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根据渭干河灌区潜水蒸发试验站和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的实际监测资料,分析了E601型蒸发器与E20蒸发皿观测的水面蒸发的关系、不同土质潜水埋深为零时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的关系,提出了潜水蒸发能力系数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与土壤机械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非冻结期E601型蒸发器与E20蒸发皿观测的水面蒸发的折算系数变化在0.65~0.78之间;除细砂土外,E601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强度不能代替潜水埋深为零时的潜水蒸发强度;不同质地土壤的粉粘粒(d<0.02 mm)含量百分数与潜水蒸发能力系数呈指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裸地潜水蒸发计算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潜水蒸发规律,提高对极限蒸发强度和极限埋深等关键问题的认识,本研究根据中国科学院阿克苏水平衡试验站1990年至1996年裸地潜水蒸发及水面蒸发资料,通过分析潜水蒸发计算模型的控制条件,建立了新的潜水蒸发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符合控制条件,对于给定的潜水埋深,潜水蒸发强度随水面蒸发强度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加,当水面蒸发强度趋于无穷大时,潜水蒸发强度应趋近于潜水极限蒸发强度;潜水蒸发极限埋深在理论上不存在。本文建立的裸地潜水蒸发计算模型结构合理,克服了当大气蒸发力较大时过高估计潜水蒸发量、潜水蒸发随水面蒸发的增大而线性增加的缺点。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供相似地区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淮北平原有无作物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规律试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进一步探索淮北平原不同土壤有无植被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与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该文依据五道沟实验站地中蒸渗仪60个原状测筒观测资料,从零埋深、埋深增加和临界埋深3个方面,比较了不同土壤有无植被潜水蒸发的差异,分析了潜水蒸发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通过逐日和逐旬参数拟合,得到砂礓黑土和黄潮土6个潜水蒸发最优公式及相关参数,建议使用彭曼公式计算的蒸发能力代替实测水面蒸发以提高拟和效果;沿着裸土潜水蒸发加作物多耗水量计算作物潜水蒸发的思路,推荐采用作物各生育期和埋深的多耗水量统计方法计算有作物潜水蒸发量,该方法较简便且适用性强,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高地下水位条件下盐渍土区潜水蒸发特性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了解盐渍土区潜水蒸发特性,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大气蒸发能力条件下,盐渍土中盐分对潜水蒸发强度以及模型中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土表盐壳形成后对水分蒸发的抑制,不同大气蒸发能力条件下地下水埋深为50 cm时,随蒸发历时的延长,潜水蒸发由稳定变为非稳定状态。雷志栋公式在计算盐渍土的潜水稳定蒸发强度时的误差明显小于阿维里扬诺夫公式,但其参数η并非为常数,且参数β和潜水极限蒸发强度均明显减小。最后,建立了非稳定潜水蒸发强度的计算模型。该研究将为重新认识盐渍土区土壤的蒸发特性以及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质地裸土潜水蒸发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分析裸土区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的关系,该文通过自制试验装置,对粗砂、细砂、壤土和砂土4种质地土壤开展了二者之间相关关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不同土壤质地的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量不相等,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折算系数,除粗砂外,细砂、壤土和砂土的折算系数均大于1,二者表现出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基于该相关性,建立了数学关系表达式。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若用水面蒸发强度代替潜水蒸发,相对误差达-17.79%,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潜水蒸发计算结果的精度;而通过二者相关关系建立的折算系数法,可将相对误差减小至-1.94%,有效提高了潜水蒸发计算结果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6.
气象因素对潜水蒸发影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鞍山市台安径流试验站1999年实测数据资料,分析了温度、湿度、风速、日照等对潜水蒸发的影响,并对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分析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热动力增大,潜水蒸发量就越大;潜水蒸发受降水影响在地下水埋深小于1.0 m范围内表现较为明显。降水期间潜水蒸发系数较小;风力是潜水蒸发量与液面蒸发量均有所增大的根本原因;空气湿度大,气压高时,潜水蒸发量及液面蒸发量要比空气湿度小,气压低时变少。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潜水蒸发规律与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84年至1987年阿克苏水平衡站潜水蒸发量及水面蒸发量资料,分析了潜水蒸发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新的潜水蒸发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经验公式均认为潜水蒸发强度跟大气蒸力的一次方成正比,公式结构不合理。实际上,潜水蒸发强度先是随着大气蒸发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大气蒸发力达到临界值后,潜水蒸发强度趋于一定值;原常用的中公式所需参数多而不易准确得到,其中参数η值随着埋深增加而减小,而不应为一固定的经验常数。该文建立的经验公式结构合理,物理意义明确,计算较简单。  相似文献   

8.
张妙仙  杨劲松 《土壤》2001,33(5):239-242
根据山西省大同盆地土壤及浅层水文地质普查资料 ,统计分析潜水埋深与潜水矿化度和耕层土壤盐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研究区几种盐分状态的潜水特征深度。应用信息论基本原理 ,分析各特征深度范围内 ,信息量的变化。首次提出潜水埋深影响作用系数 ,由此分析研究潜水埋深对潜水矿化度及耕层土壤盐分的影响作用 ,赋予各特征深度以信息和概率的内涵 ,分析结果表明 ,大同盆地潜水埋深对耕层土壤盐分的影响作用为 32 % ,对潜水矿化度的影响作用为 46 % ;潜水埋深为 1.4~ 2 .2m时发生盐化的可能性最大 ,打破了原有的潜水埋深越浅 ,土壤盐化越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近30年阿克苏绿洲水面蒸发趋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分析阿克苏站近30年的观测资料,研究阿克苏绿洲20cm口径蒸发皿、E-601蒸发器和20m2蒸发池水面蒸发量的变化趋势,计算各蒸发器皿蒸发量之间的折算系数,分析气象要素对水面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各蒸发器皿蒸发量的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在1996年以后下降趋势较为显著。分析水面蒸发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得到水面蒸发量与水汽压差、气温、和风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中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子是水汽压差。实测的20m2蒸发池水面蒸发量与Penman-Monteith模式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的数值非常接近,年际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海城水文站E601型蒸发器与20 cm口径蒸发皿同时观察对比,分析E601型蒸发器与20 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畅流期观测值的关系,得出这两种蒸发器的畅流期折算系数,为确定海城地区的干旱指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物生长条件下的阿维里扬诺夫潜水蒸发公式改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提高作物生长条件下潜水蒸发强度计算精度,引入作物影响系数概念,提出2种阿维里扬诺夫潜水蒸发改进公式。采用河南惠北水利科学试验站2005-2007年的逐日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试验数据和最小二乘法率定改进公式中各参数值,并用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等3个统计指标对改进公式的计算精度进行评价,利用2007-2008年的试验数据对改进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公式一的经验指数、潜水蒸发极限埋深以及各生育阶段的作物影响系数等参数值较为合理;验证期平均绝对误差0.30~0.59mm/d,均方根误差0.57~0.87mm/d,相关系数0.58~0.72,各统计指标值基本优于前人的研究,提高了潜水蒸发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
夹砂层状土壤潜水蒸发特性及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针对西北地区农田土壤常见的砂土夹层土壤结构,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浅层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夹砂层状土壤的潜水蒸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砂层对水分蒸发既有促进也有抑制作用,相同厚度时潜水蒸发强度随砂层层位的升高以及级配的变差而降低。以砂层的相对层位和相对有效粒径作为砂层的量化指标,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层位和质地夹砂层土壤稳定蒸发强度的修正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该实验为定量研究夹砂层状土壤潜水蒸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淮北平原裸土潜水蒸发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揭示淮北平原裸土潜水蒸发规律及机理,该文依据五道沟实验站1991-2008年潜水蒸发及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裸土潜水蒸发的年内分配规律以及随土质、埋深的变化趋势,采用累积距平曲线法和Mann-Kendall法联合检测了该区域年、季节时间序列的裸土潜水蒸发变化趋势,并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气象要素对2种土质、不同埋深裸土潜水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潮土潜水蒸发量与砂姜黑土的潜水蒸发量比值随着埋深的增加在扩大;淮北平原裸土历年潜水蒸发量呈增加趋势,不符合“蒸发悖论”,春季对年潜水蒸发量增加的贡献率最大;气象要素对砂姜黑土和黄潮土的最大影响深度分别是0.4和1.0 m;在垂直方向上热量的年内传递过程与潜水蒸发量年内分配一致。该研究为准确把握潜水蒸发规律、更好的认识水文循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范围灌溉及不同灌溉水源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东省济宁市6个典型气象站20 cm蒸发皿逐月蒸发量、逐年降水量和气象站所在区域的灌溉面积发展资料,研究中国中纬度地区大面积人工灌溉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以揭示人工灌溉发展与蒸发皿蒸发量减少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段的蒸发皿蒸发量变化与灌溉面积发展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灌溉期相关程度高于全年和非灌溉期相关程度;地下水为主要灌溉水源区域的蒸发皿蒸发量降幅大于地表水为主要灌溉水源区域的蒸发皿蒸发量降幅。大面积、高强度的农田灌溉引起近地表面的气象因子变化是导致所在区域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A 35-day simulated evapor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on 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and water-salt distribution in coastal saline soil. Three biochar rates (0, 1%, and 5%; w/w) were applied to 65-cm-long soil columns. Results showed that applying the low biochar application rate effectively inhibited soil water evaporation. The 1% biochar treatment resulted in 4.4% lower cumulative soil water evapo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hile it caused salt accumulation in the surface soil. By contrast, the high biochar application rate had little effect on cumulative soil water evaporation. Nonetheless, the 5% biochar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oil water-holding capacity while decreasing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and salinity in the surface soil. In conclusion, applying a higher biochar rate (e.g., 5%) could improve salt water-distribution in the coastal saline soil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小型蒸发皿资料估算参考作物蒸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参考作物蒸散是水文循环的重要参量,它的准确估算对于农业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尤为关键。本文利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123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确定的参考作物蒸散为标准,建立了基于相对湿度与10m高度处风速的由20cm小型蒸发皿换算参考作物蒸散的Kp模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ETref与蒸发皿蒸发Epan的相关系数达到0.967,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与单站模型和全区模型相比,分区域Kp模型的精度介于两者之间,同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新疆喀什地下水浅埋区弃荒地表层土壤积盐与地下水的定量关系,对试验区自然状况下的土壤含水量、表层土壤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和潜水蒸发量进行了原位监测,模拟了潜水蒸发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定量分析了弃荒地自然条件下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对土壤表层盐分的影响,建立了表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在5~5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对表层土壤盐分有显著的影响,当地下水埋深为定值时,表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矿化度呈线性正相关;当地下水矿化度为定值时,表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呈线性负相关;土壤盐分表聚现象明显,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表层土壤含盐量随累计潜水蒸发量的增加而增大,表层土壤积盐速率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地下水埋深为25 cm条件下表层土壤积盐速率约是地下水埋深为50 cm的表层土壤积盐速率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8.
基于蒸渗仪测量的水文要素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水入渗、地表径流、潜水蒸发等水文要素是研究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采用五道沟水文试验站蒸渗仪测量资料,统计分析前期土壤含水量、降水强度、地下水埋深及作物对降水入渗补给、地表径流及潜水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超渗产流,且在其它条件一致时,前期土壤含水量越大,降水强度越小,入渗补给和地表径流系数越大。无论地表有无作物覆盖,入渗补给、地表径流及潜水蒸发系数均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减少。降水量小于100mm时,无作物比有作物时的入渗补给系数大;降水量大于100mm时,无作物时的入渗补给系数较小。无作物比有作物时地表径流系数大、潜水蒸发系数小,而潜水蒸发系数的差异在作物生长旺季更为明显。研究成果对淮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