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在养猪实践中,新购进的猪与原存栏猪合栏,或栏舍之间的猪进行调整合并时,须经较长时间的咬斗,才能逐渐适应新环境。这期间猪的生长速度大为降低,在饲养实践中,猪合栏的方法不少,但效果好的不多,为了使猪安静地合栏,不发生咬斗现象,快速生长发育,现介绍一种生猪合栏的有效新法,供养猪者参考试用。先把原存栏猪赶出栏外,在新进猪的猪身上喷酒,栏舍也要用酒喷一遍。然后将新猪放进栏,再把原栏猪赶回栏。猪主要凭气味进行相互识别,由于这时四处均充满着浓重的酒味,原存栏猪和新进仔猪间互相闻不出异味,因而原栏猪识别不了新进猪,新进猪也识别不出原栏猪,因而不会出现不合群和咬斗现象。  相似文献   

2.
猪咬癖症是指猪群相互啃咬为特征的一种恶癖。随着农村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群发生咬癖现象较为多见,特别是50千克以下猪群发生较为严重。(一)发生原因1.猪群密度过大,或公母同栏、大小同栏,为争饲粮和饮水位置而引起相互间的打斗;或小公猪的攻击性爬跨、猪只以大欺小引起的争斗。猪只最易受伤出血的部位是耳和尾,加上猪有嗜血癖,一旦有1头猪某一部位出血,将会引起其他猪的啃咬,并发展成相互间咬耳咬尾。2.舍内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使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以及舍内光照太强、温度过高或过低等,都将诱发猪之间相互争斗。3.矿物质…  相似文献   

3.
在养猪实践中,新购进的猪与原存栏猪合栏,或栏舍之间的猪进行调整合并时,须经较长时间的咬斗,才能逐渐适应新环境,这期间猪的生长速度大为降低,饲养实践中,猪合栏的方法不少,但效果好的不多,为了使猪安静地合栏,不发生咬斗现象,快速地生长发育,这里介绍一种生猪合栏的有效新法,供养猪者参考试用.方法是:  相似文献   

4.
《山东饲料》2007,(4):30-30
在养猪实践中,新购进的猪与原存栏猪合栏,或栏舍之间的猪进行调整合并时,须经较长时间的咬斗,才能逐渐适应新环境,这期间猪的生长速度大为降低,饲养实践中,猪合栏的方法不少。但效果好的不多,为了使猪安静地合栏,不发生咬斗现象,快速的生长发育,这里介绍一种生猪合栏的有效新法,供养猪者参考试用。方法是:  相似文献   

5.
<正>在养猪生产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猪只猪咬尾的情况。咬尾症的发生不仅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猪肉的品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猪只的死亡。1病因分析1.1遗传因素猪咬尾症与遗传因素有关。公猪咬尾症发生率为11.80%,而母猪仅为2.60%;猪的年龄与体重与咬尾症的发生有关系,人们发现咬尾症的发生平均年龄为40.70 d,最大日龄为90~120 d,体重大约为40~50 kg。咬尾症的发生与猪的品种有关系。人们观  相似文献   

6.
猪的互咬癖是规模化养猪生产中较常见的现象,具体表现有咬尾、咬耳、咬身,或全栏猪群起追咬其中一头,常至遍体鳞伤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较大。 一、猪互咬现象发生的分析 1.品种的差异:互咬现象在大群中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和个体差异。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的杂交后代互咬现象严重,本地猪较轻。但各品种猪均有发生。 2.气候因素:经长期观察,互咬现象的发生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一般多发生在夏日的晴天,下  相似文献   

7.
猪咬尾咬耳症是发生在猪群中以互相啃咬尾(耳)等部位的一种恶癖,发病有多种因素,尤其是与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缺乏有关。2004年4月24日下午,晋宁一中食堂饲养的20头猪在24日早上出现躁动不安,互相啃咬,要求给予诊治。  相似文献   

8.
异食癖系指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综合症。对于猪来说,常见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粪等症状,另也常见由猪拱地、闹圈、跳栏等引起的综合燥栏现象。对于家禽来说,有啄羽、啄肛、啄趾、啄蛋、啄头等恶癖或上述某些症状的并发症,还有鹌鹑啄鼻症、小鹅啄毛癖等等。目前在猪的养殖中,常见咬尾症和燥栏症;在鸡的饲养中,则常见啄羽、啄肛或某几种啄癖的并发症。1 猪咬尾症和燥栏症的防治引起猪咬尾或燥栏等症的原因,不仅与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有关,也与猪之大小、季节、饲养环境有关。12~16周龄可能是猪…  相似文献   

9.
正不同栏的猪合圈饲养时常会发生咬斗。可先把原存栏的猪赶出圈外,用白酒喷洒圈舍,然后将这些猪同欲合圈的猪一起喷上相同的白酒,最后将欲合圈的猪和原存栏的猪依次赶回圈内,这样猪就不会咬斗了。  相似文献   

10.
雒容农场第四大队有一栋肉猪舍。今年7月22日以来,第13栏饲养的25头猪中,发现一头汉×长母猪有专咬他猪尾现象,至8月上旬,同栏24头猪全部尾巴被咬,轻者被咬去2~3厘米,中者被咬去一半,重者被咬至尾根。咬出的断尾全被吃掉,由于尾巴被咬,已先后死亡和病宰5头。尾巴被咬的部位流血,发炎,经外伤处理和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伤口很难愈合,后来想了一  相似文献   

11.
缺铁性贫血多发于3周龄左右的仔猪,10周龄以后很少发生。1993年1月28日,我市新民乡粮站饲养的130日龄育肥猪发生了罕见的缺铁性贫血。发病经过:该粮站饲养了150头育肥猪,分9间圈舍饲养,圈舍为水泥地面。从断奶后至发病期间一直喂给上海某饲料厂生产的颗粒饲料,其间曾对猪群普遍补硒一次。1993年1月28日,猪群达130日龄,平均体重约40kg,有3个圈舍计16头猪突然发生相互咬耳朵、咬尾巴,井出现减食;次日又有2个圈的9头猪发生互咬,并有啃圈现象,严得的猪被咬断尾巴和耳根,兽医曾对病猪肌注青霉素、磺胺类药及亚硒酸钠VE注射液,但未见疗效,猪群仍发生互咬症状。发病后第3天总计有46头猪发生互咬,有4头猪被咬断尾巴,两头猪耳根被咬伤,死亡猪6头。临床症状:患病猪被毛粗乱,腹泻,皮肤干燥,耳尖、鼻端等可视粘膜苍白呈贫血状,病死猪死前呼吸困难。病猪体温正常。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3月中旬 ,我场肉猪连续发生以咳嗽、喘气为特征的疾病 ,经综合诊断 ,确诊为猪喘气病。现将防制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我场有肉猪栏三幢 ,共养肉猪 1 0 0 8头。 3月 1 8日 ,有 3头肉猪发生咳嗽、喘气 ;3月 2 0日又有 2 5头发生类似疾病 ,到 3月 2 5日止 ,仅一个星期 ,就共有 1 0 3头肉猪发生以咳嗽、喘气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经用硫酸卡那霉素治疗 ,有一定的疗效 ,其中 1头因病较重而死亡。至 4月 3 0日止 ,共有 658头猪发病 ,发病率达65 2 % ,病死 5头。2 临床症状病猪呼吸次数增加 ,每分钟达 60~ 1 2 0次 ,呈明显腹式呼吸 ,咳…  相似文献   

13.
<正>1"仔猪"的定义养猪人士赋予仔猪的定义不甚一致。有人将刚出生到30 kg左右的猪,称为仔猪;也有人将3~4月龄或断奶后至4月龄的猪统称为仔猪;还有人将仔猪分为初生-断奶、断奶-保育料2个阶段。笔者认为,将仔猪定为从出生到30 kg过于宽泛,因为30 kg的猪已属于育成猪。同时,哺乳期的幼猪和3~4月龄的猪称为仔猪也不妥。按照现代养猪生产的商品猪出栏日龄来说,4月龄猪已属于育成猪,5.5~6.0个月即可出栏。综上所述,将初生至70日龄或1~25 kg  相似文献   

14.
猪异嗜癖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多见于早期断奶的猪群,而且一旦发生常难以制止,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根据资料报道,发生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1临诊特征有异嗜癖的猪常见舔食墙壁、啃食槽、泥土、煤渣、咸味异物(伤口、血液)等。有的啃咬耳朵、尾巴;有的母猪吞食胎衣和仔猪;有的食欲减退,贫血、衰弱,甚至衰竭。患猪起初表现举止不安,对外部刺激敏感,食欲减弱,眼光呈恶毒状。1栏或几栏内的猪起初只有几头互相咬斗,后来逐渐发展为多头互相咬斗,特别是咬尾,个别还咬…  相似文献   

15.
洪学 《猪业科学》2006,23(7):55-55
在养猪实践中,新购进的猪与原存栏猪合栏,或栏舍之间的猪进行调整合并时,须经较长时间的咬斗,才能逐渐适应新环境,这期间猪的生长速度大为降低,饲养实践中,猪合栏的方法不少,但效果好的不多,为了使猪安静地合栏,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5,(8):160-161
<正>目前,国内规模化养殖均采用圈栏饲养模式,生猪生活环境单调,其天性行为的表达受到了极大限制,而且常常出现争斗、咬尾、咬耳等异常行为。Beattie等(1995,1996,2000)研究认为,生长在富集环境下猪的咬耳、咬尾、拱腹等有害行为明显少于生长在贫瘠环境中的猪。本研究针对猪只的啃咬行为,设计不同高度的咬链,通过离地面不同高度咬链  相似文献   

17.
在广州市近郊 ,有一新建的工厂化养猪场 ,突然发生以猪血痢为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 ,诊断为猪痢疾。笔者以水溶解药物后拌饲料喂猪防治该病 ,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1 998年 1 1月 3日 ,该场购进二元杂交(LY、YL)后备母猪 1 1 9头 ,猪日龄为 80~1 2 0天。进场后按个体大小将猪分栏 ,每栏 5头。第二天即 1 1月 5日其中 1栏有 1头猪发病 ,至 1 2月 5日停止 ,历时 30日 ,2 4栏猪中有 1 5栏猪发病 ,栏发病率 62 5 % ,患病猪 2 0头 ,发病率 1 6 8% ,2 0头病猪无一死亡。同栏猪的发病率在 2 0 %~ 60 …  相似文献   

18.
1991年我们饲养的猪群,发生了猪咬尾现象。发生原因是猪群过密、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相互磨蹭、啃咬,一旦尾部出血就会被群猪咬舐;饲料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是猪咬尾的又一个因素。咬尾现象在长白猪、哈白猪较多,民猪少见;后备猪比成年猪多发。发现猪咬尾时,应立即把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过量的喹乙醇可损伤胃肠粘膜 ,引起剧痛使之行为失常 ,导致应激咬尾。这一发现 ,为查找现代养猪越来越多的“咬尾”原因 ,提供了新的思路。2 发病经过2 0 0 0年 8月 1 0日 ,某猪场在配制试验猪日粮时把喹乙醇 80mg/kg误作 80 0mg/kg,即每吨饲料中加入 80 0g的喹乙醇 ,配成粉料 ,给两栏共 3 4头均重为 3 3kg的猪 (已在哺乳期断尾 )自由采食。第 4天 ,饲养员报告猪有异常 ,而喂不含喹乙醇日粮的猪未见异常 ,直至第 1 9天 (即 8月 2 8日 )才查明喹乙醇药量有误 ,即停喂含喹乙醇饲料、改喂不含药物但添加蔗糖和维生素C的日…  相似文献   

20.
<正>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见猪咬尾的现象,如果处置不当,轻者引起创伤感染,严重引起断尾、断耳、猪群互相撕咬,从而给生猪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1什么是猪咬尾症猪咬尾是猪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是异食癖中的一种。2发病原因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因素的变化均可造成猪只发生咬尾现象。临床上发生猪咬尾主要原因有5种:(1)品种原因;(2)生猪饲养密度过大;(3)生猪营养不良;(4)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