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2种滴灌施肥方式下3个施氮水平对膜下滴灌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各处理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与出苗后天数关系均符合Logistic方程,呈现"S"型曲线增长趋势.开花到盛铃期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在此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地上部总积累量的60%左右,是棉花生产的关键时期.施肥...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杂交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肥供应不足时,适宜增加种植密度有助于提高棉花群体的生物积累量。在低密度条件下,水分是影响棉花生长的关键因素,增加灌水量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氮肥的效应明显受水分供应的影响;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高密度条件下,增加水、氮用量有助于增加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但效应不明显。低密度条件下,氮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影响不大,在施氮水平较低时,增加灌溉量可显著提高杂交棉产量,但在氮肥用量较高时,增加灌水量对棉花产量影响不显著;高密度条件下,在水、氮供应水平较低时,增加灌水量或施氮量均可显著提高杂交棉产量,但水、氮用量较高时,增加灌水量或施氮量棉花产量反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置不同水平的水、氮处理分析各处理对膜下滴灌棉花单铃重、单株铃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的增产效应主要表现为可增加单株铃数.但在增加单铃重方面表现不明显:灌水在增加单铃重方面表现极显著,对增加单株铃数也有促进作用:水氮交互作用对棉花单株铃数和单铃重的影响均不明显:各处理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也表现为灌水〉施氮〉水氮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滴灌春小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量较灌水量作用较大,而水氮耦合效应作用较小。单独增加灌水量和施氮量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有一定作用,但过量施氮和灌水会导致春小麦干物质积累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膜下滴灌棉花不同中耕处理的土壤处理性状和棉花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耕处理使棉田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增多,叶面积指数增大且峰值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棉花产量明显提高,中耕处理棉花产量比未中耕处理增加13.3%,棉田的氮肥当季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率也明显提高;但中耕次数的增加并没有使棉花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水氮耦合效应对棉花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分析干旱区水氮耦合效应对膜下滴灌棉花的生长机制。采用灌溉定额和施氮量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研究水氮耦合效应对棉花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为3300 m3/hm2时棉花苗期-蕾期天数增加,开花期-吐絮期天数缩短,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低。灌溉定额为4500 m3/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但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不同的灌溉定额下,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棉花蕾期-盛铃期天数最短,蕾铃脱落率较高,施氮量增加至 375 kg/hm2时,棉花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但叶面积指数、单株有效铃数和单铃重呈下降趋势。灌溉定额为3900 m3/hm2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棉花蕾期-盛铃期天数延长,优化了产量构成因素,产量达到最高为6992.33 kg/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北疆无膜栽培条件下滴灌带埋设深度影响棉花产量的作用机理,为新疆棉花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制定与完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新陆早74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滴灌带埋设深度处理(D1:10 cm,D2:15 cm,D3:20 cm),研究埋设深度对棉花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与D1处理相比,D3处理苗期延长4 d;在盛花期后棉花生殖器官及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滴灌带埋设深度增加而增加,吐絮期D3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较D2、D1处理分别高25.5%、54.3%;棉花总铃数、铃重及籽棉产量均在D1处理最低,D2与D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棉花纤维长度、伸长率及断裂比强度在D2与D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D3处理较D1处理分别增加5.9%、0.29百分点、10.2%,且差异显著。【结论】无膜条件下增加滴灌带埋设深度可促进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但从稳产角度来看,15 cm是无膜棉最佳滴灌带埋设深度。  相似文献   

8.
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棉花生长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设置2年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灌溉方式及施氮量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皮棉产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漫灌相比滴灌显著增加了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皮棉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滴灌棉花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大于漫灌,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低于漫灌,滴灌条件下较好的水分条件抑制了棉花根系生长而促进地上部生长。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皮棉产量在施氮量为360 kg·hm-2时最大,过高氮肥投入无助于棉花产量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均显著降低。灌溉方式与施氮量互作效应对棉花单株铃数及皮棉产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群体质量诊断指标及优化调控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群体质量诊断的主要指标及群体优化调控途径。描述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群体质量的主要指标有 :高产群体光合速率与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协调的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单位面积的总铃数和成铃率以及适宜 LAI条件下的铃叶比等。水、肥调控和化学调控技术对膜下滴灌棉花高产群体质量的建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因型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对氮素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取有代表性的3个棉花品种(美国抗虫棉33B、常规棉中棉所12和抗虫杂交棉中棉所46),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不同施氮处理下(0、90、180、270、360kg.hm-2)的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植株氮浓度的动态变化。运用指数线性生长模型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行模拟,并用幂函数模拟棉花氮稀释效应。结果表明:(1)棉花地上部干物质增长过程可以用指数线性模型模拟,模型参数能较好地反映基因型和氮肥处理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棉花地上部氮浓度随干物质的增长而降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基因型棉花氮素吸收能力的差异。(3)通过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增长和氮稀释效应的模拟分析,认为田间最佳施氮水平为180kg.hm-2,过量施氮对3个棉花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增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的滴灌冬小麦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索滴灌冬小麦最佳水肥运筹模式,为滴灌条件下冬小麦优质高产的水肥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两块不同土壤基础肥力的田块,进行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水氮组合处理对比试验研究,通过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品质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不同水氮运筹方案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基础肥力对滴灌小麦干物质积累影响显著,增施基肥能提高冬小麦光合产物从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土壤基础肥力提高对滴灌冬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维生素B1、氨基酸含量和吸水率具有负效应。推荐高肥力田滴灌冬小麦水肥运筹方式为W2N2,即灌浆期水分调控和氮肥后移的组合方式;低肥力田滴灌冬小麦水肥运筹方式为W1N3即返青-拔节期水肥调控的组合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和滴灌施肥频率对杂交棉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滴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氮肥用量和滴灌施肥频率对杂交棉氮素吸收和产量影响的大田试验研究,试验中设置3个施氮(N)(270、360和450 kg·hm-2)水平和2种滴灌施肥频率(5和10 d)。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和施肥频率显著影响杂交棉的干物质重、氮素积累量和子棉产量。在中氮(360 kg·hm-2)和低氮(270 kg·hm-2)水平下,增加滴灌施肥频率可显著促进杂交棉生长,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但是氮肥用量较大(450 kg·hm-2)时,滴灌施肥频率对棉花的生长影响不大。因此,在杂交棉的水肥关键时期,适当地提高滴灌施肥频率可以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疆棉区膜下滴灌棉花液体氮肥随水施用技术规程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疆北疆棉区膜下滴灌棉花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滴灌随水施肥的肥料用量及其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分配做了详细的规定。按本规程滴灌随水施肥,可明显提高新疆北疆棉区膜下滴灌棉花的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小麦滴灌条件下氮肥合适的基追比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干物质转运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以小麦‘鲁原502’为试验材料,设置4 种不同基追比滴灌处理,动态监测小麦群体动态、土壤碱解氮、全氮含量及植株全氮积累量,于成熟期监测干物质的吸收转运情况。研究表明,成熟期滴灌基追比为4:6 的小麦群体数量、籽粒干物质、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全氮含量、植株全氮积累量分别为对照的1.12 倍、1.30 倍、1.25 倍、1.14 倍、1.15 倍,其他各时期也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数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见4:6的滴灌基追比,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群体数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及小麦对氮素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水处理对机采棉干物质和氮素运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北疆自然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机采棉干物质、氮素运移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机采棉水氮高效利用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以机采棉品种新陆早57号为供试材料,滴灌定额为4500 m~3·hm~(-2),设置3个不同的灌水次数分别为10次(D10)、8次(D8)、6次(D6)。结果表明:在滴灌定额为4500 m~3·hm~(-2)的条件下,D8处理的株型结构更为合理,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适宜,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素分配比例较为合理,可提高机采棉的铃重及单株铃数,充分发挥其个体优势,皮棉产量较高。因此,在D8处理的灌水分配方式下,结合相应的灌水制度,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  相似文献   

16.
追施不同形态氮素对膜下滴灌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提升膜下滴灌玉米产量,2014-2015年以玉米杂交种辽单1211为材料,研究了追施不同形态氮素对膜下滴灌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和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追施氮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硝酸铵处理光合速率最大,其次为硝酸钙处理,二者净光合速率与氯化铵、硫酸铵、尿素处理差异显著;各生育时期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以硝酸铵处理最高,与其他追施氮肥处理差异显著;追施氮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硝酸铵处理产量最高,其次为硝酸钙处理,氯化铵处理产量较低,各处理主要是通过影响粒重来影响玉米产量。膜下滴灌追施硝酸铵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面积已发展到46.6万hm2,有效地缓解了新疆农业干旱缺水的矛盾。为了充分发挥滴灌设施利用效益,提高棉花对肥料的利用率,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对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从1996年伴随着棉花膜下滴灌  相似文献   

18.
2015年、2016年,以不同滴灌量为试验因子,研究了春小麦在滴灌条件下,不同滴灌量对春小麦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量较多的2015年适度提高滴灌量水平有利于前期干物质积累,但在灌浆期后,会影响干物质的积累速度;在相对降水量较少的2016年,随着滴水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均随处理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究了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drip underground, DU; drip surface, DS)模式下土壤水分调控(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0%~50%、60%~70%和80%~90%,记为W40、W60和W80)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U处理的吐丝后氮素积累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DS显著提高了6.18%和4.85%~8.61%。夏玉米的干物质、氮素指标及产量对滴灌模式的响应依赖于土壤水分调控水平,在W40和W60处理条件下,DU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吐丝后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量及向籽粒的转运,最终DU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29%~19.94%、?1.10%~20.65%、3.29%~19.94%和3.31%~23.64%。而在W80处理条件下, DS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吐丝后氮素积累量、产量及蒸散量比DU处理分别提高了6.80%~12.24%、5.93%、8.39%~14.91%和9.73%~14.57%。综上所述,在限水灌溉条件下,地下滴灌能够增加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最终增加产量。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地表滴灌更有利于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但由于消耗过多的水分,因此水分利用效率未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甘蓝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水氮利用及氮素运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甘蓝过量灌溉和施肥问题,试验通过设置甘蓝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灌溉量和施氮量等因素,从水氮运移及其利用效率出发,探讨垄膜沟灌和膜下滴灌水肥利用规律。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模式下施纯氮3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57135 kg/hm2。膜下滴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垄膜沟灌处理,其中施300 kg/hm2纯氮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膜下滴灌模式的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垄膜沟灌模式。垄膜沟灌模式矿质态氮向下运移的深度和数量明显要大于膜下滴灌模式。收获后,整个200 cm土层矿质态氮含量均表现为垄膜沟灌高于膜下滴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