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的淡水面积约为8.9万亩,其中河沟面积约为6.6万亩(可养水面约为5万亩),占总水面的74%,目前全县河沟圈养面积有2.7万亩左右,近几年来,其年产量基本上占淡水鱼总产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2.
《渔业经济研究》1987,(2):25-28
我县有自然水面37万亩。其中一江五河,水面达10万亩;大小水泡14处,13.6万亩;常年积水的沼泽地5万亩;有374处自然坑塘,面积9万亩。发展养鱼生产的资源优势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县地处湘鄂边界,境内共有水面22.3万亩,其中河湖水面14万多亩,长江流经我县段达33.7公里、计水面6万多亩;属我县和湖北省浦圻市共管的黄盖湖,归我县管辖的有6万多亩。这两处大中型水域均属交界水面、渔政管理难度大,水上生产秩  相似文献   

4.
我县水域辽阔,湖泊众多,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嫩江、乌裕尔河两大天然水系和“中引”、“南引”、“八一”幸福运河、龙虎泡引水干渠等引嫩工程,形成水域面积205万亩,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2.1%,其中,可养鱼水面140万亩,占全省的近20%,是名副其实的水产资源大县。同时养鱼水面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5.
我县水产局1988年有干部31人,其中: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6名,技术员2名。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较强,全县水域面积达22万多亩,其中可养水面12万亩。1979年我县被省定为商品鱼基地县之后,共建成基地渔场27处,标准池塘4500亩;改造精养小水面36处,验收面积4900亩。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安乡县有各类水面20.4万亩,其中可养鱼面积11.1万亩,在可养水面中,池塘面积5万亩,大、中型水面4.8万亩,占43.6%。这些大、中型水域大多属营养性,一般深度2~8米,湖河床平坦,障碍物少,出入水口不多,宜于捕捞和拦设。湖河高水位从4月中旬~10月中旬,秋、冬浅水期长,沿岸消落区大,一般约占湖河面积的11%,冬季可翻耕广种饲料。总之,我县大、中型水面集雨面积大,水质良好,消落区大,适宜养殖、增殖、捕捞,蕴藏着巨大的开发优势。因此,探讨大、中型水面渔业开发途径,促进渔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从渔业发展中提高对大、中型水面开发的再认识, 近年来,全县渔业生产在调整中发展。鲜鱼  相似文献   

7.
《淡水渔业》1977,(10):17-17
我县山塘、水库可养鱼面积有3.2万亩,池塘8,000亩,共计4万亩。通过渔业生产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使渔业生产达到增加产量.必须每年投放数量足、质量好、规格大、品种全的鱼种。我县有县鱼苗场一个、公社鱼苗场12个,大队鱼苗场31个,共有鱼苗塘面积550亩.用来进行开花、标粗,但还是不能很好解决塘、库大规格鱼种的需要。如何充分利用同一口池塘的水面进行开花、标粗,满足贫下中农补放鱼苗和以幼苗进行标粗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县位于洞庭湖滨,素称鱼米之乡,共有水域面积98万多亩.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渔业生产,走多种经营之路,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是我县过去长期失误所在,也是今后实现我县"翻两番"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全县13.3万亩可养殖水面,尚有3万多亩没有养鱼,已养鱼的水面产量不高;41万亩天然捕捞的外河湖泊,收获无几.1981年渔业收入仅占农业总收入的4.3%,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9.
我县位于齐齐哈尔市南部、嫩江中游,水面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总水域面积37.7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大中水面17处,共17.73万亩。近10年来,我县渔业生产由捕捞转向养殖,由粗放粗养转向精养半精养,有了长足的发展。1996年,由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草原水面资源承包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了大中水面资源承包开发步伐,渔业生产在“九五”之初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县已利用养鱼水面达19.6万亩,比上年增长3.2%,其中成鱼精养面积达1万亩,比上年增长5.3%;水  相似文献   

10.
方正县位于哈尔滨市哈同公路170公里处,松花江南岸,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大小河流21条,自然湖泊众多,面积达98778亩,具有得天独厚的河蟹养殖条件。我县1997年试养河蟹成功,于2000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2010年方正县河蟹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其中大水面8千亩,  相似文献   

11.
<正> 网箱育种与池塘育种相比,具有生长快、成本低,省饵料、防敌害、成活率高等优点。近几年来,我国南方许多单位试搞,均已获得成功。实践证明,它不但是解决鱼种来源,而且是解决大规格鱼种、降低养鱼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县地处山区,山多地少,近几年来,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使我县的可养鱼水面面积不断增加,目前我县有可养鱼的水面面积6500余亩,已养鱼的水面面积达5500亩,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对鱼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平均每年需用鱼种40—50万尾。近两年来,我地鱼种紧缺,加之地区鱼种场两年来连续停产,对我县的养鱼影响很大,所需鱼种全靠外购,这样,不但要花费大量鱼种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地处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发展水产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有养殖水面21万亩,其中商品鱼基地1万余亩。种草养鱼是我县的特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种草面积由1983年的1000亩扩大到1991年的4000亩,草食性鱼类的产量由1983年的13万公斤增加到1971年的100万公斤,  相似文献   

13.
陈辉 《重庆水产》1991,(1):42-42,32
我县共有塘库、江河及冬囤水田等各类水面46万亩,其中可开发养鱼的25万亩,捕捞水面1.3万亩,在这些水域中,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和发展渔业生产的潜力,我县地处亚热带,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季霜雪少,季间变化缓和,发展养鱼生产的条件十分优越,综合分析各类水面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陈辉 《重庆水产》1986,(1):31-33
我县江河纵横,堰塘水库及冬囤水田星罗棋布,水面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县有水面45万亩,其中可利用养鱼的近25万亩,在40万亩稻田中,可养鱼田达20万亩,占养殖水面的83%。特别是我县常年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冬季霜雪少,年平均气温17.9℃,平均降雨量1063.8毫米,无霜期年平均325天,且季间变化缓和,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的一个县,全县49962户,232440人,总面积264976亩,其中:水田137204亩。是一个面积大、耕地少、旱地多、水面少的县。  相似文献   

16.
调整结构 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河蟹养殖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尔伯特县位于松嫩平原西北部,东、西与林甸、泰来相邻,南、北与大庆、齐齐哈尔相接,幅员面积6176平方公里。全县拥有“嫩江”和“乌双”两大水系,大小湖泊201个,水域面积205万亩,其中可养鱼水面140万亩。我县的河蟹养殖起始于2001年。几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松嫩平原西部,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南面,淡水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水域面积达205万亩,可养鱼水面140万亩,渔业产量在2.2万吨左右。我县利用水域资源移植大银鱼工作,是从1995年1月开始的。移植当年就见到了效果,至今已有十五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章忠 《齐鲁渔业》2005,22(5):47-48
我县拥有石臼湖[其中溧水部分面积9067hm^2(13.6万亩)]和各种水库、河沟面积总计1.17万hm^2(17.67万亩)。从1993年起,我县开始利用大水面进行网围养殖,到2002年发展到高峰,目前常年网围养殖面积稳定在2000hm^2(3万亩),主要有2种养殖模式,一是养殖鱼类(以鳙和团头鲂为主的混养),二是养殖河蟹。一般养鱼每公顷产量5130kg,产值39240元,养蟹每公顷产量350kg,  相似文献   

19.
一、开发大中型水域的物质基础 我省有各类大中型水面1539.03万亩,约占总水面的80%。其中江河外湖1145.91万亩,内湖120.66万亩,水库249.18万亩,哑河23.28万亩。具备养殖条件的292.77万亩(不包括江河外湖水面),其中水库11364座,面积158.75万亩,占水库总面积的63.7%,内湖1002处,面积94.87万亩,占内湖总水面的78.6%。  相似文献   

20.
我县水面总面积7万余亩,其中宜渔淡水面积(可养鱼水面)5.6万亩,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有利于渔业发展,而且整体资源条件优越,水体理化性能良好,高等水生植物丰茂,鱼类种类繁多。近年来,全县大力培植水产支柱产业,坚持大水面开发与池塘滩涂精养,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养殖(种植)齐头并进,取得了重大突破,水域滩涂开发强力推进。但全县水产养殖由于技术、基础条件和个别地方养殖品种单一、档次低、产量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