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含义,认为农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战略和主导力量,并从生产方式、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村镇建设、村民自治方面,提出了以农民现代化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二、农民创业资金积累存在的问题 1.农民闲散资金通过银行机构“非农化”。银行机构服务农民创业资金信贷功能“弱化”。金融机构将农民存款以各种形式上存、上划.通过贷款形式“回流”至农村的资金较少。实际上就像一部抽水机。几乎把农村的闲散资金抽干。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股份制改造。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退出县以下农村市场,仅剩农行在县以下的机构(营业所)放款能力极小,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针对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转变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整合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利用城市文化教育资源反哺农村,以达到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针对当前农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转变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整合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利用城市文化教育资源反哺农村以达到提高农民职业技术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方向。这对拥有37万农业人口的高山农业具会东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会东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05年在全县建立了13个小康村建设示范,2006年又新建了10个小康村,着力建设好会东新农村,首要任务是生产要发展,而农民增收是生产发展关键。因此,作为农业部门,切实把重点放在“稳定粮食基础、突出调整结构,立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上,县农业局提出了“大春保粮,  相似文献   

6.
《油气储运》2006,(9):55-5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当今各项工作的重点,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靠什么?要靠农业科学新技术,只有科技才能让你实实在在的增收,只有科技才能解决传统生产遇到的难题,让你减少投资、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多年来,我们向您推荐的“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就是这样一项好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庵东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实现全民小康,通过分析当地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农民增收的相关建议,即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高农业,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加快土地流转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快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正>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近年来,济源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40元,同比增长7.4%,增幅高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居河南省第二位。近年来,中央多次发出"一号"文件,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问题做出了总体要求。目前农民增收仍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两项重大任务,两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通过促进农民增收,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资金来源和牢固的经济基础;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通过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良好的物质与社会条件.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建设新农村,农民增收是核心,发展生产是关键。实践证明,促进广大农民自主创业,是发展生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揭开了杭州市“三农”工作新的篇章,标志着杭州市农村社会经济步人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强大支撑作用,更好地实施“农业提升工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政治经济学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要素。因此,农民素质的高下直接关系着现实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繁荣、保障农民增收致富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3.
《油气储运》2006,(8):51-5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当今各项_丁作的重点,而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发展乍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靠什么?要靠农业科学新技术,只有科技才能让你实实在在的增收,只有科技才能解决传统生产遇到的难题,让你减少投资、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多年来,我们向您推荐的“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技术”就是这样一项好技术。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农村的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两项重大任务,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并能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不竭的资金来源和牢固的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抉择,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良好的物质与社会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其与农民增收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大事业,也是一个新话题。发展农村经济,改变乡村面貌,涉及方方面面。农民教育,看起来是“软件”,实质是一个“硬件”。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主体,农民则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农民教育跟不上,建设新农村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公民科学素质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农村居民的科学素质现状,论述了现代农民科普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科学技术普及,着力打造农民科普教育体系、新农村产业支撑体系、农村人文环境体系、农民增收体系,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8.
《河南农业》2007,(3):4-7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0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在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粮食继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作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心工程",坚持"政府主导、试点引领、改革推动",大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带领农民致富的核心力量,必须全力引领服务于"三农"工作,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重点,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以此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