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0~2009年黑龙江省和绥化市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和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等级在10级左右,但协调发展度处于0.5~0.8,呈现中等水平的协调发展状态;总体协调发展呈现上升趋势,但2009年已经出现环境滞后问题,说明加速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在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中,农村社会系统整体滞后。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以新疆地区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耦合模型,评价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呈波动状态,并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耦合发展度从协调发展、低水平发展、轻度失调发展、低水平协调发展再度更替为协调发展,2000~2002年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呈现协调发展,2003~2009年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从低水平发展到轻度失调发展更替变化,其中2004年耦合发展度达到最小值,2010~2013年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再次过渡为协调发展,耦合发展度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构建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经济体系促使两者耦合趋于协调,以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对农业经济选取9个指标,对生态环境选取5个指标,构建了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商洛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商洛市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经济先呈稳步上升趋势,后期有所波动,生态环境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期内,耦合协调类型多在轻度失调衰退类与濒临失调衰退类之间徘徊,仅2017~2018年上升至勉强协调发展类,后又降回濒临失调衰退类,说明目前商洛市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基于此,提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考了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武威市2002—2015年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为:研究期内,武威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均呈上升趋势,表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发展状态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耦合度属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耦合度总体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两系统协调度属于中度失调类型,但协调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两系统逐渐向良好态势演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阐释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量模型.并对中国2005年31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协调与高度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绝大多数省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经济滞后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还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消除贫困,须协调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云阳县山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云阳县山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实现云阳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戴清秀 《安徽农业科学》2024,(1):222-226+235
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阿克苏地区2009—2019年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稳步超过农业经济增长水平。该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9—2012年表现为中度协调;2013—2014年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协调转变为基本协调,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5—2019年耦合协调度迅速提升,从基本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并呈现出稳定状态。整体上,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8.
应用集对分析法中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建立了涵盖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个领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体系,并对保定22个县市进行了评价。结果将22个县市分为4个等级,高度协调、基本协调、弱协调和不协调,并分析了这些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保定市的整体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中亚  付梅臣  孟燕  郭卫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67-14569,14571
采用能值分析的方法,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并选取了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资率、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系统生产优势度5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安市能值投入与产出均处于上升态势,能值投资率不断上升,但净能值产出率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同时随着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加大,环境压力也在日益增加。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基于2000—2016年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埃及、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国的社会经济数据,对各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国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度和协同度缓慢上升,生态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经济之间具有耦合互动效应,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表明其耦合度虽然较高,但协调度较低。今后应强化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河北省太行山区25个县(市、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趋势;【方法】笔者通过文献对比分析和专家调查法,确定了评价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涵括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层次,共计31个指标,以此对河北省太行山区25个县(市、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农业发展趋势整体是可持续的,但25个县(市、区)的发展能力和发展速度表现各异,其总体评价值年增长率变化有强有弱,多年平均在0 ̄12%之间。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的地区评价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 ̄12%、发展能力中等地区评价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 ̄8%、发展能力低下的地区评价值年平均增长率为0 ̄4%。【结论】发展能力高的地区,虽然对资源利用和环境的压力较大,但其社会、人口、经济的发展基本与生态环境协调共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的地区,其社会、人口、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不协调,而且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明  赵瑞萍  赵亮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075-1077,1087
从工业和生活"三废"、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方面阐述了山西省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农业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保护农业环境的紧迫性,并提出了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的措施,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演变规律和演变机制,为促进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90~2012年宁夏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发展度的演变规律.[结果]1990~2012年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后逐步下降的变化趋势,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耦合度C为0.844~0.999,整体处于高水平耦合期,具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D为0.416~0.758,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过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建议]应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农业用地安全;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注重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以促进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向协调有序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对比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了评价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涵括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5个层次,共计31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河北太行山区1995—2003年农业系统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区近10年来农业总系统的协调度在2000年以前是上升的趋势,系统的发展从不协调逐步走向协调;但2000年后,系统协调度不断下降,到2003年协调等级下降到4级,为低度失调状况。系统协调度的下降,表明该区系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减弱,这将影响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以陕西为例,基于改进的驱动力-状态-响应(DFSR)模型将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和农业贸易金融三系统各自细分为DFSR 3个层次子系统,同时运用三参数灰色差分方程模型模拟2018—2022年陕西地区3个子系统的预测数据,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三系统未来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陕西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功效值呈加速改善趋势,农业贸易金融系统功效值具有较大的振幅区间,在2013年前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呈失调趋势,耦合协调度在0.5左右;2013年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呈波浪上升趋势,2022年将在0.8左右,未来5年三系统的发展将更加协调,农业生态环境-经济-贸易金融三系统将从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转变。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带动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单一的循环农业或现代农业都存在其自身的缺陷,通过对江苏省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的循环农业发展思路—将现代农业与循环农业协调整合,从农业的生产方式循环、农村生态环境的可循环和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三方面入手,建立实现农业生产经济的增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现代循环农业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0—2021年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下的31个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体系指标为研究内容,分析并构建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期内3个系统总体上沿着农业社会滞后-农业经济滞后-农业环境滞后的轨迹演变。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中度失调衰退,经过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到2021年的良好协调,耦合协调度等级从失调阶段不断向耦合协调阶段发展。研究发现,农业生态滞后逐渐成为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的关键。因此,新疆农业的发展首先应保护生态环境并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其次要利用好农业社会系统的发展优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最后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推新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相矛盾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始终存在。因此,亟待解决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问题。基于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相关理论,分析了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我国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系统发展观,在宏观的视角下统筹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逻辑关系和原理,将发展的问题和协同效应相对比,进行有效的科学研判,为研究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和原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农业经济行为的主体——政府与农户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研究,得出对于协同发展的结论,有助于对农业生产方以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太湖地区以水污染为特征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是过分追求工业经济的增长,忽视环境保护,轻视农业发展产生的后果。目前,迫切需要寻求工业与农业协调、工农业生产与环境协调的良性互动机制。文章探索建立新的苏南发展模式,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提出要特别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的转化应用,积极发展作为环境状况指示标杆的现代绿色农业,重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工业与农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农业生态旅游问题的关键.梅州丰华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农业、生态环境、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其次,构建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或对策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高质量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生态旅游文化内涵的提升和生态经济的产业化经营等几个问题。以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梅州丰华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为其他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