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阐述了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现状,在论述农村饮用水源与其保护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水源地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对水源地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数量两个方面。从水源涵养能力角度出发,以松华坝水源区为研究典型区,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层对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土壤容重、自然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有效涵蓄量、涵蓄降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蓄水量、非毛管蓄水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层对水源地的涵养能力,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从水源涵养的角度为水源地水资源数量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诊断与评价岩溶山区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对于保护城市水源地供水安全与生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凯里市普舍寨、金泉湖饮用水源地为例,构建岩溶山区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诊断、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普舍寨、金泉湖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均处于中度脆弱状态,中度脆弱区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8.97%,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饮用水源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与服务业活动较为集中,水文气象功能团是影响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重要因素,水源污染功能团次之。两大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欧式贴近度分别为0.330 7、0.121 8,普舍寨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发展状态略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余姚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保护饮用水源,保障饮水安全.对余姚市饮用水水源地按照湖库型、河道型、地下水型3种类别进行了功能区、水质情况的调查分析.利用影响水源地水量的枯水年来水量、工程供水能力因子构建了饮用水水源地的水量安全指标,利用影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一般污染物指数、有毒污染物指数,富营养化指数等构建了水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水量、水质指标的计算对余姚市水源地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余姚市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的水量水质是安全的,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面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沈北新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位于沈阳北郊,行政区划总面积1.098km2,所辖乡镇11个,行政村144个,自然村50个,农村总人口18.75万人。农村供水办水源地保护区包揽了沈北新区四大重要水源地。文章结合沈北新区实际,主要就集中式饮用农村供水办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问题,通过调研考察和搜集整理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状况、饮用水水源监测结果、饮用水源水质评价等情况,对农村供水办水源地保护区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与农村供水办水源地保护区的水资源、水文地质条件相结合,采用数值模型法、经验法计算水源主保护区和二次保护带的半径,最后确定的地下水源保护区域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各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受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工业发展迅速影响,重点城市对自然环境的环境容量和其承受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供水水源地长期持续大量开采或超采,引发了不同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地裂缝、海(咸)水入侵和水质污染等。在现状开采程度下,采用开采潜力指数法和长期开采动态分析法评价全省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开采潜力,以济西、大武、下马头和大沽夹河四处水源地开采潜力最大,而德州、菏泽及滨州三城区水源地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水源地水量和水质的监测与计量是水源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别从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体制、饮用水水源监控体系建设、饮用水源应急预案三方面介绍了辽宁省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信息管理系统能力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8.
科学保护乡村饮用水水源地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极为重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海南省乡村饮用水水源地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主要集中于保护区划定及其立碑、定桩、树牌,水源地隔离防护,乡村点源和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常规监视监测,建立应急响应系统,强化水源地的监管等,以期保障乡村供用水的安全和水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RS的昆明市松花坝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花坝水库是昆明市最大的城市用水供应水源,其水量与水质变化直接关系到昆明市的供水安全,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松花坝水库水量与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利用1992年的Landsat-TM和2000年的Landsat-ETM 两期遥感影像资料,对松花坝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发现1992~2000年草地、耕地面积明显减少,休闲园地、湿地面积明显增加,森林、建筑用地面积稍有减少,建筑用地与休闲园地集聚程度增加.最后进行了驱动力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水源地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周围农村面源的污染,城市水源地保护工作面临挑战。以成都市园田村为例,探讨兼具农村社区综合保护和面源污染控制双重作用的城市水源地保护模式。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包括构建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恢复河流自净功能、实施生态农业耕作、建立农村的家庭式处理系统、推广农家乐的庭院-社区人工湿地系统等措施为一体的水源地保护模式,为平原地区的面源污染控制和农村环境下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