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春玉米间大豆种植模式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望平 《作物研究》2002,16(1):36-36
为了改善粮食结构单一 ,稻田效益低下的状况 ,笔者于 2 0 0 1年在岳阳县筻口镇开展了 16 5 hm2连片稻田春玉米间大豆示范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 效益分析根据测产调查 ,每公顷玉米产量 4 12 5 kg,产值4 95 0元 ,大豆产量 975 kg,产值 2 145元 ,合计产值为70 95元 ,扣除直接生产成本 2 5 4 1元 ,每公顷纯收入4 5 5 4元 ,比种植早稻增加产值 2 6 85元 ,增加纯收入2 4 18元 ,增收效果明显。另外 ,该种植模式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开发效益。一是实行水旱轮作 ,用地养地结合、高秆与矮秆作物搭配 ,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温、光、土等资源 ,有效地改…  相似文献   

2.
钱洪璋 《江西棉花》2002,24(6):31-32
盐城市棉田立体种植由过去从单一麦子套种,发展到多品种、多层次、多格局的立体种植模式,2001年全市棉田秋冬套种经济作物3 52万公顷,占棉田面积22 2%,春夏间作经济作物9 84万公顷,占棉田面积的62 3%,每公顷平均生产皮棉1431kg,每公顷增收15000元以上,部分高产高效田增收达37500元以上,东台春马铃薯套种棉花,每公顷增收16500元以上,大丰三龙镇刘如干0 41公顷棉田套种阳春白菜收入就达1 2万元,仅2000年棉田立体种植全市农民计增纯收入5 4亿元,有效地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为适应市场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棉田种植业调整,提高农民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3.
宋风平 《中国棉花》2007,34(10):27-28
地膜甜瓜套种棉花是沧县多年来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平均每公顷产甜瓜36t,产值5.4万元;平均每公顷产子棉3150kg,产值1.4万元左右,年公顷效益在5.8万元以上。1甜瓜1.1品种选择。选用早熟、高产、易座瓜、抗病性较强、易管理的品种“盛开花”。1.2整地。种植甜瓜前茬一般为大田作  相似文献   

4.
丁玲 《中国棉花》2007,34(1):36
近几年,为稳定棉花面积,提高周年生产效益,淮北市推广了棉薯间作套种技术。试验示范表明,棉花与马铃薯间作,一般平均每公顷产马铃薯15t,皮棉1200kg。每公顷纯收入3万元左右。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早熟、结薯集中、品质好、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棉花选用结铃性强、不早衰、综合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稻田养蟹在冀东稻区得到快速发展 ,已成为广大稻农增加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实现稻蟹双丰收 ,取得好效益 ,我们利用三年的时间 ,对养蟹稻田的植保技术进行了研究 ,现已取得初步成果。 1999年在唐海县第一农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 ,每公顷养蟹收入达 2 2 50 0多元 ,水稻产量达到10 50 0kg以上。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1 播前准备1 1 水稻品种的选择 养蟹稻田由于可使用的农药种类受到限制 ,应选用具有抗倒、耐水、适宜稀植、分蘖力和抗病虫害性能较强的水稻品种 ,如冀粳 14、垦育 16等。1 2 种子处理 用 10 %的浸种灵 50 0 0倍液…  相似文献   

6.
盐城市棉田立体种植由过去从单一麦棉套种 ,发展到多品种、多层次、多格局的立体种植模式 ,2 0 0 1年全市棉田秋冬套种经济作物 3.5 2万公顷 ,占棉田面积 2 2 .2 % ,春夏间作经济作物 9.84万公顷 ,占棉田面积的 62 .3% ,每公顷平均生产皮棉1 431 kg,增收 1 .5 0万元以上 ,部分高产高效田增收达 3.75万元以上 ,东台春马铃薯套种棉花 ,每公顷增收 1 .65万元以上 ,大丰三龙镇刘如干 0 .41公顷棉田套种阳春白菜收入就达 1 .2万元 ,仅 2 0 0 0年棉田立体种植全市农民计增纯收入 5 .4亿元 ,有效地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为适应市场经济 ,推进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蟹已在盘锦地区推广多年 ,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 0 0 0年大洼县的新建、新立、新开等三个农场 ,扩大稻田养蟹面积 730多公顷 ,其中科技示范田 2 3户 ,养殖面积 15 7hm2 ,投放幼体蟹苗共计82 6kg。经过 12 0日稻田养殖 ,产出2 0 0只 /kg规格的蟹种 3 5万kg ,平均每公顷2 2 2 9kg ,最大个体 30 g ,最小个体5 g。收获稻谷 12万kg。蟹种售价平均 4 0元 /kg ,总产值 (不包括水稻 )达 140万元。总投资金 4 7 2万元 ,总利润达92 8万元 ,平均每公顷获纯利 5 9万元 ,投入产出比近 1∶3,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8.
过去种植非抗虫棉的常规技术 ,基本适用于抗虫棉。但由于抗虫棉品种的特性与非抗虫棉有差异 ,种植时需对非抗虫棉的常规技术加以改进 :实行“一提高”、“五改进”,良种良法配套 ,每公顷可节省农药 60 0元、用工 1 95个 ,每公顷产量增加 1 5 0kg以上 ,可增收 375 0~ 60 0 0元。1选用纯度高的良种 ,打好丰产基础表现好的常规抗虫棉 :中棉所 37、 45、 41 ,鲁棉研 1 6、 1 7、 1 8,冀 668,新棉 33B等 ;杂交抗虫棉有鲁棉研 1 5、中棉所 38、中棉所 2 9等。当前纯度高的品种数量较少、混杂退化品种占多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人低价购来用于榨…  相似文献   

9.
潘学敏 《中国棉花》2003,30(4):36-37
1模式特点麦—黄豆—辣椒—棉花春季三套一年四熟的高效种植新模式 ,是我市刊江办事处棉农陈连云于2 0 0 0年探索出的 ,将传统的春套两季作物增加为三季是该模式的创新。经过近两年的小面积示范 ,该模式表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效益较高。两年平均公顷产值 390 30元 ,纯收入 341 0 5元 ,其中黄豆荚公顷产量 480 0 kg,产值 960 0元 ,纯收入 90 75元 ;辣椒公顷产量 1 35 0 0 kg,产值 1 4 85 0元 ,纯收入 1 2 960元 ;小麦公顷产量 2 85 0 kg,产值 2 2 80元 ,纯收入1 870元 ,皮棉公顷产量 1 4 2 5 kg,产值 1 2 30 0元 ,纯收入 1 0 2 0 0元。二是产…  相似文献   

10.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 ,常年植棉 2万hm2 ,皮棉总产 2 .5万吨 ,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产棉大市。1 999~ 2 0 0 2年 ,在渔洋镇成功示范了“油菜—西瓜—辣椒—棉花”高效模式 ,面积 5 0 0万 hm2 ,占该镇棉田面积 1 3.1 % ,取得了公顷产值近 7万元 ,纯收入超过 5万元的好收益。现就该模式的经济效益和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经济效益油菜每公顷产 1 430 kg,收入 2 345元 ;西瓜每公顷产 5 5 0 5 0 kg,收入 2 862 6元 ;辣椒每公顷产35 4 0 0 kg,收入 2 690 4元 ;皮棉每公顷产 1 1 40 kg,产值 1 1 993元。每公顷合计产 1 1 40 kg,产值 1 1 993元…  相似文献   

11.
3月 6月日 ,湖北宜城市棉花总公司飞出喜讯 :今年全市棉花面积已由去年的 60 0 0公顷增至6667公顷 ,其中 ,中棉所 2 9杂交抗虫棉已经达到50 % ,这是该公司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与棉农合种良种样板田带来的新变化。棉农普遍增加收入 ,每公顷纯收入高于其它品种 2 2 50元以上。如何让广大棉农都能认识、理解、推广抗虫棉呢 ?3月初 ,公司党委 5名成员带头用行动实践“三个代表”,每人到朱市镇杨河村选定0 .67公顷试验田 ,形成 3.33公顷抗虫棉示范基地 ,分别与 30户棉农合种样板田 ,“做给棉农看 ,引着棉农干 ,举灯引路带一片”。他们不仅…  相似文献   

12.
棉花—西瓜套种的栽培模式在沧县张官屯、旧州两乡镇已推广多年,2004年发展到133hm2。西瓜平均每公顷产30t,效益1.5万元;棉花平均公顷产子棉450kg,效益2.3万元,两茬合计公顷效益3.8万元,效益较高。1品种选择缩短棉花、西瓜的共生期是品种选择的一项主要依据,西瓜选用中早熟品种,如京欣1号、郑杂9号、金钟冠龙等。棉花选用株型大、长势强、不早衰的高产抗虫棉品种,如国审668、邯333、GK12、冀棉25、sGK321等品种。2施肥重施底肥,公顷底施粗肥60~75m3、磷酸二铵375kg、碳酸氢铵375kg、钾肥150kg。棉花花期公顷追施尿素225kg。3播种西瓜、棉…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阿克苏地区的支柱产业 ,年种植面积都在 2 5万公顷 ,需种子 2万吨以上。但阿克苏由于没有自育的主栽品种 ,以种植引进品种为主 ,其中以中棉所 35为首选 ,该品种 1 998年进入本区 ,由于其抗病性、丰产性好 ,受到棉农欢迎 ,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到 2 0 0 3年种植面积达到 390 0公顷 ,累计推广面积达到 1 8840公顷 ,成为本区名符其实的主栽品种 ,为棉花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中棉所 35的长期种植和良繁工作不尽人意等问题 ,中棉所 35混杂退化日趋严重 ,引起了业内人士高度重视。1混杂退化的原因1 .1企业未按种子生产规程操作。…  相似文献   

14.
农七师 1 2 5团 ,2 0 0 2年将棉花六项精准技术与常规技术整合、搭配和优化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引领了职工致富 ,增强了项目区棉花发展的后劲。1推广滴灌技术效益多2 0 0 2年 ,该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滴灌面积333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90 %以上 ,,每公顷增产皮棉 30 0 kg,新增农业产值 86万元 ,项目区人均新增纯收入 85 0元。 2 0 0 3年发展滴灌面积 833公顷 ,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防灾减灾能力增强。昔日的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2建设机采棉基地的成效实施机采棉是促进兵团棉花生产向全程机械化和…  相似文献   

15.
脱毒马铃薯与棉花间作套种是我区棉农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的一种新型套种模式。 1 997年示范 ,1 998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1 999年推广面积3 5 0公顷 ,平均每公顷产马铃薯 3万公斤 ,皮棉1 3 3 5 kg公斤 ,公顷纯收入 2 .85万元。 2 0 0 0年面积发展到 80 0公顷。这种套种模式一般公顷产马铃薯2 .7万~ 3 .3万公斤 ,产皮棉 1 2 75~ 1 3 5 0 kg,公顷纯收入 2 .4万~ 2 .7万元。1脱毒马铃薯与棉花间作套种好处马铃薯采用早春地膜栽培 ,早种 ,早收 ,产量高 ,价格好 ,且耐贮藏、运输 ,市场稳定 ,效益好 ;马铃薯、棉花套种田间操作技术简便 ,省…  相似文献   

16.
受棉花收购价格下跌,种植效益不断下滑的影响,2014年安乡县开始了棉地种植结构大调整。为了探讨各种植模式的适应性及效益,笔者对安乡县20多种种植模式展开了一次调查。总结分析认为,在市场销售有保证的情况下,旱地以果蔬模式即早春大棚西瓜+秋延后辣椒效益最高,每公顷纯收入达22.44万元,但花工最多,达990个;水田以一季晚稻+菜薹模式效益最好,每公顷纯收入达5.73万元,花工也多达292.5个。而一季晚稻+油菜每公顷纯收入2.08万元,用工仅90个,为效益较好、省工、风险较小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由于棉铃虫发生严重 ,严重地影响了广大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90年代初本市开始引进试种抗虫棉。 1 999年全市种植转 Bt基因抗虫棉品种 (系 ) ,面积达 1 50 0公顷以上。为了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探索抗虫棉栽培技术 ,增加植棉效益 ,特进行了转 Bt基因抗虫棉优质高产简化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1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 (系 )为转 Bt基因抗虫棉宛抗 98A系 ,示范品种 (系 )为黄抗 97— 1。试验设 3个处理均为 3— 1式麦棉套。留叶枝 ,打顶尖 ,压苗定向。1一穴 1株 ,每公顷 2 .2 5万株 ;2一穴 2株 ,每公顷 4.5万株 ;3一穴 3株 ,每公顷 6 .75万…  相似文献   

18.
豫棉 2 2系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于 1 993年以郑 35×豫职 860 2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 ,2 0 0 0年1 0月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便于推广应用 ,现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多年多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试分析该品种的适种地区 ,为这些地区及时准确地选用品种提供参考。1特征特性1 .1突出的丰产性1 997~ 1 999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 ,豫棉 2 2每公顷皮棉分别达 1 50 6、 1 2 31和1 41 8kg,比对照中棉所 1 2、中棉所 1 9增产 9.2 %、1 7.6%和 1 2 .9% ,均居第 1位。在 1 999年黄河流域春棉区域试验中 ,豫棉 2 2…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平度市从外地引进美国抗虫棉新棉3 3 B,在市良种棉加工厂示范面积 1 0公顷 ,并在 1 2处植棉镇进行了试验 ,结果均获得了大丰收 ,平均每公顷产皮棉 1 76 2 .5kg,比常规棉石远 3 2 1增产2 1 .1 % ,毛收入 2 .6 4万元 ,扣去费用 6 585元 ,公顷纯收入 1 .98万元 ,比常规棉增收 480 0多元。 1 999年全市种植 3 3 3公顷 ,因受严重伏旱影响 ,每公顷产皮棉 90 0 kg,比常规棉增产 2 0 %。两年的实践证明 ,种植抗虫棉确是高产高效 ,经济效益显著。1 株型较理想 ,叶功能期较长 该品种株型紧凑 ,茎杆坚硬 ,果枝上举 ,叶片中等大小 ,且皱折较大 …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近年来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 90 0 0 kg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得出 :施足基肥、培肥地力是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 90 0 0 kg的关键 ;因地制宜选用高产良种和合理的栽培技术是实现每公顷产量超 90 0 0 kg的基本保证。初步认为 ,在目前生产条件下 ,选用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创每公顷 90 0 0kg以上产量较种植大穗型品种更为稳妥 ;基本苗多穗型品种以 12 0~ 180万 /hm2 ,大穗型品种以 2 10~2 4 0万 /hm2为宜 ;总施肥量以每公顷施纯氮 2 70 kg、P2 O5187.5kg、K2 O2 10 kg为宜 ,N∶P∶ K的施肥配比为 1∶ 0 .7∶ 0 .8;重施拔节肥 ,补施挑旗肥。全生育期浇四次水 ;生育后期以延长功能叶的有效光合时间、提高光合能力、增加穗重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