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狍生活习性:狍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果实、谷物等植物为食。狍为季节性发情动物。每年发情一次。8~9月发情,8月底至9月初为交配高峰期:孕期7.5~8个月,每胎1~2子,偶有3子。1.5~2岁性成熟,寿命12~14年。每年11~12月角脱落,2-3月生茸,4-5月角长成。  相似文献   

2.
人工养狍是21世纪的新兴特养项目,顺应人们崇尚绿色消费的潮流,符合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大趋势。但是由于狍子相对于兔、猪、狗、狐等动物繁殖较慢,种狍奇缺,从而严重制约了养狍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因此,在野狍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有计划地开展野狍人工驯化工作,变野狍为家养狍,不失为扩充种狍后备种源的一项良策。但是人工驯化野狍难度很大。猎捕野狍的人都知道,“狍子气大,自己就气死了”,说的是野狍被人捕获后,人欲驯养,狍子生气,不吃不喝,乱跑乱撞,很快就折腾致死。笔者在长期的野狍驯化实践中偶然发现,野狍…  相似文献   

3.
狍子又称矮鹿、野羊 ,属双蹄目鹿科草食动物。狍肉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狍皮珍贵 ,是制裘衣的上档原料。狍从野生到驯化家养 ,刚刚获得成功 ,因此 ,家养狍还有很强的野生习性。狍抗病力强 ,生病较少 ,但是 ,为防万一 ,也要无病早防。1 预防1 1 把住喂食关  相似文献   

4.
(1)野狍 野狍养殖是新兴的特种养殖项目,全国野狍的存栏量很少,市场前景较好,可以大力发展。 (2)小尾寒羊它已进入商品生产阶段,引种越来越少,发展趋向平稳。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龙头山村王玉山老人首创开发庭院驯养野狍成功,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宜于繁养野狍的地区主要有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北、内蒙、北京市郊和大西北地区,农牧民、下岗待业人员均可从事.……  相似文献   

6.
对来自中国东北12个狍样本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初步探讨了东北狍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与西伯利亚狍、欧洲狍的遗传分化问题.结果在562 bp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中共发现40个变异位点,其中转换38个,颠换2个(Ti/Tv=19:1),多态位点的比例为7.12%.共检测到12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序列差异平均为2.00%.结合GenBank上西伯利亚狍和欧洲狍同源序列进行分析,确定27个单倍型,种群内及种群问无共享单倍型.AMOVA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间(67.28%).东北狍与西伯利亚狍无明显遗传分化(Fst:0.112 25,P>0.05),二种群间基因流程度最大(2.03).而东北狍与欧洲狍(Fst=0.718 28,P<0.001)、西伯利亚狍与欧洲狍(Fst=0.791 84,P<0.001)、西伯利亚狍-东北狍组合与欧洲狍(Fst=0.694 50,P<0.001)均具有显著的遗传分化.系统发生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均将27个单倍型分成2个进化枝:欧洲狍进化枝和西伯利亚狍-东北狍进化枝.  相似文献   

7.
<正> 狍子,学名矮鹿,为双蹄目鹿科反刍动物,属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在我国野生于北方山区及草原,其中承德、张家口产的野狍以其体大、肉鲜、味美而驰名,最受国内外客商青睐。 王玉山,是承德市退休干部,从1987年开始养狍,经潜心探索实践,掌握了较全面的野狍家养技术。1 野狍特点 野狍有“草上飞”之称,反应敏捷、行动迅速、性情活泼、喜欢群居,胆小易惊。野狍全身无肥膘,享有“瘦肉王”之美誉,其肉质细嫩鲜美、全营养、高蛋白、低脂肪。 野狍体形匀称、体质健壮,驯化家养后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极强的抗病力。饲养野狍最显著的特点是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仔狍出生后400余天即可长到成年狍,体重达40公斤,进入性成熟期。野狍食  相似文献   

8.
养狍6大优势     
1食性广耐粗饲 狍不仅吃草本植物,也吃木本植物,野狍能采食400多种植物.家养狍可喂作物秸秆、秧蔓、树枝叶、杂草、牧草,以及各种蔬菜、瓜果、粮食,干喂、青喂均可.养狍所用饲料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作物秸秆经过处理完全可以用来养狍.狍的日粮中70%~80%是粗饲料,仅用20%左右的精料即可.  相似文献   

9.
狍为鹿科反刍草食珍贵动物,俗称草上飞.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忽视野狍资源的保护,使我国狍的数量急剧下降.为了挽救狍资源,扩大我国狍数量,我国科技人员开展了野狍人工驯化饲养技术并获得成功.现将人工养狍的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瘤胃粘膜表面扩张系数评价狍冬季的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冬季,对黑龙江省小东林场14只狍瘤胃胃壁进行了取样及其瘤胃粘膜表面扩张系数(SEF)的测定,并与李文军的研究相对照,结果表明:小东林场狍的瘤胃粘膜表面扩张系数符合Hofmann理论,其营养状况处于较好的水平,并间接地反映了小东林场狍具有较好的食物质量。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和2014年的1月份,在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集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与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粪便,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马鹿、狍粪便组成成分对比分析,探讨同域分布的马鹿和狍的生境选择及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马鹿除采食东北红豆杉外,其余采食植物与狍的完全相同,二者食性重叠度高达84.8%。马鹿与狍采食植物多样性指数都较高,而营养生态位宽度则很低。在高食物重叠性的影响下,马鹿与狍对生境因子选择发生明显的分离。马鹿主要选择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 km,海拔、食物丰富度、隐蔽度较高,阳坡,对于坡位要求并不十分严格的针阔混交林生境;而狍主要选择人为干扰距离小于1 km,海拔、食物丰富度、隐蔽度相对较低,阳坡,中坡位及上坡位的灌丛生境。  相似文献   

12.
狍俗称狍子,学名矮鹿,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狍既可肉用,又可药用。狍皮还是制裘皮的高档原料。养狍效益显著,狍肉每千克20元,种狍一公二母可卖3000元。商品肉用狍每只达500元。是农村新兴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3.
狍俗称狍子,学名矮鹿,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狍既可肉用,又可药用。狍皮还是制裘皮的高档原料。养狍效益显著,狍肉每千克20元,种狍一公二母可卖3000元之多。商品肉用狍每只达500元。是农村一条新兴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4.
投资规模:1万元左右。 适宜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5.
狍为鹿科反刍草食动物,似羊如鹿,黑嘴、黑眼、白屁股,后肢比前肢长,颈长尾极短.公狍生茸(长角),母狍无角;全身夏为栗红色短毛,冬为棕褐色厚长毛,成狍体重40~45kg.狍茸血、心、肝、肾、骨、肉等均有特殊补身益寿功能.狍肉具有滋补阴阳双重保健功能;狍皮加工成"狍皮绸"可制作高档皮装;狍粪可作为花卉业和大棚种植业的优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和2014年的1月份,在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集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与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粪便,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马鹿、狍粪便组成成分对比分析,探讨同域分布的马鹿和狍的生境选择及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马鹿除采食东北红豆杉外,其余采食植物与狍的完全相同,二者食性重叠度高达84.8%。马鹿与狍采食植物多样性指数都较高,而营养生态位宽度则很低。在高食物重叠性的影响下,马鹿与狍对生境因子选择发生明显的分离。马鹿主要选择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 km,海拔、食物丰富度、隐蔽度较高,阳坡,对于坡位要求并不十分严格的针阔混交林生境;而狍主要选择人为干扰距离小于1 km,海拔、食物丰富度、隐蔽度相对较低,阳坡,中坡位及上坡位的灌丛生境。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月12日,我国首家“野狍养殖协会”在河北省围场县成立。协会理事长王玉山是一位退休干部,他从1987年开始探索野狍家养技术,12年来共繁育野狍139只,卖种狍收入14万元,存栏种狍60余只,价值约20万元,并且扶持县内外50户农民养殖野狍脱贫。现将其养殖野狍技术经验总结如下。一、野狍生物学特征野狍俗称狍子,学名矮鹿,为偶蹄目鹿科反刍动物,在我国野生于北方林区及草原,现为国家野生保护动物。野狍因其肉质纯瘦、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我国传统高效创汇产品,特别是承德、张家口两市产的野狍以其体大、肉鲜、味美而…  相似文献   

18.
王星 《新农业》2010,(3):24-25
<正>狍又名矮鹿、野狍、野羊,小型鹿科动物,在中国东北地区分布广泛。狍全身是宝,肉、血、皮、茸、鞭、心等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狍皮是制革的高级原料,狍肉是低脂肪、低胆  相似文献   

19.
狍俗称狍子,学名矮鹿,属双蹄目鹿科反刍动物.狍肉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狍肉抗多种疫病,有壮阳和延年益寿的功效.狍皮珍贵,是制裘衣的高档原料.目前,狍肉货源奇缺,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20.
马头羊     
投资规模:可大可小,1万元左右即可启动。适宜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合人群:普通农户及愿意投资养殖业的城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