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牛蹄叉腐烂与年龄无关,是发病率最高的蹄病。发病原因:厩舍和运动场不洁,使牛肢蹄长期处于污泥、粪尿中,蹄叉角质长期受到浸泡;工作人员削蹄技术不佳,不按时清洁牛蹄底或挖蹄;在放牧中由于碎石子或草木槎子等引起牛趾间外伤;修蹄不及时造成蹄角质过长或修蹄时过削,蹄踵过高,使蹄叉开张机能减弱,蹄部血液循环不良;另外,遗传上蹄质和蹄形不好的牛易患此病。  相似文献   

2.
腐蹄病指牛蹄叉皮肤和临近皮肤组织发生坏死和化脓性炎症,以蹄叉角质的分解、腐烂、化脓、流出恶息的红褐色分泌物为特征。1病因牛舍潮湿、肮脏,蹄叉长期浸泡、污染;或牛只运动不足,护蹄不好,没有按时清洁蹄部;修蹄不及时而造成蹄角质过长,或蹄叉削得太多,引起蹄叉开张不良或蹄  相似文献   

3.
漏蹄 (蹄叉腐烂、白线裂 )是蹄底角质长期受粪尿浸渍引起腐烂分解的一种疾病 ,是马骡常发病之一 ,牛羊也常发生。严重者达角质深层 ,引起真皮发炎 ,分泌灰黑色恶臭液体 ,或充满灰褐色渣滓。笔者自 1 998年以来 ,用双氧水、碘片治疗家畜漏蹄 4 8例 (马 8例、骡 1 4例、驴 1 3例、牛 8例、羊 5例 ) ,治愈4 5例 ,治愈率 93 75% ,效果良好。1 治疗方法将患畜保定在四柱栏或专用修蹄架中 ,固定好病肢 ,先用镙丝刀将蹄底部的粪泥清理干净 ,再用蹄刀削铲蹄底 ,使深部的病灶充分暴露 ,寻找病位 ,判定病性。经削铲蹄底部彻底暴露出腐烂、化脓创后 ,…  相似文献   

4.
腐蹄病为种公牛一种常见病,是影响优秀种公牛发挥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某公牛站常年饲养优秀种公牛30多头,该病在牛群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种公牛的正常采精,致使优秀种公牛的过早淘汰,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病因1.1种公牛体重大,长期生活在坚硬潮湿的水泥地面上,使蹄角质软化,弹性降低。1.2日粮不全价,特别是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或低磷,引起钙磷代谢障碍。1.3长期运动不足,引起蹄变形、蹄角质延长,削蹄、修蹄不够及时或削蹄过薄,也诱发蹄病。1.4由于异物刺伤蹄底,加之地面长期潮湿,牛蹄长期受粪尿浸渍,导致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杆菌感染,是引…  相似文献   

5.
蹄铲刀:一般修蹄工用来削蹄的工具,蹄底、蹄负面都可削,但这个工具粗大,用时要小心。  相似文献   

6.
漏蹄又叫蹄叉腐烂,是指蹄叉角质的分解,严重时能引起蹄真皮发生炎症。本病主要发生于单蹄兽。1病因厩舍不洁,蹄叉角质长期受粪尿侵蚀;环境泥泞,久立湿地,湿毒侵害蹄部,日久腐烂成洞;运动不足,使蹄变成延蹄;蹄甲铲削过度,蹄踵过高,蹄底刺伤;装蹄不良等,都能造成蹄叉角质抵抗力减弱而发生本病。2症状跛行,虚行下地,敢抬不敢踏,行动相对困难。特别是在硬地转圈急行时,跛行加重。局部检查,发现蹄叉角质出现裂隙或烂成不同大小的空洞,由腐烂部排出腐臭的黑灰色液体。钳压蹄部,有明显的压痛。3方药清油适量、旱烟叶适量4治法4.1侧卧保定。4.2首先…  相似文献   

7.
修蹄的目的是包括去除过度生长的角质、复原蹄趾间的均匀负重和去除蹄趾损伤。另外,90%以上的牛跛行是由蹄匣异常而引起的,定期对牛修蹄可以大幅度降低牛跛行现象的发生。每年至少要对牛进行2次修蹄。修牛蹄时,对肉牛必须保定,怀孕前3月或怀孕后期的母牛不适宜修蹄,以免发生流产。  相似文献   

8.
三秋防治马属动物漏蹄病李舒杭王参荣(山东招远市兽医总站·265400)三秋期间,马骡驴使役重,容易发生漏蹄病。这是蹄叉角质腐烂的蹄病,多因厩舍潮湿,蹄叉角质长期受粪尿侵蚀,修蹄不及时而引起发病。病畜步行时不敢着地,难以负重,患蹄发热,蹄叉中沟及侧沟角...  相似文献   

9.
奶牛蹄病是危害农村散养奶牛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奶牛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变,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患病后疼痛,跛行。1发病病因1.1管理不善,运动场泥泞潮湿,牛蹄长期被污水浸泡,不定期修蹄引起发病。1.2日粮中钙磷供应不足、钙磷比例不  相似文献   

10.
刘东军 《中国奶牛》2008,(11):35-36
奶牛蹄部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奶牛蹄部健康是发挥高产等生产性能的保证。由于营养代谢障碍,肢体的姿势不正,不能定期合理修蹄,蹄角质生长异常导致蹄部变形,造成奶牛运动障碍。修蹄可以矫正变形蹄,防止蹄变形程度加重,防止出现姿势异常,可以对发生的蹄病起到治疗作用。奶牛出现腐蹄病、趾间腐烂后通过修蹄和适当的治疗,能促进蹄病痊愈。  相似文献   

11.
本疗法适用于各种变形蹄,如长蹄、宽蹄、翻卷蹄、腐蹄的修整和治疗. 1术前准备 1.1器械 蹄铲刀:一般修蹄工用来削蹄的工具,蹄底、蹄负面都可削,但这个工具粗大,用时要小心.  相似文献   

12.
斑马在野生条件下,由于在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保护机能,蹄角质的生长与磨灭是相适应的,而且这种生长与磨灭的新陈代谢过程,促进了蹄角质的正常生长与蹄的健康。但是,由于在人为条件下饲养,蹄角质的磨灭常失去其自然的平衡,致蹄角质长的很长,甚至变形,影响正常运动及观赏价值。我们于1991年5月,对1例两前肢严重延长蹄的斑马,用削蹄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矫正,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削蹄方法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长春市动植物园由日本引进的一匹5岁公斑马,体重约400千克。一年前发现两蹄长的较长,  相似文献   

13.
奶牛卷蹄的矫正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柱器官,具有坚实的角质趾壳。因此,具有防护机械损伤和支持体重的功能。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全身营养代谢障碍、肢势不正、不定期合理修削蹄、槽位过低、遗传等因素会引起蹄变形,蹄变形又是引起其他肢蹄病的重要原因。出现严重变形的牛蹄,趾轴和姿势发生异常,运动障碍,跛行,甚至不能站立和运动,奶产量骤然下降,最后只好淘汰。随着养牛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奶牛变形蹄发病日趋严重。为此,于2000年3月5日至5月25日,我们对某国营奶牛场210头泌乳牛进行了详细的调查,210头泌乳牛中有程度…  相似文献   

14.
蹄是奶牛身体的重要支撑器官,其坚实的角质壳,具有保护知觉部和支持牛体重的作用。预防蹄病的发生对奶牛的饲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定期给奶牛修蹄就是预防奶牛蹄病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野驴的蹄部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具有支撑身体重量和辅助运动的重要功能。野驴蹄部的健康是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保证,由于营养代谢障碍、肢体姿势不正、不能定期合理修蹄、蹄角质生长异常等导致蹄部变形,很容易造成运动障碍。临床上出现蹄病及蹄变形的野驴四肢姿势异常,出现跛行、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生产性能降低,严重的病驴跛行、疼痛,常常卧地不起、不愿走动,继发腐蹄病久治不愈,最后被迫淘汰。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比日粮,增加野驴运动,春秋季定期修蹄,可以大大减少蹄变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奶牛蹄部变形每年造成的淘汰、死亡给奶牛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修蹄可以矫正变形蹄,防止蹄变形程度加重,预防蹄病的发生,防止出现姿势异常,对发生的蹄病起到治疗作用,对增强奶牛运动和采食,提高奶产量有积极的作用。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比日粮,增加奶牛运动,春季、秋季定期修蹄,坚持蹄部药浴,可以大大减少蹄变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疗法适用于各种变形蹄,如长蹄、宽蹄、翻卷蹄、腐蹄的修整和治疗。1术前准备1.1器械蹄铲刀:一般修蹄工用来削蹄的工具,蹄底、蹄负面都可削,但这个工具粗大,用时要小心。镰式蹄刀:形似镰刀,但比较小,刀把子也短,用来切削蹄底和蹄负面。直蹄刀:用来切除蹄延长负面及其蹄外缘,也可切削蹄底,刀的尖头细可剔取杂物、脏物。  相似文献   

18.
晏东 《四川畜牧兽医》2014,41(10):55-55
<正>1发病原因腐蹄病又称烂脚丫、蹄漏,是牛、羊的常见病。圈舍泥泞、潮湿,牛蹄与污泥、污水经常接触;蹄机能发生障碍,蹄叉发育不良,蹄质薄;牛长期舍饲、运动不足;护蹄不良,蹄被挂伤后,踩入烂泥或粪水中都可引起本病。牛蹄叉角质破烂后,被坏死杆菌侵入时常引起腐蹄病,且其常与其他细菌疾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腐蹄病是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表现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 病因:磷钙不平衡,引起蹄质疏松,蹄变形和不正;牛舍不清洁,潮湿;运动场泥泞,牛蹄浸泡在粪、尿、泥泞中被腐蚀;蹄部损伤,感染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 症状:病牛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或各肢交替负重;行走时破行。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叩击有痛感,修蹄后有污灰色或污黑色恶臭脓汁流出。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蹄底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牛蹄病综合防治措施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畜繁育中心奶牛场、种公牛队、金积镇部分户养奶牛,应用牛蹄病综合防治措施两年,蹄病发病率由74.3%、78.1%和54.8%降至4.7%、0和3%。死淘率由27.6%、100%和46.6%降至3.4%、0、0。对严重变形蹄进行矫正修蹄,修蹄一周后一个月比修蹄前一个月奶产量增加1.27-1.9kg和1.4-2.1kg;种公牛修蹄一周后比修蹄前一周采精量、精子密度和活力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