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06,34(2):F0002-F000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成立于1948年,占地162hm^2,现有职52268人,其中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30人,助理研究员70人:有博士3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12人,5名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8人被评为省级劳模。有各种大中型科研仪器50多台(套)。主要从事棉花、小麦、玉米、油葵、甘薯、蔬菜等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作物基因工程研究,作物栽培及植保技术研究,植物脱毒技术研究与开发,微生物研究利用以及农化新产品研制开发。  相似文献   

2.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是省级专门从事马铃薯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的事业单位。隶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现有职工20人,其中研究员4人、博士5人,另有客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是省级专门从事马铃薯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的事业单位。隶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现有职工20人,其中研究员4人、博士5人,另有客座研究员4人。2011年中心入选"云南省马铃薯育种及种薯产业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建有"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省马铃薯原原种繁育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成立于1948年,占地162公顷,现有职工268人,其中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30人,助理研究员70人;有博士3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12人、5名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8人被评为省级劳模。  相似文献   

5.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是省级专门从事马铃薯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的事业单位。隶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现有职工20人,其中研究员4人、博士5人,另有客座研究员4人。2011年中心入选"云南省马铃薯育种及种薯产业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建有"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省马铃薯原原种繁育  相似文献   

6.
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是2012年农业部全国100项农业主推技术中,针对黄淮海地区棉花作物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研究员董合忠博士率领的团队研究,于2001年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2002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适合在山东、河北、江苏及天津等地的滨海盐碱地推广,也可供内陆盐碱地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业学报》2006,22(1):F0003-F0003
茄果类蔬菜育种项目组现有科技人员5人、技术工人2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3人(1人为博士,2人为在职博士研究生,2人为硕士),主要从事辣椒、番茄和种子种质资源、遗传规律、生物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新品种示范推广与配套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3):F0002-F0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63年,是以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现有人员122名,其中,研究员227人、副研究员33人,博士6人、硕士27人,硕士生导师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5人,院级学科带头人11人。  相似文献   

9.
《辽宁农业科学》2009,(5):F0002-F000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虫害研究室一直从事大豆、棉花、玉米等大田作物及黄瓜等蔬菜作物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现有研究人员5人,科辅人员1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人。先后参加或主持国家及省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科技进步奖5项,编写著作7部,发表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10.
《江苏农业科学》2006,(4):F0002-F0002
蔬菜设施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组现有科技人员5人,其中研究员1人(博士)、副研究员工人(硕士)、初级研究人员3人(2人为硕士,1人为大专),主要从事蔬菜设施栽培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研究范围包括设施结构与温光性能、设施结构与温光性能、设旋环境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张海洋 (ZHANGHai- yang) ,1 963年 1 2月生 ,河南省项城市人 ,农学博士。 1 983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1 988~ 1 993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攻读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长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专业硕士生导师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理事 ,河南省直中青年专家协会常务理事。 1 998年被评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 999~ 2 0 0 0年应美国农业部邀请 ,赴美国农业部南方作物研究中心开展棉花和芝麻分子标记及其辅助育种技术合作研究。“八五”…  相似文献   

12.
<正>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是隶属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公益型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油料旱粮作物种质创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全所在职员工80人,其中研究员8人,博士12人,建有油菜、玉米、大豆、甘薯、综合研究5个科研团队,是湖南省甘薯工程技术中心、长沙市甘薯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  相似文献   

13.
正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主要围绕粮、油、果、蔬等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坚持开展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工作。现为农业部沈阳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辽宁省农作物有害生物控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药检定登记药效试验依托单位。下设水稻病虫害、园艺作物病虫害、旱粮作物病虫害、油料作物病虫害及生物防治5个研究室。全所现有职工53人,其中研究员14人,副研究员10人;博士12人,硕士23人。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科学》2004,8(2):F002-F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始建于1984年,原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物理生理生化研究所,2003年改建为省属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现有在岗职工54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17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16人。  相似文献   

15.
正研究方向农田生态与环境研究团队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农田生态因子优化调控利用、作物抗逆减灾为主要研究方向,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在农业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农田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作物抗逆减灾、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团队组成农田生态与环境研究团队现有科研骨干7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2人;博士5人,硕士2人。团队人员结构合理,学科齐全,是一支优秀的团队,主要成员:曹铁华、陈宝玉、梁烜赫、王洪君、赵鑫、王楠、孙孟琪。  相似文献   

16.
<正>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是隶属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公益型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油料旱粮作物种质创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全所在职员工80人,其中研究员8人,博士12人建有油菜、玉米、大豆、甘薯、综合研究5个科研团队,是湖南省甘薯工程技术中心、长沙市甘薯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甘薯和玉米综合试验站、湖南省现代农业旱粮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植保岗位的依托单位。  相似文献   

17.
《农业展望》2006,2(6):F0002-F0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开展农业信息技术研究、追踪国际农业信息技术前沿的重要科技力量,主要从事农业信息技术基础性、公共性、通用性技术研究。现有正式职工5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人,博士2人。  相似文献   

18.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F0002-F0002
余传元,博士,研究员,江西都昌人。1984年自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江西省农科院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2005年获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任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1999年任江西省农科院科技处副处长主持工作,2001年至今任科技处处长,现为中国作物学会理事,江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1995年获首届“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1997年获江铃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被选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从事水稻育种20余年中,余传元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世界农业》2008,(6):F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2005年7月1日更名),为福建省公益性研究机构,主要开展薯类、油料、豆类、玉米、麦类、蔬菜、花卉等作物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技术,作物营养品质,以及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等方面研究开发。设有9个研究室,现有科技人员72人,其中研究员9人,  相似文献   

20.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B09):I0004-I0004
一、基本情况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84年,1997年与贵州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合并。现有职工52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研究生4人;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9人,助理研究员16人按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设有马铃薯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食品加工研究室、测试分析室、行政管理办公室、财务室.主要从事植物组培快繁、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植物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特别是在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组培快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