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蟹联合种养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蟹种养模式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稻蟹联合种养对水稻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FP)相比,氮肥减量配合环保型聚天门冬氨酸肥料可显著降低水稻田面水中NH_4~+-N和NO_3~--N含量,对稻田阔叶杂草具有很好的控草效果,水稻产量略有提高。稻蟹联合种养生态模式可减少无机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因此实施扶持稻田联合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策略,是改善稻区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蟹就是在同一块稻田、同一个生产季节里,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这是一项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的种养巧妙结合的立体种养新模式。由于稻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肥,喷洒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减轻了农业污染,使稻蟹在相同生态条件下可以共生互利,从而能够获取稻丰蟹肥双丰收的良好效果。这项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种养新技术,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以667平方米(1亩)为例分析如下:一、投入成本辽宁省大洼、盘锦、大石桥和东港4个县(市),已在2000~2001年累计推广稻田养蟹面积达3.3万多公…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螫蟹又称河蟹、大闸蟹,成品蟹肉嫩、黄多、油厚、膏肥,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种水产品.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种养结合的一种生产方式,在产量和数量上以水稻为主,在质量和效益上以河蟹为主,是充分利用本地稻田面积和水体空间,合理开发资源,发挥土地生产潜能,进行稻蟹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蟹是利用水田既种稻又养蟹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了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使原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向更为有利的方向发展,达到种养双丰收的目的。近年来,盘锦市的一些科技示范户在原有稻蟹种养生产形式中加入了细绿萍或水葫芦,使稻、蟹、萍 (水葫芦 )同处一个生态环境中,建立了多层次,多级利用的复合群体,充分发挥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最大负载力,使稻、蟹、萍 (水葫芦 )相辅相成,互惠共济,提高了稻蟹种养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稻、萍 (水葫芦 )、蟹生产方式的生态效益有四点:   1除草保肥 杂草是稻田的大敌,它不但与水稻争水、争肥、争光,而且还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据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调查,杂草可使水稻减产 5%,杂草严重发生,可使水稻减产 40%左右。稻田养蟹之后,河蟹可吃掉稻田大部分杂草。杂草减少,有利于肥料利用率提高,有利于水稻增产增收。   2培肥地力 河蟹的排泄物以及喂饲河蟹的残饵,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河蟹在稻田中觅食、活动、蜕皮,可以增加水中溶氧量和土壤中含氧量;同时有利于增强土壤通透性,加速有机质分解和其它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示范与推广。阐述了江都区稻鸭共作、稻虾共作及稻蟹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应用现状及推广经验和做法,分析了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稻田立体种养,提高稻田效益,在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镇开展稻蟹综合种养示范,引进了"光合1号"河蟹,总结了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结果表明,示范区每667 m2平均产河蟹12.03 kg,稻谷618 kg,稻蟹种养成本1538元,产值3662元;3.33 hm2示范区稻蟹种养总产值18.31万元,总成本7.69万元,纯收益...  相似文献   

7.
王德生 《新农业》2005,(6):13-13
稻田养蟹就是在同一块稻田同一生长季节里,既种水稻又养河蟹。这是一项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的种植与养殖巧妙结合的新模式。稻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喷洒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因而减轻了农业污染.稻蟹能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共生互利.获得稻丰蟹肥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普通稻田与稻蟹种养田生产及生态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常规稻作生产田以高产为目标,过量用肥用药,造成环境污染。传统养蟹稻田,水稻河蟹管理粗放,水稻产量较低,河蟹产量及品质不高,综合经济效益虽有所提高,幅度有限,但保持了良好的稻田生态环境。现代稻蟹生态种养田,是在传统稻田养蟹和农田标准化建设基础上,集成现代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和现代河蟹养殖技术,科学的解决了制约稻蟹种养生产的技术瓶颈问题,是名副其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食品安全型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稻渔共生是以水田稻作为基础,在水田中养殖鱼、虾、鳅、蟹、鳖等水产和鸭(禽)等动物,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肥、气及各类生物资源,通过水稻和水(禽)产动物既共生共育又互利互补而形成的种养生态模式。"稻-鱼""稻-鱼-鸭""稻-虾""稻-鳖""稻-蛙-菜""稻-鳅""稻-鱼-菇""稻-鱼-萍""稻-鱼-萍-鸭"等种养模式是最大限度利用稻田空间的主体复合种养模式,水稻扎根稻田泥土中,鱼、虾、鳖、鳅、蟹生长在水中,鸭、萍在水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稻蟹豆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包括稻田改造、蟹苗选择放养、稻苗优化配置、适时种植埂豆、科学投放饵料、净化水质、稻蟹除害等环节,分析了养蟹稻田的土壤状况、生态环境、田间生物结构以及种养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期为稻蟹豆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稻蟹种养生产中水稻优化栽植方案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蟹种养生产寓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一体,是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良好途径。近十年来,辽宁省稻蟹种养面积为80000~100000hm^2,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主要分布在辽河冲击平原稻区的盘锦、营口和黄海稻区的丹东等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进农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稻田养蟹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资源,而且能够推进优质稻米和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实现农民增收,但是这种稻蟹生态种养,要求的生产技术比较高。本文围绕稻蟹生态种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续第4期第24页)三、稻蟹综合种养稻蟹综合种养分为稻田养殖扣蟹和稻田养殖成蟹,放养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应提前做好生产准备,主要包括田间工程、育秧和扣蟹暂养等。1.田间工程(1)田埂加固。加固夯实养蟹稻田的田埂,一般田埂顶宽50~100厘米,  相似文献   

14.
稻蟹共生种养模式是一项以水稻为基础,运用田蟹的生活习惯,将合适数量的田蟹投入到稻田里饲养,明显提高经济价值及生态效益的新型种养方式。本文以稻蟹共生种养实验为基础,寻找制约产业发展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稻蟹生态种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的,可充分发挥稻田面积和水域空间,发挥土地资源潜能,将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高产、高效、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目的,提高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复合经济效益。稻蟹种养是寓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种养模式,涉及种植业与水产养殖等多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16.
稻蟹种养生产集水稻种植和河蟹养殖为一体,是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良好途径。稻田养蟹技术是指当秧苗够龄后,插入田中,再将蟹苗放入稻田进行圈养的一种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技术。该生产形式是充分发挥稻田有效空间,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稻农收入的高效、无公害立体种养混合模式。近年来,稻田养蟹在北方稻区发展很快,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都只能顾及种稻或养蟹的某一方面,未能达到综合利用稻田水土资源的目的。因此,现在强调“稻蟹生态种养”不仅只是说法的改变,而且是意义上的根本改变。对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在新疆温宿县实施,2013~2014年平均667米2产商品蟹9.07千克,市场价100元/千克;平均667米2产稻蟹米315.7千克,经过精包装后,市场价达15元/千克,667米2增加收入1200余元,可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蟹是一块稻田在同一个生长季节里,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这是一项悄然兴起的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的模式.由于稻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肥(少施或不施化肥),喷洒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少喷或不喷普通农药),减轻了农业污染,则使稻、蟹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可以共生互利,从而能够获取稻丰蟹肥,稻蟹双盈的效果.这项具有先进性的养殖实用技术,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空间,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动物互利共生的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阐述了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主要功能,综述了我国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概况,介绍了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稻蛙共生和稻螺共生等5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分析了目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中存在缺少统一规划、协作机制不全、技术水平不高、培训服务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技术支撑、创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和深挖潜力等方面提出湖南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今后推广对策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稻蟹(扣蟹)共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为促进该技术在江苏省太仓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特在太仓市浮桥镇丁泾村开展了稻蟹(扣蟹)共生技术的示范。示范结果表明,稻蟹(扣蟹)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示范田块的利润比传统的水稻单作田块每667 m2增加6 005元,实现了生态大米和优质蟹苗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20.
稻蟹豆综合种养模式包括稻田改造、蟹苗选择放养、稻苗优化配置、适时种植埂豆、饵料科学投放、净化水质、防病稻蟹除害等环节,分析了养蟹稻田的土壤状况、生态环境、田间生物结构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