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皖稻59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作母本,2DZ057作父本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199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199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的选育及应用研究1999年5月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 生态适应性该组合1994~1995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及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136kg/hm2,比汕优63增产9.69%,居参试组合第一位。1995~1996年参加全国杂交中籼 (迟熟组 )区试,共41个点次,平均产量8463kg/hm2,比汕优63增产5.76%。 ……  相似文献   

2.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489.5kg/hm2,比相部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505.5kg/hm2耐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杭病性、杭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夏维陆 《中国种业》2007,(10):60-61
皖稻10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温敏核不育系2301S(2000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与该所选育的广亲和恢复系H7058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于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皖品审03010377)。该组合近几年来在大面积示范推广过程中表现突出,产量达到10.28~11.27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8%~15.4%,该组合集优质、高产和抗病于一  相似文献   

4.
D优 13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自育的优质不育系 D70 2 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 5 2 7配组而成 ,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 ,制繁产量高 ,适应性广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1年通过四川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现正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产量表现  1999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 ,平均单产 5 4 5 .0 kg/ 667m2 ,比对照增产 4 .93% ,2 0 0 0年续试 ,平均单产 5 4 5 .4 kg/ 667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2 .94 % ,居优米组首位。 1999~ 2 0 0 0年贵州省区试 ,两年平均单产 5 5 8.8kg/ 667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8.83% ,达极显著 ,居迟…  相似文献   

5.
1产量表现 宜香1577于2001年参加中籼迟熟优质米A组试验,平均667m2产565.4kg,比汕优63增产5.4%,极显著,居第3位.2002年参加中籼迟熟优质米A组续试,平均667m2产573.9kg,比汕优63增产7.63%,极显著,居第1位.2003年作为优质稻被四川省、贵州省、江西省、广西自治区、安徽省和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结束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并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吉农7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87年以长农4号×黑农23为母本,以吉林20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5~1997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5kg/hm2,1996~1998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056kg/hm2,比对照品种长农5号增产...  相似文献   

7.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旱地作物研究所以创制抗旱、耐瘠、绿色、优质的玉米种质资源为核心。自主创制并选育出玉米优良自交系G11-1-1和P209,并用两亲本测配出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红单22号。红单22号参加2020—2021年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联合体区域试验,2020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产量为10 155 kg/hm2,比对照增产8.5%;2021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产量为11 085 kg/hm2,比对照增产7.8%;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620 kg/hm2,比对照增产8.1%;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235 kg/hm2,比对照增产5.9%。红单22号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20438。  相似文献   

8.
宜香9号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以自育重穗型恢复系宜恢9号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香型杂交水稻。2003—200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667m^2产8.77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19%。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667m^2产8.17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09%。  相似文献   

9.
苏棉14组合为苏棉5号/徐141//中棉所19,1989年单交,1990年复交。通过南繁加代,扩大群体,单株选择,多点鉴定,于1995年育成。1999年4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产量表现 1995~1996年参加徐州市区试,平均总产皮棉比泗棉3号原种增产20.0%,居首位。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试,籽棉产量3331.65kg/hm2,皮棉产量1441.8kg/hm2,比泗棉3号增产5.36%,达极显著水平。1997年邳州市岱山乡示范11hm2,平均皮棉产量1875kg/hm2。1998年江苏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皮棉产量1328.7kg/hm2。1997~1998……  相似文献   

10.
29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籼型三系野败型不育系29A与恢复系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于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的绝对产量水平是历年来参试组合中最高的,现将该组合及栽培制种技术介绍如下。1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联合鉴定试验,平均单产9.3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37%(极显著),居11个参试组合第1位。200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9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54%(极显著),居第1位;2002年续试,平均单产10.2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26%(极显著),亦居第1位;2001、2002两年…  相似文献   

11.
Ⅱ优50329系重庆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与自育恢复系5032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1999-2000年参加重庆市杂交籼稻区试,2001年参加重庆市组织的生产示范,均表现为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产量高1998年参加本所新组合比较试验,三次重复平均产量折合单产9.03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居参试品种第一位。1999-2000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平均7.8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2000年丰都县种子公司引种示范20hm2,平均产量9.14t/hm2,同田较汕优63增产5.8%。20…  相似文献   

12.
Ⅱ优98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1年参加云南省区试,平均产量10450kg/hm^2,比对照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是10个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唯一比对照显著增产的品种。2000~2001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857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66%,达极显著水平。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稻新组合区试,平均产量9712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7.0%,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在我公司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9481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四川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1%,居试验第一位;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A1组区试, 平均产量8.24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2%,同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8.664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1%。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中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新组合冈优 1577是我所用冈 4 6 A作母本、自育恢复系宜恢 1577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亚种间重穗、高产、抗病、优质中籼迟熟组合 ,1999年 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 ,同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区试。1 产量表现该组合 1997年参加四川省区试中籼迟熟 B组试验 ,平均单产 8.4 9t/ hm2 ,产量名列第二 ,较对照汕优6 3增产 2 .73%。 1998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 A组试验 ,平均单产 8.0 0 t/ hm2 ,产量再列第二 ,较对照汕优6 3增产 5.4 6 %。两年四川省区域试验中 ,在全省六大片区均表现增产 ,联合方差分析增产极显著。 1998年四川省生产…  相似文献   

15.
海日汗 《中国种业》2022,(2):104-106
苗稻9号是黑龙江省苗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黑H6为母本、黑珍珠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穿梭育种,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系黑香稻品种,集黑度好、抗病、抗倒伏、优质、高产于一体。2017-2018年参加乔氏水稻联合体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9036.7kg,20点次均增产,较对照品种龙粳47平均增产6.75%。2019年参加乔氏水稻联合体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872.8kg,10点次均增产,较对照品种龙粳47平均增产4.9%。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苗稻9号(黑审稻2021L0121)并获准在适应区域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籼型杂交稻新品种丰两优一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两优一号是丰乐种业与北方粳杂中心合作选育,丰乐种业独家开发的两系优质、高产、抗病籼型杂交稻新品种,由优质早熟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 63S与 9311配制而成,丰产性较好. 1999- 2000年连续四年区试均比对照汕优 63增产,平均幅度在 5%以上. 2002年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 11.5%. 200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  相似文献   

17.
淄麦12系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本所高世代材料917065为母本,贵州材料910292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01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现  1995~1997年参加市鉴定及品比试验,该品种的产量分别为7836kg/hm2 和7477.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5.5%和1.9%,均居参加品种之首;1997~1998年参加鲁中片联合试验,5点平均6498.9kg/hm2,较对照增产5.5%,居首位;1998~2000年参加山东省高肥甲组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8.
智广俊 《作物杂志》2001,17(2):41-42
内蒙古卓资县哈达图乡智广俊个人自费选育的蒙麦35 (原代号8952 )旱地小麦新品种,于2000年10月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 蒙麦35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1 增产显著参加自治区级1996~1998年旱坡地区试,平均单产2251.5kg/hm2,比对照蒙选1号和蒙麦34品种增产18.5%以上。参加自治区级2年生产示范试验,比对照内麦21平均增产72.6%。创全自治区历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增产幅度之最。乌盟化德县推广站1998年试验单产2581.5kg/hm2,比内麦21品种增产11……  相似文献   

19.
李佩华 《作物杂志》2014,30(1):159-160
西薯1号是西昌学院选用凉薯97/5033349亲本杂交组合选育出的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2009年参加四川省区试预试,鲜薯平均单产23055kg/hm2,比对照米拉增产40%,增产达显著水平,居中晚熟组第1位;2010年参加四川省区试,鲜薯平均单产21435kg/hm2,比对照米拉增产23%,增产达显著水平,居中晚熟组第3位;2011年参加四川省区试,鲜薯平均单产22410kg/hm2,比对照米拉增产6.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中晚熟组第2位。西薯1号具有杭晚疫病、较杭病毒病、生长势强、结薯集中的优点,且品质十分优异,其淀粉含量高、还原糖含量极低,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攻关试验验收测产,单产为46905kg/hm2,同时大面积高产示范栽培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南8糯是广州南国农业有限公司利用水稻多基因型育种理论技术体系,以多基因型种群育种技术体系选育的中间材料粤香糯1375为母本,以五山丝苗为父本,育成的感温型常规籼糯稻品种。201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新品种权申请公告,公告号CAN019898E。此品种株型集中,分蘖力中强,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后期熟色较好。2013—2014年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387.83 kg/667 m2,2013年早季比对照种红荔丝苗增产26.71%,增产极显著;2014年早季比对照种粤红宝增产8.50%,增产不显著。2014年早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6.95 kg/667 m2,比对照种粤红宝增产13.23%,日产量3.01~3.46 kg。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在广东地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