398亩。其中1988年为2458亩。占全市番茄面积40%以上,番茄平均亩产3422.5公斤,比大面积增产36.9%。水稻亩产449.5公斤,冬季菜亩产1930公斤。年亩产值2267.8元,亩增产值1600元左右。番茄水旱轮作栽培,菜粮一年三熟,既减轻了番茄病害,增加了  相似文献   

3.
我县在1979~1981年,春番茄三年平均亩产只有2148公斤,平均亩值297.58元。1982年开始,我县参加市春番茄高产协作组,进行技术攻关,7年来我县设协作点16个,试验田184.5,平均亩产4365.5公斤,亩产值819.96元。比同期全县亩产2595公斤增68.2%;亩产值增79%。据统计,1982~1988年全县春番茄平均亩产2595公斤,亩产值458.07元,比成立高产协作组前  相似文献   

4.
五、六月份上市的番茄,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高档细菜。1986年我县蔬菜站大棚栽培的早熟番茄,4月10日定植,5月29日始收,6月30日拉秧,亩产8268.5公斤,亩产值7990元。1987年邱家乡中村蔬菜专业户宋文永、崖头镇徐家村蔬菜专业户徐东奎等棚扣番茄在多灾情况下,亩产均在4000公斤左右,亩产值超过5000元。发展早熟高产番茄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栽培过程的主要农艺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番茄管棚设施栽培产量产值高,经济效益好,1991年,闵行区种植管棚番茄2084亩,平均亩产2935公斤,亩产值2870元,高的单位超过4000元。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用早熟品种这是管棚番茄早熟高产的  相似文献   

6.
刘剑华 《蔬菜》1990,(6):5-8
加温春大棚番茄,系指提早到3月初定植,4月下旬~5月初采摘上市的早熟栽培番茄。由于番茄属于喜温性蔬菜,而北京地区早春寒冷,如果不能人为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往往得不到理想的产量和产值。四季青乡常青农工商公司的菜农利用地炉煤火加温的办法,解决了大棚早春寒冷,不适宜栽培番茄的难题,取得了亩产番茄4000多公斤,亩产值7000余元的高效益。在今春平均气温比往年高1~3℃的情况下(加温大棚提早定植一周),加温大棚的经济效益仍比未加温棚亩产值增加541.04  相似文献   

7.
奚秀珍 《蔬菜》1990,(3):16-17
春番茄拉秧后,秋冬市场上番茄很少,许多菜农看到市场秋冬番茄紧缺,积极栽培秋番茄,但都没有成功。所以秋番茄栽培技术在我地区是个难题。为此,我们经过多次试验,于1986年在太和区新民乡十里台村的一户温室里搞了189米~2的秋番茄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实产番茄833.4公斤,收入1382.05元,折每亩2941.47公斤,亩产值4869.1元。在同期温室栽培黄瓜108米~2,实  相似文献   

8.
熊岳葱头引进延庆后,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现已发展到300亩左右。一般亩产2 000~2 500公斤,最高亩产4500公斤,一般亩产值2 000元以上。繁葱头种一般亩产75公斤左右,最高亩产130公斤。熊岳葱头的最大特点是极耐贮藏,于8月采收后放在冷屋子内存放,到翌年3月份出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慈溪市胜北乡农科站,从1985年开始采用模式栽培秋番茄,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亩产3000公斤左右,亩产值1500—2000元,比常规栽培的高出1000元左右。所谓模式栽培秋番茄,就是首先确定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每亩株数,得出理论亩产。  相似文献   

10.
西瓜、花生—膜两用高效栽培技术是我市在实施“三高”农业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1992年推广面积500亩,平均亩产西瓜3500公斤,亩产花生干果320公斤,合亩产值1800余元,比纯种花生平均每亩增加收入1250元,扣除成本250元,每亩净增收入1000元左右。其栽培技术为:  相似文献   

11.
王广梅 《蔬菜》1994,(5):29-29
科学种番茄亩收超万元巨野镇古堆庙村王道科自1987年建起1.3亩冬暖式大棚,六年来,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连续获丰收。今年种植的番茄,亩产5800公斤,亩产值12454.8元,创全县最高水平。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发展大棚150亩,亩效益平均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普兰店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当地日光温室番茄常规管理都是单干整枝留两穗果,当5月份拉秧后再生产其它蔬菜已基本和露地菜同时上市,价格较低。怎样才能使番茄既早熟又能延长上市期增加产量,我们在1991~1992年成功地进行了日光温室连续摘心留九穗果新技术的试验,收获期从3月中旬到7月中旬近120天,亩产10463.6公斤,亩产值19691元,达到了早熟丰产增收的目地。  相似文献   

13.
马恒文 《蔬菜》1992,(2):32-33
我县万德镇界首村,从1985年开始在山地里栽培越夏番茄,连续5年来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三年来,全村栽培面积稳定在200亩左右,平均亩产4000~5000公斤,亩产值2000~2500元,亩投入420元,亩纯收入1580~2080元.3年来,这项栽培技术已推广到全县七个山区乡镇,栽培面积发展到3000亩,经济效益显著可靠,成了山区农民致富的好门路. 山区越夏番茄连年获得丰收的主要原因是,这项栽培技术适应了山区的气候特点.界首村位于泰山脚下,山地海拔高度250~280米,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雨量分布很不均匀,春早、夏涝、晚秋又旱,地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发展淡季蔬菜生产,满足城乡人民的生活需要,近几年大厂县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早春水萝卜。由于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早春水萝卜从4月28日开始上市供应,一直可持续到5月20日以后,出售于北京和本地市场。据多户调查,地膜萝卜平均亩产为2825公斤,全县总产量可达69.9万公斤,以每公斤平均价格0.34元计算,亩产值为630元,总收入可达23.76万元,大大增加了菜农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番茄越夏栽培能增加夏淡季细菜品种,丰富蔬菜市场,改善人民生活,且投资少,产量、产值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1994年崇明县汲浜乡,开始进行番茄越夏栽培,平均亩产番茄3500kg,亩净产值达2000元~3000元。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88年虹桥乡园艺场在1.76亩中棚春番笳内套种小青冬瓜,番茄总产量达6214.75公斤,折亩产35.31公担,总产值为8421.35元,折亩产值4784.86元。冬瓜总产量4249.O公斤,折商产24.14公担,总产值1976.74元,折亩产值1123.15元。两种作物的产量共计折商产为59.45公担,亩产值为5908.01元,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7.
高山蔬菜多熟制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山地较多,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可利用高山夏季凉爽的气候生产“淡季”蔬莱。1988年我所在菜办和蔬菜公司的指导下,在瓯海县海拔700~800米的五凤垟乡,进行了一年二熟及三熟大面积(173.75亩)试验,获得成功。一年二季安排4个蔬菜品种。总产量36.6万公斤,总产值16.9万元,亩均972.64元,比单种水稻或一季蔬菜的产值翻了一番。其中第一季豇豆116亩,亩产958公斤,亩产值574.83元;四季豆32.38亩;亩产703.4公斤,产值  相似文献   

18.
番茄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蔬菜,它即是蔬菜,也是水果。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日光温室番茄的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上市时间不断提前,菜农的经济效益逐年上升,我市九四年日光温室栽培番茄100余亩,亩产7000公斤,产值17000余元。怎样掌握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以便获得少投入多产出的高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日光温室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番茄秋季栽培在我县已有20多年的历史。60与70年代露地栽培秋番茄,由于受到高温、干旱、暴雨、台风和病毒病的危害,常年亩产量不到10公担。从1971年开始利用钢筋塑料薄膜大、中棚进行秋季栽培取得了较好成效。1982年有22个单位栽培秋番茄计57.45亩,平均亩产2700公斤,亩产值1056.75元。1986年全县种植秋番茄663亩,85%以上采用露地银灰色地膜覆盖。其中长征乡新星村第—生产队5亩地膜覆盖番茄,亩产量3500公斤,亩产值1280元。秋季地膜覆盖栽培番  相似文献   

20.
施云武  苑桂芬 《蔬菜》1990,(6):9-10
每年5月下旬,豆荚类蔬菜还未上市,在首都蔬菜市场上,出现一堆堆嫩绿的豌豆荚,为市民增添了鲜美的菜肴。固安县利用毗邻北京的地理条件,常年种植豌豆2~3万亩,年产鲜豆荚1千多万公斤,几乎垄断了首都蔬菜市场。豌豆荚成熟早,生长期短,栽培省工,培肥地力,经济效益较高,一般亩产豆荚600~800公斤(如果收干籽粒,可亩产150~200公斤),亩产值400~500元。近几年来,在品种和栽培管理上不断改进,使产量和品质上不断提高。一、选用优种前二年种植面积较大的是北京1号豌豆(1341),现主要选用中豌4号,2258,中豌2号品种。中碗4号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