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本文包括两个试验:一是研究以满足运雏车最大单车运载量为原则进行种蛋入孵,是否能提高运雏车满载率、降低运输费用;二是研究合理运输计划编排是否能减少发鸡里程、降低运输费用。试验选取"京红1号"、"京粉1号"1日龄商品代健康母雏2 352万只,设计两个单因素重复试验,每个试验包括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个,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92万~198万只雏鸡。对照组1按照每天同量的原则入孵种蛋,试验组1根据单车最大运载量安排入孵计划,对照组2根据运输数量安排运输计划,试验组2综合考虑运输区域及运输数量安排运输计划,试验期6个月。结果显示:试验组1运输次数及运输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1(P0.05),满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试验组2平均单次发鸡里程及发鸡时的运输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2(P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家蚕生理适温下1~3龄在不同温区、4~5龄在自然温度条件下饲育的可行性,对苏·红×明·草(YS)(苏·红×明·草原种1~4龄人工饲料育5龄改桑叶育制成的杂交种)、苏·红×明·草、菁松×皓月进行了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的饲养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温区饲养的家蚕幼虫发育情况及强健性、产茧量等生产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在家蚕生理适温下,在3个温区饲养对家蚕生长发育均影响不大,1~3龄各龄期及不同品种影响稍有不同,不同温区间食桑期1龄相差2~9 h, 2龄相差0~4 h, 3龄相差0~2 h;温度对苏·红×明·草系列比对菁松×皓月影响大;对各项经济指标影响无显著差异(苏·红×明·草的全茧量和茧层量除外);秋蚕期苏·红×明·草(YS)及苏·红×明·草的小蚕不同龄期最适饲育温度分别为1龄食桑期26.5~27.5℃、眠期25.5~26.5℃,2龄食桑期25.5~26.5℃、眠期25.0~26.0℃,3龄食桑期25.0~25.5℃、眠期24.5~25.0℃。菁松×皓月的小蚕不同龄期最适饲育温度分别为1龄食桑期27.0~28.0℃、眠期26.0~27.0℃,2龄食桑期26.0~27.0℃、眠期25.0~26.0℃,3龄食桑期25.0~26.0℃、眠期24.0~25.0℃。期望本试验能为云南省小蚕最适温共育大蚕自然温养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某海兰种鸡场免疫禽流感疫苗60日龄和180日龄后的种蛋所生产的供应给周边的10个蛋鸡养殖户的雏鸡,采用4个不同日龄免疫禽流感H5N1Re-4-5疫苗及不免疫5种方式。随即选择同批的9个不同日龄的雏鸡各20只,进行采血,利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H5Re-4-5禽流感抗体水平监测分析。结果显示:种鸡免疫60d后出孵的5家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高,雏鸡首免在7~14日龄时免疫效果好;种鸡免疫180d后出孵的5家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低,雏鸡首免在7日龄前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取165、175和185日龄的"京红1号"商品代种蛋各3 024个,自48~53 g蛋重范围内,以每间隔1克为一组分别划分为1、2、3、4、5组,53 g以上为第6组,每组504个,共计9 072个,各组同时入孵。入孵前和孵化第18天分别称取各组蛋重,计算各组种蛋孵化18 d的失重率;出雏后记录各组的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和出雏鸡体重;饲养期间,记录各组种蛋所孵化雏鸡各周龄末的平均体重与每天的死淘只数,对试验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出雏体重与入孵蛋重呈线性相关,出雏体重为入孵蛋重量的68%~69%;蛋重和日龄两因素均对种蛋孵化和雏鸡饲养产生显著影响(P0.05),日龄因素直接影响了种蛋有效受精率、孵化率、健母率、蛋雏比等孵化指标和1周雏鸡体重的饲养指标,蛋重因素影响雏鸡出雏重、1~4周龄的体重与1~10日龄的死淘率等饲养指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利用率,建议需要运输时间在4 h以内的客户,"京红1号"入孵种蛋标准可界定为种鸡于175日龄后所产的51 g以上种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温环境对不同阶段肉鸡生长性能、体温及行为的影响,探索肉鸡适宜生长的下限温度。试验1:选择360只2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肉鸡分别饲养于6个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舱内平均温度分别为26.5、25.0、23.5、22.0、20.5和19.0℃。试验2:选择240只35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各组肉鸡分别饲养于5个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舱内平均温度分别为22.5、20.5、18.5、16.5、14.5℃。2个试验均持续1周,分别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体表和体核温度以及行为学指标。结果表明:1)在21~28日龄阶段,低温环境对肉鸡的料重比(F/G)、不同部位的体表温度及采食、站立和抱团行为次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平均温度26.5℃组肉鸡的F/G显著低于平均温度22.0、20.5、19.0℃组(P0.05),平均温度26.5℃组肉鸡的鸡冠温度、眼睑温度、脚蹼温度和小腿温度显著高于平均温度22.0、20.5、19.0℃组(P0.05),平均温度26.5℃组肉鸡的采食、站立和抱团行为次数显著低于平均温度22.0、20.5、19.0℃组(P0.05)。2)在35~42日龄阶段,低温环境对肉鸡的F/G、不同部位的体表温度及站立、抱团行为次数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平均温度22.5℃组肉鸡的F/G显著低于平均温度16.5和14.5℃组(P0.05),平均温度22.5℃组肉鸡的鸡冠温度、眼睑温度、耳垂温度、脚蹼温度和小腿温度显著高于平均温度16.5和14.5℃组(P0.05),平均温度22.5℃组肉鸡的抱团行为次数显著低于平均温度18.5、16.5、14.5℃组(P0.05),平均温度22.5℃组肉鸡的站立行为次数显著低于平均温度14.5℃组。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25.0~22.0℃是21~28日龄肉鸡适宜生长的下限温度,19.5~17.5℃是35~42日龄肉鸡适宜生长的下限温度。  相似文献   

6.
1温度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获得高孵化率和优质雏鸡。鸡胚胎发育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温度在35.0~40.5℃,都有一些种蛋能出雏。但若使用电力孵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色氨酸对轻型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其育雏前期色氨酸的适宜需要量,为蛋雏鸡的日粮设计提供数据参考.选用健康且体重相近的1日龄大午金凤蛋雏鸡3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色氨酸,5个处理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56%、0.2...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对仔猪日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猪舍环境温度的控制将59窝(587头)初生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高温组(20窝)29℃以上,常温组(19窝)20~29℃,低温组(20窝)5~14℃.其中低温组又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10窝).分别称取其初生、20日龄、35日龄、60日龄的个体平均重及窝重,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证明,在适宜温度内,温度越高日增重越快.试验表明,不同环境对仔猪日增重存在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春季育雏 ,常因温度变化较大 ,易引发脱水、脐炎和白痢等病 ,有时导致雏鸡成批死亡。因此 ,抓好“三防”是春季育雏成功的关键。一、防室温不均。雏鸡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 ,尤其是 1 0日龄以内的雏鸡 ,常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诱发疾病而死亡。正常的育雏温度是 :第 1周 2 9~ 30℃ ,以后每周降低 1~ 2℃。掌握育雏的适宜温度 ,可观察雏鸡的表现 ,若拥挤成团或尖叫 ,则是温度过低 ;张口呼气 ,远离热源 ,则说明温度过高 ,可据此调节育雏室温度。二、防脱水、脐炎。用新鲜种蛋孵化 ,出雏 1 2~ 2 4小时内供水 ,然后开食。饮水以温凉开水加庆大霉素 …  相似文献   

10.
使用商品肉鸡公雏,共做五个试验。每个试验中的鸡在第1~21日龄期间均在一起用电子红外线育雏器培育,喂以幼雏日粮。到21日龄时,每个试验的雏鸡放入两间环境控制实验室里。每间实验室又均隔成两小间,每小间放30只小鸡。在第21~48日龄,日温度处理分别为26.7~35℃和21.1~35℃.露点都为15.6℃。每天下午四时达最高温度35℃,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讨胚蛋注射乳酸菌对蛋雏鸡孵化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十二指肠中SIgA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影响。将300个海兰褐蛋鸡种蛋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个种蛋。18日胚龄时,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向羊膜腔内无菌注入0.2 mL含活菌数2×10^6、2×10^7和2×10^8cfu的乳酸菌稀释液,饲养期21 d。结果显示:①胚蛋注射乳酸菌对种蛋孵化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增加了蛋雏鸡体重(P<0.05);②试验组蛋雏鸡14日龄法氏囊指数和21日龄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③7日龄试验Ⅱ、Ⅲ组的十二指肠中SIg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与对照组比,试验Ⅱ组显著增加7日龄雏鸡血清IL-2与IFN-γ的含量以及14日龄血清IL-2的含量(P<0.05)。结果表明,胚蛋注射乳酸菌对海兰褐蛋鸡早期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鹌鹑种蛋适宜保存温度、湿度、时间及胚胎发育临界温度。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按照蛋重均等原则分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50枚;将2400枚种蛋均分为6组,保存温度分别为5、10、15、20、25、30℃;将2000枚种蛋均分为5组,保存湿度分别为40%、50%、60%、70%、80%;将1200枚种蛋均分为3组,保存时间分别为3、7、11 d,检测种蛋孵化率、健雏率等指标。将440枚种蛋均分为11组,保存温度在20~30℃内设置11个水平;将280枚种蛋均分为7组,保存温度在21.8~23℃内设置7个水平;每组40枚,保存5 d,每天每组取8枚测量胚盘直径。结果表明:从入孵蛋孵化率和受精蛋孵化率来看,保存温度15℃组最高,15、20、25℃组高于5、10、30℃组(P<0.05);保存湿度70%组高于40%、80%组(P<0.05),保存3、7 d组高于保存11 d组(P<0.01)。此外,保存温度≥23℃胚盘直径极显著增大。由此可知,鹌鹑种蛋最佳保存温度15℃,适宜范围15~20℃;最佳保存湿度70%,适宜范围为65%~70%;适宜保存时间为3~7 d;胚胎发育临界温度为23.0℃。  相似文献   

13.
用 3批AE (AvianEncephalomyelitis)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 ,免疫后定期采集种蛋进行孵化。当孵至 6日龄时取部分鸡胚 ,卵黄囊途径接种AEVVR株 ,进行AE鸡胚易感性试验。剩余鸡胚孵化至出雏后 ,分别于 1 ,7,1 4 ,2 1日龄肌肉注射AEVVR株攻毒。攻毒后观察不同日龄子代雏鸡AE的保护能力。结果疫苗免疫后 2~ 3个月的种鸡所产种蛋胚对AEV保护率达 1 0 0 % ,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子代雏鸡 ,在出雏后 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保护率亦达 1 0 0 %。免疫后 6~ 7个月种鸡所产种蛋胚对AEVVR保护率达 75 %~ 80 % ,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子代雏鸡 ,在出雏后 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保护率达 70 %~ 90 %。试验结果表明 ,AE鸡胚易感性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期雏鸡对AEVVR肌肉注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在正常的孵化条件下,测出种蛋在孵化期内的水分损失量和水分损失率;观察影响水分损失的因素;并求出种蛋在孵化期的水分损失率与胚龄的回归方程,为教学和生产提供参数。试验从1981年5月10日开始,先后重复了8—5批,于7月18日结束,历时两个月。入孵星杂288种蛋17600枚。各批入孵前随机抽样  相似文献   

15.
<正>种蛋是雏鸡生产的原材料,一个受过精的蛋,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不需要从外界补充任何营养,就能孵出幼雏,所以种蛋的选择是影响孵  相似文献   

16.
温度是鹅蛋孵化成败的首要条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保证蛋中各种酶的作用和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根据鹅胚胎生长发育的要求,采取前高后低的供温原则,适宜的温度范围约在38.3~36.5℃。在孵化时,如果种蛋来源欠充裕,采取分批入孵,应以“恒温”孵化为好。因为分批入孵可以利用老蛋代谢热作为热源,孵新入孵的蛋,即可节省能源,又可防止孵化后期老蛋“自温”而引起超温,造成胚胎的死亡。当种蛋来源充裕,采取整批入孵时,应以“变温”孵化较适宜。2种施温方案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7.
随着集约化养鸡规模的扩大 ,应激性因素对鸡群的健康、生产能力均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1 不同生长期的应激的预防育雏阶段应激的预防。雏鸡 1~ 1 5日龄防止应激的重点是温度 ,其次是密度、水、料等其它因素。雏鸡刚出壳时 ,环境温度可在 30℃ ,1日龄温度为 30℃ ,3日龄 2 8℃ ,此后每 3天降1℃ ,直至常规育雏室温度 ,但是这一温度变化 ,不是绝对的 ,适宜温度的确定主要是根据雏鸡的行为来确定的 ,有经验的育雏员都懂得这一点 ,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育雏 ,可减少雏鸡疫病的发生 ,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同时又能降低料耗 ,促进增重 ,降低成本。实…  相似文献   

18.
雏鸡的饲养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还关系到将来的生产性能,所以育雏期是蛋鸡生产的关键时期,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宜的温度。温度适宜,雏鸡食欲旺盛,有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雏鸡1~3日龄采用32℃~35℃,以后每周可下降2℃~3℃,直到第五周达到18℃~21℃。笼养育雏因密度大,温度可稍低。温度的控制,要视雏鸡的表现和气温的变化而定,一般夜间比白天高1℃~2℃,防止温度忽高忽低。 2.相对湿度。育雏早期相对湿度应大些,以70%~80%为宜。10日龄后,雏鸡呼吸量与排粪量增加,舍内湿度…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注射L-精氨酸(L-Arg)对蛋雏鸡孵化性能、1~14日龄肠道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7周龄京红1号蛋鸡种蛋1080枚,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未注射对照(NC)组、生理盐水注射对照(SC)组和L-Arg注射(Arg)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5枚种蛋。在孵化第17.5天时,Arg组每枚蛋注射0.1 mL 10%的L-Arg溶液(0.85%生理盐水作溶剂,10 mg L-Arg/枚蛋),SC组注射相同剂量的0.85%生理盐水。出壳后,每组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母雏120只,随机分为8个重复。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与NC和SC组相比,胚蛋注射L-Arg对1日龄蛋雏鸡的孵化率和出孵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卵黄囊重(P<0.05)。2)与NC和SC组相比,胚蛋注射L-Arg显著提高1日龄蛋雏鸡的空肠长度、3日龄时的十二指肠长度和14日龄时的空肠和回肠长度(P<0.05),对3日龄蛋雏鸡空肠内容物脂肪酶活性有增加趋势(P=0.084)。3)与NC组相比,胚蛋注射L-Arg显著提高14日龄蛋雏鸡的空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0.05)。4)与NC组相比,胚蛋注射L-Arg显著降低3和14日龄蛋雏鸡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增加3和14日龄时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P<0.05)。与SC组相比,胚蛋注射L-Arg显著增加14日龄蛋雏鸡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葡萄糖(GLU)含量(P<0.05)。由此可见,胚蛋注射10 mg L-Arg对蛋雏鸡的孵化率和出孵重等孵化性能无不良影响;胚蛋注射10 mg L-Arg促进蛋雏鸡的脂质代谢和糖代谢,为早期肠道发育提供更多能量,提高空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增加肠道长度,促进早期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20.
1 建立良种土鸡繁育场 选择好的品种不仅生长快,周期短,饲料报酬高,肉质好,而且市场畅销。最好选择本地思普麻鸡、大种毛脚鸡、乌骨鸡等土鸡,在每个乡镇选择2~4个村建立本地土鸡纯繁场,采取电孵的方法,对本地土鸡进行选育,提纯复壮。种蛋由技术员精选合格统一收购,到纯繁场孵化。2 重视雏鸡脱温 集中育雏,可提高土鸡成活率。在南方,雏鸡脱温时间:夏秋季2周,冬春季4周。采用温室育雏,出雏第一周温度保持在35℃,以后每周降1~2℃,最后保持在20~23℃即可。3 加强雏鸡饲养管理 出雏后第1d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作饮水,按雏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