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目的]对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方法]以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43块有代表性的日本落叶松标准地,利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对该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研究.[结果]在选取的5个立地因子中,土层厚度、坡向、海拔是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发育的主导立地因子;依据该3个立地因子,构建了鄂西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共划分为16类;16类立地类型按照立地质量得分情况共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研究区整体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结论]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科学营造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奉化市尚田镇广渡村的1片14年生杉木人工林分的短轮伐期与更新技术。认为杉木短轮伐期经营,缩短了培育周期,经济效益显著,适宜边缘产区以及中小径材销路广的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优势木高度与立地质量的关系及优势木高分面扇形法则等基本原理,采用一元非线性回归,多元数量化回归模型I等基本方法,编绘了豫西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地位指数级表和地位指数级曲线图,拟定了优势木高对立地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研究方法上综合地位级法及立地指数法的优缺点,将其改为地位指数法是本研究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9.
日本落叶松是湘西、鄂西高海拔山区引种栽植广泛的树种,以274块样地的优势高—林龄数据为基础,编制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选择6个常用的数学模型通过曲线回归、非线性回归法拟合导向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2较高、EMS最低的对数曲线模型作为最优导向曲线;确定了基准年龄为20 a,指数级距为2 m;以16指数级树高为基准,导出立地指数曲线编成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高、适用性强,可以良好的反映亚热带地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疏伐经营技术的主导思想是使落叶松人工纯林改造为针阔叶混交林,以提高人工群落的生态效益。带状疏伐经营技术实质上具有培育、改造、利用三者相结合的含意。该技术的采伐年龄确定为20—22a。它比选择性疏伐技术提前20a将人工落叶松纯林改造为带状针阔叶混交林,缩短了培育周期。由于边行效应的作用,带状疏伐经营技术对保留带林木起着明显促进生长的作用。在采伐带上应以人工更新为好,树种以水曲柳、胡桃楸、椴树为主。带状疏伐经营技术比选择性疏伐可提高木材出材量10%—12%,产值提高15%—18%,劳动生产率增加10倍。该技术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保证安全作业。该技术的保留带上的落叶松在作业后10—15a,可全部进行采伐,在采伐迹地上栽植红松,其两侧则受到已成长起来的水曲柳林墙的庇护。  相似文献   

11.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35块标准地,795株优势木与亚优势木的调查材料为依据,通过胸径与冠幅相关关系的分析,编制了结北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表。确定以0.6,0.7,0.8为合理经营密度指数。  相似文献   

12.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适宜经营密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间伐研究缺乏长期定位资料的状况,对东北东部林区同一立地条件下、同一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取不同密度经营指数(近似0.7、0.8、0.9、1.0、>1.0)进行了间伐,并长期记录其生长状况,研究其间伐的长期效果。结果表明:到达成熟期时,样地内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是随着经营密度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即间伐强度越大,林木的平均胸径越大。而不同的经营密度指数对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综合研究认为:落叶松人工林适宜采取的经营密度指数为0.7、0.8。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短轮伐经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积蓄产生的潜在影响。[方法]以广西七坡林场短轮伐期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3年、5年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碳氮分配格局,探讨砍伐和炼山等短轮伐经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损失的潜在影响。[结果]3年、5年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28.02、155.90 t/hm2,氮储量分别为9 673.24、8 798.33kg/hm2。②3年、5年生桉树人工林土壤层碳储量分别是植被层碳储量的2.86、2.66倍,氮储量分别是植被层氮储量的31.17、41.59倍,表明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库仍主要集中在土壤层。③3年、5年生桉树干材获取对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造成的碳(氮)损失比例分别为17.11%(0.83%)、19.05(0.92%)。[结论]桉树干材获取等桉树短轮伐经营行为可能使其生态系统碳损失较大,氮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长白山区10个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调查研究评价其立地质量。共调查了11个立地因子,划分了各立地因子的等级。选出了主导立地因子。应用数量化理论(Ⅰ)编制了主导立地因子得分表,并编制了主导立地因子百分得分表。两表都可以用来确定各因子对立地指数的贡献大小。实现了相同立地条件下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三个树种之间的立地指数转化。按立地指数及林分密度进行了林分蓄积量预测。提出了速生丰产林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5.
麻栎短轮伐经营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生麻栎林萌芽更新技术研究探索短轮伐矮林经营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麻栎可使子代林单位面积立木株数提高60%以上,可实现短轮伐期经营,该模式具有经营周期短、可持续能力强、经营管理技术粗放、生物产量大、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的数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1个立地因子中回归筛选出10个,与立地指数建立了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并编制了开化杉木数量化立地指数得分表。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母岩、土壤厚度和土壤质地是影响开化杉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文中对这4个项目各类目组合而成的48个立地类型进行了数量化评价,预估出了各立地组合所潜在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红皮云杉人工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红皮云杉人工林集中分布的区段内(小兴安岭南麓的绥棱林业局施业区),利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对野外调查的130余块标准地的数据进行了立地因子与林分优势平均高的分析,筛选出的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和坡度,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5个立地类型组和15个立地类型。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的林分生长过程,以林分优势平均高为变量建立Richards方程,同时拟合各立地类型30a时的地位指数。结果表明,生产力较高的立地类型(地位指数13~15)适合于培育速生丰产林。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保留木的生长状况与正常林分无大差异,总观伐前更新效果,如果采用伐前更新,当前推带状皆伐,更新树种可考虑以红松,云杉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碳汇木材多功能经营的最优轮伐期及收益的变化,为杉木人工林多功能经营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江西省崇义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1块固定样地的多期调查数据,以Faustmann-Hartman模型为基础,设计了3种模拟情景,情景1只考虑木材收益,情景2和3分别在情景1的基础上依次纳入地上生物量碳汇收益和死亡有机质碳汇收益,不同情景分析了不同碳价格、利率和立地质量对杉木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和林地期望值的影响。  结果  基准条件下(地位指数15 m、利率5%和碳价格77 元/t),林地期望值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情景1和情景2的最优轮伐期均为21年,情景3为20年,最优轮伐期下情景2和3的林地期望值对比情景1分别增加了23%和35%。随着碳价格的增加,最优轮伐期和林地期望值分别呈现缩短和增加的趋势;同一碳价格下,3种情景的最优轮伐期最多相差达4年,且随着碳价格的增加,最优轮伐期的差异也在逐渐增大。随着利率的增加,最优轮伐期和林地期望值均呈现减小趋势;当利率增至7%时,林地期望值大幅降至10%以下,情景1甚至出现了负数。随着地位指数的增加,3种情景下林地期望值均显著增加,最优轮伐期则逐渐缩短。  结论  当前杉木经营的环境下,碳汇收益的增加对最优轮伐期的影响不明显,但能显著增加林地期望值,因此有利于增强经营者从事人工林多功能经营的积极性。碳价格、利率和立地质量可显著影响最优轮伐期和林地期望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约1000块标准地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 Rupr.)的立地质量评价。在重温各种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从广义数学模型出发,探讨了地位级和地位指数的实质。进而编制了大兴安岭落叶松人工林,中、南部和北部天然林以及石塘林等四个地位指数表。为便于宏观管理和立地质量比较,同时编制了地位指数级表。并在分析林型—地位指数级—地位指数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立地质量评价系列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