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水杨酸和冠菌素对当归早期抽薹过程中抗氧化酶、内源激素、多胺、抽薹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期为更好解决当归早期抽薹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喷施水杨酸和冠菌素的当归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光光度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实验手段分别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多胺含量及抽薹相关基因表达量,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以上指标与抽薹率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对照,水杨酸和冠菌素处理均增强了当归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茉莉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褪黑素含量,降低了丙二醛、脱落酸、腐胺、酪胺、苯乙胺含量,下调了抽薹正调控基因HD3A、FT、MADS8、AGL8、GA20X6、GA20OX1表达量,当归早期抽薹率下降。【结论】外源水杨酸和冠菌素均可抑制当归早薹;相较于水杨酸,冠菌素主要通过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内源脱落酸含量,抑制当归早薹;证明了水杨酸和冠菌素可以缓解早春干旱、低温、长日照等环境条件造成的当归抽薹。  相似文献   

2.
吲哚乙酸和脱落酸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小麦穗发芽导致减产降质的农业气候问题,探究生物延缓剂延缓小麦穗发芽及其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该生物延缓剂延缓小麦穗发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下一步研究和推广奠定基础.[方法]选用河南开封主栽小麦品种'泛麦8号'为试验材料,在小麦蜡熟期取样进行穗发芽诱导,试验设置5个处理和5个取样时间:CK(清水)、P(1...  相似文献   

4.
春小麦α-淀粉酶活性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进的凝胶扩散法对国内外 5 7个春小麦品种 (系 )在灌浆后 35d进行了穗发芽抗性和α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不同春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α 淀粉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黑龙江省的大部分主栽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中等 ,红粒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比普通白粒品种强 ,在白粒品种中也存在抗性极强的品种。穗发芽率与种子中α 淀粉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 ,α 淀粉酶活性可作为鉴定穗发芽抗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利用离体穗培养方法研究了脱落酸对小麦穗粒数的调节作用。在开花前15天和开花前8天进行离体穗培养,不同肖度(10^-6,10^-4mol.L^-1)ABA处理均显著降低穗粒数,ABA的作用一方面是降低了离体器官的蔗糖吸收量,另一方面是降低了穗器官的蔗糖代谢活性。开花期穗培养,ABA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力较小,而且主要是通过降低蔗糖吸收量而起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穗发育过程中,蔗糖与AB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涛  仲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54-55,211
采用SDS-PAGE电泳法,分析了转反义trxs基因的00T89及其对照895004(ck)在不同发育时期谷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谷蛋白谱带增强,亚基数日增加,尤其在成熟和熟后阶段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明显增多,转基因株系比对照株系明显增加1条79.5KD的谱带。在发芽期间,对照品种谱带明显减弱,尤其是在发芽12d以后个别亚基甚至消失,说明anti-trxs基因的表达抑制了谷蛋白的分解,从而降低了发芽率。  相似文献   

7.
脱落酸(ABA)是植物内源激素,参与调节许多与植物抗旱性有关的生理生化反应,但外源ABA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与植物的基因型和ABA的施用方法有关。停水7d后,根施ABA和叶施ABA提高所有4个供试小麦品种的绿叶面积和降低所有品种的叶绿素含量。根施ABA提高3个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施ABA只提高1个品种相对含水量。根施ABA对小麦品种Kite和Banks的复水成活率无影响,但降低Karchyia和C-306的复水成活率,叶施ABA降低所有4个品种的复水成活率。相关分析表明干旱复水成活率与幼苗全株干重相关显著,与假茎干重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水稻穗发芽与籽粒内可溶性糖和α-淀粉酶活性的品种差异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四个穗发芽能力不同的水稻品种籽粒潜在发芽势,可溶性糖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所有供试品种在始穗10天后均有部分籽粒可以发芽。其中易穗发芽的珍汕97B的潜在发芽能力明显地高于不易穗发芽的协优64,加系758;(2)易穗发芽品种籽粒发育前期(始穗后5~20天)可溶性糖含量高,维持时间长,其峰值出现迟于不易穗发芽的品种,而且始穗后30天又出现第二峰值;(3)籽粒成熟后期易穗发芽品种α-淀粉酶活性为不易穗发芽品种的2~5倍。抑制剂2号时珍汕97B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相应降低籽粒内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因此,水稻穗上发芽现象与籽粒内较长时间维持高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水稻亲本V20B为材料,研究了外源GA3、ABA处理后对杂交水稻稳上发芽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外源GA3作用改变了内源GA3水平,提高了GA3/ABA比值、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使淀粉类物质降解加速和田间种子不经休眠直接在穗上发芽.经外源ABA处理后,V20B的穗芽率明显降低,内源ABA含量提高,促进...  相似文献   

10.
小麦穗发芽与籽粒内可溶性糖和α-淀粉酶活性的品种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小麦品种潜在穗发芽能力存在的差异,分别对豫麦34、豫麦18、豫麦70和豫麦49等4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在籽粒发育后期的潜在发芽势、可溶性糖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所有品种在开花20 d后均有一定的发芽能力,其中豫麦34潜在发芽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参试品种;②豫麦34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而豫麦18最低,且4个品种在花后20 d的可溶性糖含量都略有升高的趋势,而在花后25~30 d又开始下降;③α-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大体呈一致趋势;④穗发芽率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及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豫麦34和豫麦49的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达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小麦穗发芽现象与籽粒内较长时间维持高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分析在20% PEG模拟干旱条件下喷施浓度为1μmol/L的冠菌素对小麦幼苗形态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和良星99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水培方法,设置4个处理(CK+ QS,全营养液+喷施清水;CK+ COR,全营养液+喷施COR; PEG+ QS,PEG处理+喷施清水;PEG+ COR,PEG处理+喷施COR).[结果]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与喷施清水处理相比,喷施浓度为1 μmol/L的冠菌素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株高、根生长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POD和CAT的活性.此外,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喷施冠菌素也同样能起到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结论]冠菌素作为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缓解干旱胁迫对冬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宜河南省南阳地区种植的优异小麦种质资源。[方法]在隶属黄淮麦区的陕西杨凌种植296份小麦品种,对这些品种同时进行抗穗发芽性、抗倒性及早穗型鉴定。[结果]在对抗穗发芽方法进行优化的同时,对穗发芽抗性进行分级,找到适宜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的最佳阶段为6月20日之前,筛选出113份抗穗发芽材料,其中31份对穗发芽表现为高抗,82份为中抗。采用穗发芽标记Vp1B3对113份抗穗发芽材料进行检测,发现3.5%的材料含845 bp带型,69.0%的材料含569 bp带型,27.5%的材料含652 bp带型,进一步表明569 bp的带型为抗性条带;充分利用杨凌地区2014年4月中上旬自然大风进行抗倒性鉴定,筛选了203份抗倒伏材料;以周麦18为对照筛选出136份早穗型冬性材料,以偃展4110为对照筛选出35份早穗型春性材料;最终筛选出抗穗发芽、抗倒伏、早穗型的种质20份。[结论]该研究可为南阳地区抗穗发芽、抗倒伏及早穗型材料的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麦穗发芽抑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植物为材料提取穗发芽抑制物质,并进行了小麦穗发芽抑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其中,M3是对小麦籽粒发芽抑制效果显著、作用迅速而持久的天然抑制物质,对种子发芽抑制率达到85%以上,且抑制效果不存在与小麦品种间的互作。  相似文献   

14.
小麦整穗发芽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小麦穗发芽的抗性水平,揭示其遗传机理,并筛选抗性较强的家系用于育种实践,利用黄淮海地区主要推广的两个小麦品种花培3号/豫麦57构建的DH群体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2.0软件,对3种环境下的小麦整穗发芽进行了QTL定位分析。3种环境条件下分别检测到3、3、2个与整穗发芽相关的加性QTL位点,这些位点分别位于1B、2B、4A和5D染色体上,总共可解释23.28%、21.83%和11.55%的表型变异。在所有检测到的QTL位点中,只有qPhsSD.1位点在3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剩余位点只能在单独一个环境中检测到。3种环境条件下分别检测到2对、1对和2对上位性位点,总共可解释8.01%、9.50%和21.67%的表型变异,不同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上位性位点均不相同。结果表明,小麦整穗发芽的遗传同时受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控制,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235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穗发芽抗性鉴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山西省育成品种(系)的抗性稍差于国外品种。从山西省的152份白粒品种中鉴定出8份较抗穗发芽的品种,以供育种及专题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分别对转入反义Trxs基因的成熟小麦00TY5籽粒及非转基因对照小麦Y5ck籽粒进行常规发芽试验,难溶性麦谷蛋白组分测定及a-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反义Trxs基因可在小麦受体中良好表达,切实提高小麦的抗穗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17.
 茉莉酸类化合物(JAs)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在植物中广泛存在。JAs是重要的信号传递物质,在对环境各种胁迫的反应中可调节植物防卫基因的表达。最近曾晓春和周燮发现JAs中的重要一员茉莉酸甲酯(MeJA)可诱导水稻颖花的开放。冠毒素是植物病原菌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致病毒素,国外的许多研究证实它是JAs的环戊烷结构类似物,在一些方面可以模拟JAs的功能。通过对MeJA和冠毒素是否具有诱导小麦和其它植物颖花开放的作用,诱导效果如何等的探讨结果表明,4mmol/L的MeJA和1.1~4.4μmol/L的冠毒素对小麦的颖花开放有明显的诱导效果,MeJA和冠毒素对颖花开放的诱导作用在植物品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氮素运筹技术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结果表明 ,施氮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籽粒产量的临界施氮量小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临界施氮量 ,0~ 2 33.1kg/hm2 为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同步增长区 ,2 33.1~ 2 71.4kg/hm2 为异步徘徊区 ,2 71.4kg/hm2 以上为同步下降区。增施氮肥能提高籽粒麦谷蛋白、醇溶蛋白的含量及籽粒麦谷蛋白与醇溶蛋白的比值 ,同时显著提高籽粒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拉伸度。氮肥基施与追施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和品质 ,以基施、拔节和孕穗期 3次施肥效果最佳。适当加大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 ,对提高小麦籽粒营养和加工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脱落酸在植物抗性生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90-491,527
脱落酸是植物五大激素之一,存在于全部维管植物中,在植物的各种抗逆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介绍了ABA在植物低温、高温、干旱、盐渍、水涝等逆境胁迫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ARTP对脱落酸产生菌的诱变效应及有效性,以期获得高产突变菌株。[方法]应用ARTP在电源功率100 W、等离子体温度25℃、气流量10 SLM、照射距离2 mm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照射时间的诱变处理,统计致死率、正变率、变异幅度等。[结果]在100 s的处理剂量下,ARTP对脱落酸产生菌的正变率在20%以上,诱变幅度在-30.53%~22.06%,高产突变株6-2的S-ABA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22.06%,且经连续5次传代试验,产量无明显变化。[结论]ARTP对脱落酸产生菌的正变率高、诱变幅度大,所获高产突变株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