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发展一年多熟,实行集约经营,提高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开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结合农业项目开展了小麦、棉花、西瓜间作套种一年三熟栽培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2.
勐海县中海拔稻作区耕作制度探索与经济效益分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是指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轮作倒茬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作体系。从广义上来说,指农业熟制、作物布局。复种指数与耕作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耕作制度,在单位面积耕地上将原来一年只播种一季农作物的耕地,重复播种一季或两季,变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从而增加复种指数:因此改变耕作制度能使作物种植结构向着多元化、多熟制、多样化、多效益、多种经济方面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勐海县中海拔稻作区耕作制度模式进行探索与经济效益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洛阳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体高效种植栽墙模式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粮经、粮菜、粮菌、粮烟、粮经菜等。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四熟甚至五熟、六熟等一系列高效种植模式。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市立体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67多万公顷,且分布范围广,遍及全市九县六区。其中,孟津县达1.48万公顷,偃师市1.9万公顷,新安县1.57万公顷,伊川、宜阳、洛宁、汝阳等县区  相似文献   

4.
总结苦瓜—西甜瓜—西甜瓜一年三熟无土栽培技术,以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江经济发达区高产高效持续多熟种植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农业科学》1997,(1):1-4,25
针对江苏沿江经济发达区步入21世纪农业和种植制度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经199101995年对江苏太湖、丘陵、沿江三个生态经济区多熟种植制度的研究,提出了本区种植结构优化框架与发展多熟种植制度的技术方向:“玉米-稻”种植方式的高产省工配套技术;多熟种植轮作效应与轮作原则;推荐一批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的多元多熟种的种植制度并提出了本区第四代耕作制度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通过作物种类及品种的组合和熟制改革,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并综合配套,充分利用滇中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确保作物所需的生育期,发挥其联应互补作用,采用套作方式改滇中传统一年两熟为三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7.
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是指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轮作倒茬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作体系。从广义上来说,指农业熟制、作物布局。复种指数与耕作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耕作制度,在单位面积耕地上将原来一年只播种一季农作物的耕地,重复播种一季或两季,变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从而增加复种指数。因此改变耕作制度能使作物种植结构向着多元化、多熟制、多样化、多效益、多种经济方面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勐海县中海拔稻作区耕作制度模式进行探索与经济效益研究。  相似文献   

8.
明水县地处松嫩平原的西北部,采用复套种的栽培方式,能达到一年两熟或者三熟,显著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地理环境优势:马投涧乡地处安阳市西南丘陵山区。全乡4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7万,耕地9.6万亩,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该乡虽然属于旱区,但土层深厚,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569小时,常年有效积温4925℃,降水量380-600mm,能满足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作物的需求。该乡远离城市和矿区。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县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实现了大面积一年二熟改三熟,粮食产量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1.
金康书 《新农村》2000,(1):12-12
为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笔者在金华市城郊婺城区良种场进行了“春萝卜一夏西瓜一秋豌豆”一年三熟种植模式试验,效益显著,对发展城郊型效益农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该种植模式的效益及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种植效益试验地点选在婺城区良种场何志忠户,面积为3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第一熟实收鲜萝卜7536.5千克,产值为7529.4元(1998年市场批发价,下同),获净利润5997.9元;第二熟夏西瓜实收4448.4千克,产值为4288.7元,获净利润3123.3元;第三熟秋豌豆实收鲜荚1164.9千克,产值为3157.2元,获净利润  相似文献   

12.
改旱地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为一年多熟,实行旱地三热套作制,是挖掘旱地增产潜力,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用地养地密切结合,发展旱地粮食生产的途径之一,近几年来,这方面成功的经验是很多的,增产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旱地三熟套作制产量的高低,还取决于各作物群体结构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 ,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热情不断高涨。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及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在农业科技成果及新技术的运用中得到了缓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农业进一步走向深入 ,合理适时适地发展新、优、稀、特、优质高效的农产品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高效农田 ,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识 ,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我区的农业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引进新成果、新技术 ,结合本区的生产实际不断探索和试验 ,使我区的耕作制度由过去的“一年一熟”、“二年三熟”向现在的“一年二熟”…  相似文献   

14.
越南水稻的栽培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越南属农业国家,近年大米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九龙江平原和红河平原。南部地区一年三熟。杂交稻只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0%。  相似文献   

15.
一、市域概况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部,由三区(东区、西区、仁和区)、两县(盐边县、米易县)组成.相对高差3258m,因光、热、水、气自然因素分配的多重性,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环境,对成土过程和农业布局、配置有着深刻的影响,农作物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三熟或二年三熟、二年五熟不等,"立体气候"十分显著,资源丰富,是农业生产的天然温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耕作制度也有了进一步改进,我镇的种植方式由过去的“稻、麦”两熟发展为“麦、瓜、玉米、甘薯”一年四熟的栽培体系。从2004年起,我们在本镇的葛庄村850亩的农田上进行了四熟栽培技术研究,并在推广中有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琴 《云南农业》2004,(9):27-28
双江县从1989年开始探索一年三熟代替一年两熟的熟制改革 ,至今15年的时间积累了较成功的经验 ,借此指导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应变市场经济能力弱的局面。熟制改革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双江脱贫致富注入新的活力 ,对双江坝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柘城县胡寰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为手段,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土地产出率。目前,全镇已初步形成了麦棉、烟薯、瓜菜三大套种系列,20多种立体套种模式,已有过去的一年两熟发展到一年三熟、四熟甚至五熟到六熟,复种指数达到300%,畜牧养殖业、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也都有了新的突破。1999年全镇工农业产值达到2.8亿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2亿元,近年来先后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农业生产标杆乡镇”、“烟叶生产先进乡镇”:被商丘市政府命名为“科技示范乡”  相似文献   

19.
1975年秋播开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陈永康同志在南京本院主持了“麦—稻—稻”一年三熟攻三千斤高产试验.经过三年的摸索,1978年在2.95亩试验田上,实现了一年三熟亩产3053斤.其中1.0亩,三熟亩产达3257.9斤(表1). 一、合理安排三熟品种南京位于北纬32度,年平均气温15.4℃,全年≥10℃的总积温4900℃,按此热量资源,一年三熟是很紧的.因此,合理地安排三熟品种,是解决高产与季节矛盾,夺取全年高产的关键.三年来,通过“中—晚—晚”、“中—晚—中”等多种的搭配方式的比较,明确了在南京地区获得三熟高产,以中—晚—中”的搭配方式较为适宜.即第一熟以  相似文献   

20.
利用拱棚,实行菠菜—西瓜—西瓜一年三熟新种植模式,打破传统的种植理念,创新了拱棚生产菠菜、西瓜栽培技术,提高了设施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介绍了菠菜—西瓜—西瓜拱棚生产一年三熟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