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由烟粉虱专性传播的毁灭性病害,为明确烟粉虱带毒率及其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和危害程度的影响,采用PCR检测方法对陕西和宁夏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寄主作物上的烟粉虱带毒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6月番茄上的烟粉虱带毒率最高,均达到100%,9月次之,为90%,说明5、6、9月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高发时期;陕西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宁夏所采集的烟粉虱带毒率均在60%以上;对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豆角5种不同寄主作物上烟粉虱带毒率检测结果表明,番茄上的烟粉虱带毒率最高,为78%,说明番茄是带毒烟粉虱更喜食的寄主作物。烟粉虱广泛的分布区域、高携带双生病毒率和高种群密度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近年来危害不断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杀虫剂对烟粉虱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讨通过化学药剂防治烟粉虱控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感病品种‘圣帝’为材料,在烟粉虱密度较低(三叶每株15头左右)和较高(三叶每株60头左右)的大棚中,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采用间隔3 d和6 d施药频率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传播媒介烟粉虱进行灭杀,调查烟粉虱虫口减退率、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番茄带毒率的变化。结果发现,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在药后24 h能够有效降低烟粉虱的虫口密度,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0.2%、84.8%和83.9%,但在药后72 h的虫口减退率分别降低至12.5%、22.8%和23.5%,烟粉虱种群迅速恢复。杀虫剂施药后第6天,番茄植株带毒率即可达到100%,第18天植株出现症状。药剂处理与对照组番茄植株的番茄产量及全株生物量也无显著差异;抗病品种的产量及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烟粉虱具有极强的传毒能力和繁殖能力,在整个生命周期能够持久性获毒、传毒,单纯采取化学药剂防治不但无法实现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有效防控,还会增加种植者的经济负担和工作量,生产中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结合调整定植期、防虫网与黄板阻诱联用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3.
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病毒病。结合国内外发生情况,主要通过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特点、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发病原因进行综述,分析了两种防治TYLCV策略的优劣,提出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类由B型烟粉虱介导传播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害2009年开始在天津市发生危害,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文章分析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天津市发生和流行的原因,并提出要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虫苗、加强棚室管理、使用抗病毒和防控传毒介质-B型烟粉虱等途径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5.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为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的一种双生病毒,可以侵染茄科、豆科等多种植物,有效除治烟粉虱是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通州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情况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危害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针对种苗传毒、管理粗放、缺少抗性品种与防虫措施、对传毒介体烟粉虱的防治不力等发病原因,提出加快选育抗病品种,加强番茄生产管理,多种措施相结合控制烟粉虱发生为害等方法防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设施栽培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上海设施番茄春、夏、秋三类重要茬口近年新发生的烟粉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剌皮瘿螨等病虫害,兼顾常规发生的病虫害,进行设施栽培番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菜农常规保护地栽培番茄相比,产量增加50%~65%,效益增加60%~80%。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和田地区设施温棚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及设施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采集47团温棚7种寄主作物上的烟粉虱,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普通PCR方法鉴定其生物型;对温棚采集的番茄病株,利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褪绿病毒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检测确定番茄病毒种类.结果显示,和田地区温棚烟粉虱种群生物型均为Q型,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均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由此得出和田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由Q型烟粉虱传毒,并提出病虫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1发生原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为害番茄的毁灭性病害,易爆发性发生、产量损失大甚至造成绝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迅速传播蔓延的主要原因如下:品种感病,我国大部分品种对TY病毒感病,一经发病便迅速曼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由烟粉虱为传毒媒介,在大棚温室的高  相似文献   

10.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TYLCD)是由烟粉虱作为唯一传播途径传播的具有暴发性、毁灭性病毒病害。在陕西渭南、西安、咸阳、延安发生严重,平均发病株率 78.2%,产量平均降低32.5%。以越夏茬栽培为害造成损失最大,发病株率平均94.8%,产量平均降低74.0%。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提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策略。集成适合陕西省不同种植茬口防控技术体系,即早春茬番茄采取调整播期,越夏茬番茄采取选、阻、诱、遮、避技术组合,秋延茬采取选、阻、诱、避技术组合,越冬茬采取阻、诱、避技术组合,均能有效控制不同茬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为害,实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可防可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番茄TY病毒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暴发流行的一种由烟粉虱为传毒媒介的毁灭性病毒病,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或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发生原因主要由带毒B型烟粉虱为害传播和带毒种苗远距离人为传播引起。本文介绍了此病害发病症状、危害及防治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烟粉虱及其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近年来危害严重,使用杀虫剂抑制传毒介体在植物间传毒是目前防控该病虫组合的常用手段。本研究通过选择试验探讨了氟吡呋喃酮、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三种杀虫剂分别在亚致死浓度(LC_(15)、LC_(40))和田间应用浓度处理下番茄苗对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Q烟粉虱的驱避效应。结果表明:氟吡呋喃酮在各浓度处理下均对Q烟粉虱具有显著的驱避效果,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驱避效应越显著;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只在田间应用浓度处理下对Q烟粉虱有显著的驱避效果;噻虫嗪在LC_(15)亚致死浓度作用下对烟粉虱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氟吡呋喃酮可作为良好的烟粉虱驱避剂,对其传播TYLCV具有很大预防潜力,噻虫嗪则不宜用来作为病毒病的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13.
间作及几种物理防治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是以烟粉虱为传播媒介的病毒病,该病害的暴发直接导致番茄毁灭性绝产.从控制传播媒介烟粉虱种群数量着手,用黄板监测烟粉虱种群数量的变化,探讨了设置防虫网、铺设地膜、间种黄瓜、棚体覆盖紫外吸收膜等处理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防控效果.采用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方法统计数据,采用SAS 9.1对数据进行统计,利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中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置防虫网处理较无防虫网处理烟粉虱种群数量少33.41%.铺设黑白地膜、银黑地膜对烟粉虱种群数量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黑白地膜、银黑地膜较黑色地膜烟粉虱数量分别少54.50%、50.55%.统计后期覆盖防虫网、黑白地膜处理的发病率最低,为8.18%.间种黄瓜对烟粉虱的种群数量无显著影响,间作黄瓜处理下铺设黑白地膜发病率仅为8.05%,而铺设黑色地膜发病率达11.25%.影响TYLCVD发病的物理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地膜、防虫网、黄瓜,最优组合为铺设黑白地膜、设置防虫网、间种黄瓜.覆盖紫外吸收膜较覆盖普通PVC膜烟粉虱种群数量少37.13%,紫外吸收膜处理下铺设银黑地膜田块发病率最低,为9.85%.大棚覆盖PVC膜,铺设不同地膜时,黄板监测统计的烟粉虱种群数量显示挂置2~9d时诱集的烟粉虱种群数量上升幅度最大,诱集烟粉虱成虫数量由少至多依次为黑白地膜、银黑地膜、透明地膜、无地膜、黑色地膜.  相似文献   

14.
<正>烟粉虱是一种对大棚、温室等反季节设施栽培作物危害极强的害虫,对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危害严重,特别是对番茄危害尤为严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就是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的,番茄一旦染病,植株矮化,生长迟缓,顶端叶片变黄、变小,  相似文献   

15.
受气候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粉虱种群不断变化,其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辽宁省内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给蔬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直接威胁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开展粉虱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现状调查,初步摸清了粉虱发生种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危害特点及成因,为有效防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日光温室大棚中发生非常严重,该病毒具有暴发突然、扩展迅速、危害性强、无法治疗的特点,是一种毁灭性的番茄病害。主要是种苗带毒和烟粉虱传毒。用于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药剂和方法很多,但效果比较明显的不多。通过近几年的工作积累,我们总结了几条日光温室番茄移栽前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分区防控对策1.设施蔬菜生产区。优先选用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品种,采用防虫网覆盖培育无病虫壮苗、定植前清洁田园、生长期全程应用黄板和防虫网、适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杀灭传毒烟粉虱。2.露地蔬菜生产区。清除初侵染源以切断传播途径、化学防治传毒介体烟粉虱、栽培抗病品种及合理调整作物时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区烟粉虱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动态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是番茄作物上一种毁灭性病害,2011年传入新疆。烟粉虱是该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检测新疆地区烟粉虱携带TYLCV情况分析预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风险区域。【方法】利用TYLCV特异性引物TYLCV-F/TYLCV-R对新疆烟粉虱主要发生区域采集的烟粉虱样本携带TYLC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吐鲁番市、鄯善县、哈密市、库尔勒市、岳普湖县、麦盖提县、泽普县、莎车县、伽师县、疏勒县、和田市、墨玉县、洛浦县、玉田县、昌吉市、塔城市、察布查尔县等17个县市的烟粉虱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烟粉虱样本的带毒率分别为100%、60%、16.7%、28.6%、50%、20%、25%、40%、33.3%、33.3%、100%、50%、16.7%、25%、33.3%、100%和40%;MEAM1隐种(原B型烟粉虱)和MED隐种(原Q型烟粉虱)均可携带和传播病毒,带毒率分别为33.3%和38.3%。【结论】吐鲁番市、和田市、塔城市、鄯善县、墨玉县、岳普湖县是发生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的高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19.
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番茄生长期中发生的一种常见病毒,严重影响着番茄的生长和产量。黄花曲叶病毒病在番茄生长的不同时期发病症状有所不同,其中苗期发病的植株受损最为严重,可以造成番茄绝收,该病毒主要通过烟粉虱携带传播而引发,具有突发性和重发性的特点。本文针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即从选籽、安排茬口、育苗、田间管理和使用病毒病治疗剂进行防治,减少病毒对番茄的侵害。  相似文献   

20.
李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15-115,159
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发病症状、原因分析进行了概述,指出B型烟粉虱虫口数量增长快且传毒能力强,是导致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病症,综述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几种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