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建设金秀县有机茶园生产技术体系对当地有机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大瑶山有机茶生产实际,根据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从有机茶园品种、基地建设、茶园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并推广示范,为提高有机茶叶产量、质量,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有机茶开发现状与主要技术措施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湖南省发展有机茶的必要性和有机茶开发的现状,总结了湖南生产有机茶的境,保证鲜叶原料来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保持茶园可持续生产;三是推广病虫害的生态调控技术,防治好茶园病虫害,保证茶叶高产优质;四是建立有机茶质量管理体系,防止有机茶第二次污染.提出湖南省有较多适合有机茶发展的生态条件,但要做到既要积极创造条件,也要慎重发展,以利准确定位,克服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下,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有机茶也得以出现,有机茶园属于有机茶的生产基础,在有机茶园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环境建设、有机茶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多项内容。有机茶园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水平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有机茶的生产质量,为此,文章选择将此作为方向对"桂职1号"有机茶园的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产有机茶是提升茶叶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严把施肥关,重施基肥,早施催芽肥,巧施根外肥;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控制病虫草害;严格把好采摘关,注意采养结合等方面阐述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的技术措施,以期推进有机茶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机农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发展有机茶生产是我国茶产业优质发展的需求,也符合我国现阶段提出的绿色农业发展理念。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有机茶产业在我国已初具规模,有机茶逐渐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茶树病虫害防治是有机茶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投入品的选择有严格的要求。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有机茶生产原则、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理念、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特点以及防治技术,以期为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有机茶的生产技术要求高,茶同管理极为严谨,特别是山区茶园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给有机茶的生产造成了很高的难度,这就是当今茶叶市场为什么有机茶俏销而货源不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有机茶"是一种绝对没有污染而又高度洁净的茶叶。"有机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比一般名茶要高出30%~50%。我国虽然已有一些"有机茶"试点基地,但总的来看发展缓慢,茶园普遍偏小,并未形成规模生产和出口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安徽滁州市南谯区通过开展茶园生态化综合管理技术、茶园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和全程有机茶生产技术等3大类技术集成模式示范与推广,构建茶叶绿色增效生产模式示范基地,可以辐射带动全区茶园实行绿色标准化生产,增加茶农收入。对茶园的主要技术模式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茶园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石门县通过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建设标准茶同以及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茶园新农药,全面提升了茶品牌形象和质量安全性。目前,全县有867公顷茶园获得相关国际国内有机茶认证,有1733公顷茶园分别通过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标准茶园验收,有3000公顷茶园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茶产品认证,有8000公顷茶冈基地获得农业部无公害茶产地认定。  相似文献   

10.
有机茶的生产是新世纪茶叶行业的一项重要的生物工程。本文针对国内有机茶的生产现状 ,提出了茶园的环境条件、品种、肥培管理、生物防治及鲜叶加工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茶园的概念与要求、生态茶园试验研究与推广、生态茶园到有机茶园的发展三个方面回顾了云南茶区生态茶园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云南茶区生态茶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同时对云南茶区生态茶园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有机茶园的开辟对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要求以及有机茶园开垦种植时有机肥的肥源问题 ,并从茶园规划、选种、定植、苗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种植有机茶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是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的集成与提升。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系统平衡稳定为目的,对茶树生长环境进行智能、系统的管控,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广东生态茶园发展的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该技术主要包含茶园土壤生态调控技术、茶园生态位配置与管控技术、茶园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生态防控技术、茶园生境环境信息自动化感知技术、茶园水分智慧管控技术以及茶园生境智慧管控专家服务系统等。根据广东省各茶区的主栽品种、气候环境、土壤和植被的差异特征,合理使用茶园生境智慧管控相关技术,以最大限度发挥地方茶树品种的特色。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茶园种植结构,强化了生物多样性增益控害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广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推动了广东省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建乌龙茶产业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该产业存在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提出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注重茶园的生态建设和休闲旅游开发,提高茶叶的品质及安全,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茶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升级,更要借鉴国际茶产业应用精深加工开发茶叶副产品的先进经验,重视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取茶中含有的各种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活性成分”化学物质,发挥茶的医疗效能,弘扬中医和茶文化结合的荼疗生态文化,为“十二五”实现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型茶园专用有机肥改良土壤酸化的综合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习惯施肥作对照,试验了新型茶园专用有机肥(以茶渣、中草药渣为主要原料)在改良土壤酸化,促进土壤养分均衡,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使土壤pH值比基础值提高了0.14~0.54,改良土壤酸化效果显著;而习惯施肥则使土壤pH值比基础值下降了0.27~0.40,加剧土壤酸化趋势.就土壤养分效应而言,在同等养分用量条件下,茶园专用有机肥速效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习惯施肥,缓效养分供应能力与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增加了土壤矿质元素供应.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可使茶鲜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金萱和英红九号产量分别增加6.4%和7.8%,增产提质作用明显.在经济效益上,施用茶园专用有机肥的净产值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增效幅度达6.5%~7.9%,平均每667 m2增收1249~6544元.  相似文献   

16.
龚杰 《北京农业》2011,(6):196-198
茶叶是云南省广南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现有茶园近2.33万hm2,但因受传统种植技术的影响,现有约低产茶园0.67万hm2,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已成为该县茶叶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从广南县的实际出发,论述了低产茶园形成的原因及改造技术措施,为广南县低产茶园改造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基地选择与规划、茶园开辟与建设、土壤管理与施肥、病虫害测报与控制、茶树修剪与茶叶采摘、加工环境与加工工艺等8个方面对有机茶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及其监控点进行规程化概述,为有机茶的降本增效与成功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茶产业是十堰市的优势特色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目前,十堰地区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建设存在管理粗放、标准不一等问题。本文针对十堰地区的环境特点,提出一套无性系茶园建园技术,包括茶园规划及选址、园地整理、苗木定植、幼龄茶园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提高茶树成活率,提升茶园品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管理的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益、害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并根据群落指标: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析群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管理的茶园群落稳定性大于对照茶园。根据最远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有机管理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分属不同的类群,说明有机管理方式有利于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李茶混交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48-3649,3659
李茶间作茶园内定位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小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林分结构上,表现为李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呈垂直方向上的成层性、水平方向上的交错和镶嵌性,较纯茶园复杂完善;在时间结构上,表现为李茶生长在时间上具有部分重叠和互补协调性;在茶树的生理特性上,间作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与纯茶园中的茶树净光合速率差别不大,而茶树的呼吸速率、蒸腾强度均较纯茶园低。因此,间作茶园较纯茶园对环境资源利用充分,且茶叶产量和品质具备了优于纯茶园的生理学基础。可见,李茶间作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