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旱作膜下滴灌机械化播种技术在尼勒克县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有压水源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由于覆膜可大大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灌水时土壤表面几乎没  相似文献   

2.
节水灌溉新技术--根区导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区导灌技术是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经过稳流器的稳流再通过导管将水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地下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地表灌溉、喷灌等技术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最节水、节能的灌水方式。由于地下灌溉的配水设施埋设在地面以下,管材不易老化,灌水时土壤表面几乎没有蒸发,又避免了水的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使作物对水、肥的利朋更直接有效,便于田间管理和精确控制灌水量,达到农业高效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灌溉,实现局部灌溉。它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滴灌水成点滴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合理含水状态。滴灌不同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湿润全面积土壤,是一种缺水地区有效利用资源的灌水方式,同时还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措施。近年引进我国,并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1滴灌技术的特点滴灌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较好的一项灌溉方式.与传统的沟畦漫灌方式相比,滴灌技术具有以下3方面明显特点: 1.1可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滴灌可节水50%~80%以上.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小量的水,可一次性对大面积土地进行灌溉,对各种不同条件的地形、地块都可均匀地灌溉,并且可极大限度地避免水在输送过程中的不必要渗漏,保持土壤地表部分湿润,减少地表水份蒸发.同时,由于滴头的灌水速度小于土壤入渗速度,从而避免了径流的损失和水分的漂移损失.在温室大棚使用滴灌技术,能使大棚内湿度明显降低,提高冬季地表温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另外,滴灌能依照作物耗水规律适时、适量地、均匀而又缓慢地供水、供肥,使作物根层土壤经常保持在最佳的水分、通气和养分状态,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与机械化种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有压水源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  相似文献   

6.
机械灌溉节水技术问答(Ⅲ)张佑墉沈阳市和平区文体路18号343信箱(110003[9]何谓滴灌?滴灌有什么优点?答: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输水管道,由滴头将水一滴一滴地滴入作物根区的土壤中,供给作物水分的一种节水型灌溉技术。滴灌有以下优点:(1...  相似文献   

7.
地下渗灌是一种地下微灌方法,通过埋设于地下的渗灌管将灌溉水引至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壤中,再利用土壤毛细管作用实现对作物根区直接供水,该灌水方法与“地下滴灌”的灌水过程实质相同。地下渗灌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利于作物生长,是一项发展前景广阔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开展地下渗灌的研究对于推动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地下渗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灌水技术参数、灌溉制度、渗灌管堵塞的影响及调控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供节水灌溉研究领域的学者参考。综述认为,与地下渗灌技术的生产实践相比,对其机理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限制了该技术的深入推广应用,主要表现在:地下渗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尚不够清晰;堵塞问题依然是目前阻碍地下渗灌技术应用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地下渗灌配水系统优化设计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建议今后开展各种不同渗灌条件下的水分入渗数值模拟分析;选取合适的处理水平,研究渗灌灌水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寻求最优灌水技术参数组合;针对地下渗灌条件下作物灌溉制度开展研究,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灌溉制度与试验方法;对于渗灌管出流规律、堵塞机理以及进入地下渗灌系统时...  相似文献   

8.
地下滴灌对草坪土壤水分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滴头、滴灌毛管二种地下滴灌灌水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讨了地下滴灌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草坪根系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滴灌毛管在水平方向的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而滴头在垂直方向的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说明以滴头灌溉水平方向土壤含水率水平方向分布偏差小、灌溉均匀性高,而滴灌毛管则适合深层灌溉。在此基础上,结合草坪根系空间分布规律,初步确定了在滴头、滴灌毛管2种灌水器中,滴头灌溉更适合城市绿地草坪,也为草坪地下滴灌技术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节水灌溉的迫切性和经济性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灌溉用水占很大比重,传统的灌溉主要以大田漫灌为主,水的利用效率很低。因此,节水灌溉是今后现代农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滴灌非常适合现代农业和园林业等的灌溉,它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由于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因而在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  相似文献   

10.
微润灌溉技术在大棚娃娃菜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润灌水器是一种新型的微灌设备,为了更好的推广应用这一设备,本文将微润灌溉技术在大棚中进行应用。试验通过对比微润灌与滴灌两种灌水器、灌水器地表和地下两种应用形式对娃娃菜生长、耗水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娃娃菜生长期内,各处理灌水量、株高和日耗水量均随着生育期的进行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处理之间,微润灌溉娃娃菜全生育期灌水量、株高、展开外叶片数、根面积、根长、日耗水量、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和产量高于滴灌灌溉,且同一种灌水器,除灌水量、日耗水量和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外,地下灌溉各指标均高于地表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地下滴灌>地下微润灌>地表微润灌>地表滴灌。由此可见,微润灌溉尤其是地下微润灌溉适宜用于温室作物灌溉。  相似文献   

11.
地下暗管灌溉,以往又简称为渗灌,是利用埋设在地下的透水管道,将灌溉水直接送入作物根层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由于它能使土壤保持非饱和状态,所以既省水又给作物创造了水、气、热相协调的良好环境,促使作物获得高产。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渗灌具有显著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技术上和理论上的问题尚未解决。本文目的是对渗灌水平进行一般性评述,并试图说明它的机理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重力式地下滴灌水分运动模型与分区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建立了重力式地下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分析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对黄土高原不同分区的4种典型土壤、不同灌水技术要素条件下的地下滴灌土壤湿润体形态、滴孔处出流量及土壤土水势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榆林紧砂土土壤导水率较大,向下渗漏过多,不适宜地下滴灌;安塞砂壤土、洛川中壤土、武功重壤土在相同灌水量下,供水压力与滴孔孔径对地下滴灌湿润体形态影响微弱,但对滴孔出流量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地下滴灌工程设计时,只需根据田块长度和渗水管损失设计孔径和供水压力,并采用较小供水压力,降低供水水池高度,减小工程量;对武功重壤土,孔径和供水压力较大时地下滴灌滴孔处土壤易饱和板结,宜采用较小的孔径和供水压力.  相似文献   

13.
微孔陶瓷渗灌与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移特性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微孔陶瓷灌水器为研究对象,在0 m工作水头下进行土壤水分运移特性试验,并以10 m额定工作水头下工作的地下滴灌灌水器作为对照。通过对比分析2种灌溉方式下累计入渗量、流量、湿润体特征和土壤含水率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灌溉时间下微孔陶瓷渗灌的累计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湿润体截面面积均明显小于地下滴灌。微孔陶瓷渗灌的流量随时间逐渐减小,直至接近于零;试验后期,微孔陶瓷渗灌湿润体内整体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小;由于微孔陶瓷渗灌为无压连续灌溉,因此在其工作过程中可为作物提供一个恒定的水分环境。而地下滴灌的流量则会维持稳定,使得土壤含水率一直增大,停止灌溉后由于土壤水分再分布而减小。地下滴灌为被动恒压灌溉,因此其灌溉条件下作物生长的水分环境处于干湿交替的循环变化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技术、综合农业节水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等几种。1微灌技术的优缺点 微灌包括滴灌、渗灌和微喷灌等,它是一种新型的农田灌溉技术。微灌是根据作物对于水分的需要,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滴头、渗孔和微喷头),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或土壤表面,是一种局部灌水方式。与喷灌、管道输水灌溉和地面灌溉相比,它具有以下…  相似文献   

15.
地埋滴灌技术在苜蓿栽培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滴灌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地埋滴灌技术在新疆已开始推广应用。地埋滴灌技术就是灌溉过程中,水通过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缓慢渗入附近土壤,再借助毛细管作用或重力扩散到整个作物根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下灌溉中容易出现的埋在地下的灌水器的堵塞现象和土壤含水率的分布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地下灌溉技术。新型地下灌溉技术将水(或水肥的混合液)和空气充分混合为一体,由埋于作物下方的灌水器以一定的压力输出水气二相流,由气相流带动水分在土壤中浸润、扩散,从而将水(或水肥的混合液)送达作物根部,是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用气相流带...  相似文献   

17.
地下滴灌技术是一种比较复杂节水灌溉方式,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均是地下滴灌控制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水次数对小、中和大定额灌溉处理的地下滴灌无膜移栽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多次灌溉普遍有利于小、中、大定额灌溉处理地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增加,尤其对3 900~4 500 m3/hm2的中等定额灌溉处理影响较大,在该灌溉定额下采用多次灌溉更利于促进棉花增产增收,期望对棉花开展高产高效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渗灌是继喷灌、膜下滴灌之后又一种新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将输水滴灌带埋于地下(一次性铺管使用8~10年),通过滴头使水肥直接渗入作物根部。由于是自下而上渗灌,使地表5 cm保持干燥,土壤表面几乎没有蒸发,不仅节水增产效果明  相似文献   

19.
以温室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滴灌,对最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水分胁迫指数和干物质转化因子3个作物生长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确定了膜下滴灌黄瓜的经济灌溉制度。结果表明:采用经济灌溉制度比实际灌水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产量和效益分别增加2.54t/hm~2和2.36万元/hm~2,节约灌溉水量7.59%;在经济灌溉条件下灌水前土壤含水率(0~60cm)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作物生长期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幅度小得多,取各次灌水前土壤含水率的平均值作为作物经济灌溉的灌水下限值,对于本研究中的黄瓜,其值为0.240。按照该灌水下限值灌水,可使温室膜下滴灌黄瓜单位面积的灌溉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为研究目标,以地下滴灌不同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试验为基础,通过对不同降雨年型苜蓿生长、水分利用及产量指标的系统分析,建立产量-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的作物-水模型,推求各茬苜蓿最优耗水量,结合典型年降雨在苜蓿生产各茬内的分布特点,提出宁夏引黄灌区苜蓿草田不同降雨年型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年型下,地下滴灌苜蓿土壤含水量≥50%田间持水率时,各茬株高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2段式变化过程;分枝数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茎叶比在丰水年型随灌溉定额增加而升高,在平水年型随收获茬次延续逐步下降;各处理干草产量在不同降雨年型均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且土壤含水量下限高于60%田间持水率的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苜蓿草田各茬灌水量通过影响耗水量而影响苜蓿茎叶比、株高和分枝数,进而影响干草产量,并据此建立了苜蓿草田产量-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间的作物水模型,计算苜蓿草田各茬兼顾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最优耗水量,结合自然降雨分布特征,提出宁夏引黄灌区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枯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5 000 m~3/hm~2,灌水20次;平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4 600 m~3/hm~2,灌水19次;丰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4 132 m~3/hm~2,灌水17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