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层栽和地栽方式在夏季林地种植灵芝,通过设施棚膜的保温保湿作用,达到了夏季林地生产灵芝的目的.一般一次投料可连续采收2潮.林下栽培灵芝在充分利用林下小气候的同时解决了林下大面积闲置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灵芝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真菌,林下栽培灵芝不仅可发展灵芝生产,保护生态,还可发展当地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产业。但灵芝林下栽培过程中常受到一些害虫的为害。为此,阐述林下栽培灵芝主要害虫白蚁、蛞蝓和夜蛾的为害特性、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害虫方法,实现害虫的安全控制,为灵芝林下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不同郁闭度林下仿野生栽培黑灵芝不同效果及产生原因,并确定栽培郁闭度范围,通过在0.4~1.0的七个不同梯度郁闭度林下仿野生栽培黑灵芝,得出郁闭度太小及太大会影响林下栽培黑灵芝效果,郁闭度在0.6~0.9适合栽培黑灵芝,其中郁闭度在0.7、0.8时栽培黑灵芝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不同栽培模式(模式Ⅰ:林下栽培自然生长,模式Ⅱ:林下人工管理,模式Ⅲ:大棚栽培)下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子实体的生长与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模式Ⅰ的松杉灵芝生长期最短;模式Ⅱ和模式Ⅲ的子实体产量分别为3.74kg和3.63kg,高于模式Ⅰ(2.77kg);模式Ⅲ子实体的多糖含量最高,为0.63%;模式Ⅱ子实体的三萜与甾醇含量最高,为0.75%。  相似文献   

5.
林下灵芝覆土栽培工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将林、菌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其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生产食用菌,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还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已成为当地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本文以某试验地为例,对林下灵芝覆土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15,(6)
以杂木屑为主要营养基质,分别在塑料大棚和林下仿野生两种不同的栽培环境下进行灵芝袋料覆土出菇试验。分析对比不同栽培环境条件下灵芝生长的温度、湿度、各阶段生长周期与其灵芝产量、外观大小、菌盖有效成分多糖含量等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棚栽培除相对湿度对灵芝生长比林下仿野生栽培有利以外,其它对灵芝生长有利的指标参数及产量、品质都是林下仿野生栽培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21,(5)
林下栽培灵芝不仅解决用地矛盾,而且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减少灵芝生产搭架遮阳材料成本及劳动力支出,提高灵芝产品效益。  相似文献   

8.
不同灵芝菌株林下仿野生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灵芝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林下覆土出菇的试验方法,对比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灵芝菌丝体的长势、子实体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灵芝菌株在相同条件下生长差异明显,以编号为12即龙泉市农业局的灵芝菌种综合性状较好,适合于林下仿野生栽培。  相似文献   

9.
农东红  曾广宇  高凯 《食用菌》2023,(6):51-52+58
为充分利用油茶高接换冠、砍伐更新或树形修整等产生的枝干剩余物,提高油茶林地利用率,以油茶枝干及常规灵芝段木原料(枫香木、板栗木)为栽培料,接种7个灵芝菌株,筛选出一株较适宜用油茶木栽培的灵芝菌株(LZZ1);并在油茶、枫香及板栗段木油茶林下仿野生栽培LZZ1灵芝菌株,结果该菌株前两年油茶段木栽培产量显著高于枫香木及板栗木,适宜用油茶段木栽培。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灵芝栽培基质多样化研究,例举各地区围绕自身优势对灵芝栽培模式的深入研究,介绍了灵芝椴木、袋料、生态栽培3种模式的特点。以现有灵芝栽培模式特点思考,立足工厂化栽培的视野,从传统灵芝栽培的弊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深入、精准农业的推广以及中药品质生态学四个方面讨论灵芝精准栽培的可能,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的灵芝在外观形态、硬度、色泽、有效成分含量上存在的明显差异.从灵芝生长的基质,环境等方面出发,利用仿自然生态条件的栽培模式,从而使人工栽培灵芝在产量、外观品质及有效成分方面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灵芝的工厂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3)
我国的灵芝栽培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大棚栽培方式上,采用传统灵芝栽培方法生产的灵芝在质量和产量方面已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一些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已开始灵芝的工厂化栽培。详细介绍了灵芝工厂化栽培的特点及实际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灵芝盆景的栽培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灵芝品种及栽培模式的选择、专用菌种的制作、菌种培养条件及栽培方式、盆景塑型及装饰手段等介绍了灵芝盆景的栽培学原理及灵芝盆景的制作方法,以期为灵芝盆景的培育与制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灵芝工厂化栽培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灵芝栽培分代料栽培和短段木栽培两种模式,短段木栽培多以收集孢子粉为目的。代料栽培分传统季节性栽培和工厂化栽培。详述工厂化代料栽培灵芝的管理要求及与其他木腐菌管理的区别,指出工厂化瓶式栽培灵芝不可行及其原因。以图片形式说明灵芝短段木栽培模式,指出其限制性因素是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5.
黄艳芳 《食用菌》2011,33(3):48-49
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和林荫空间环境栽培灵芝,使林、农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是林业产业化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的路子。现将我地林下灵芝覆土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常规大棚模式栽培为对照,以灵芝菌盖直径、单朵鲜芝重量、孢子粉产量、灵芝孢子粉的总多糖、总三萜、蛋白质和有机锗含量为指标,开展膜下滴灌对灵芝孢子粉栽培的效果研究,为灵芝孢子粉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栽培的单朵鲜芝重量、孢子粉产量、总三萜含量、蛋白质含量、有机锗含量分别比常规大棚模式提高了42 g/朵、90 g/m~2,1.2%、1.71%、0.001μg/100 g,差异显著。灵芝菌盖直径和灵芝孢子粉总多糖差异不显著,说明膜下滴灌技术在灵芝孢子粉栽培良好的应用效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正>灵芝,俗称灵芝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在江西栽培灵芝有短段木熟料栽培和代料栽培2种生产模式。由于各地禁止砍伐阔叶林,栽培者大都采用代料栽培。现将我所多年总结的灵芝覆土栽培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棚、大田、林下三种栽培模式栽培大球盖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受温度影响较小,冬季发菌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棚栽培的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略高于林下栽培模式,大田栽培的菇潮数、子实体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低;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一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6.34%,大棚栽培与林下栽培的二等菇产量占比相当,大田栽培三等菇产量占比最高,为43.29%。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安全完善的种植管理规范逐步引入灵芝产业,在道地灵芝的种植过程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段木赤灵芝的种植模式;在分析道地灵芝栽培现行流程的基础上,阐述了道地灵芝的关键因素以及关键技术创新,并探索了组织管理及种植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我国相对紧张的土地利用情况,同时提高地方经济收益,促进林业与中草药行业的协调共荣,本文围绕林下套种中草药探讨新时代林业发展新路径,就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意义、栽培原则、栽培模式等方面对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