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水稻新害虫──中纹大蚊张棨岚(吉林靖宇县农科所135200)1990年,在靖宇县的泥炭水田首次发现中纹大蚊(Tipulasp.)的危害,这是一种新的水稻害虫。它以幼虫啃食秧苗的根系,造成倒秧、浮秧,严重地影响了秧苗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秧。据调查...  相似文献   

2.
球形芽孢杆菌C3┐41杀蚊幼实验制剂对3~4龄致倦库蚊和大劣按蚊幼虫有较强的毒性,其48小时的LC50值分别为0.00795和0.98500mg/L。蚊幼虫死亡后,球形芽孢杆菌芽孢能在死蚊幼体内正常萌发、繁殖和发育,并产生有杀蚊活性的芽孢和晶体混合物。在含有死蚊幼虫的处理组,两种蚊幼虫的死亡率20天内一直维持在95%以上;在无死蚊幼的对照组,大劣按蚊幼虫14天后的死亡率下降为0,致倦库蚊幼虫20天后的死亡率下降到10%以下。证明经球形芽孢杆菌处理致死的蚊幼尸体可以延长制剂在水体中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3.
舒金平  潘涌智 《植物保护》2007,33(1):112-116
2002-2003年对不同发育期华山松球果的长度、直径及含水率进行了跟踪,并同期对危害华山松球果的种实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害虫7种,隶属于5科5属,主要的有5种。虫害贯穿于华山松球果发育的整个阶段。在种鳞发育期,球果花蝇(Strobilomyia sp.)、球果瘿蚊(Resselille sp.)主要危害1年生华山松球果;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和云南松梢斑螟(D.yuennanella)幼虫在球果快生长期及球果木质化期危害2年生华山松球果。华山松球蚜(Pineus piniarmandii)全年大部分时间均能对华山松球果造成危害,但造成落果较少。华山松球果含水率与华山松主要种实害虫的危害关系密切,种实害虫危害与华山松球果发育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4.
罗秀枝 《植物医生》2002,15(4):20-21
韭蛆,学名迟眼蕈蚊(Bradysid odoriphdga Yang et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别名黄脚蕈蚊。1 为害特点 韭蛆在河北省蔚县一年发生两代,主要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初孵幼虫先危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两季主要危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重者鳞茎腐烂,整墩韭菜死亡。  相似文献   

5.
绿柳突瓣叶蜂生物学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星煜  辛恒  潘朝晖 《植物保护》2007,33(1):102-105
绿柳突瓣叶蜂(Nematus ruyanus Wei)是发生在甘肃天水柳树上的一种新害虫。严重危害旱柳、垂柳、金丝柳等多种柳树,1年发生6代,非越冬茧结于叶背,越冬茧结于1-5 cm表土中,以预蛹在越冬茧内越冬。幼虫食叶危害,每年3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该虫的猖獗危害期。用25%灭幼脲,1.8%阿维菌素乳油,40%氧乐果乳油2000倍液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达95%以上;用2.5%溴氰菊酯乳油,3%高渗苯氧威乳油4000倍液喷冠防治3龄后大幼虫防效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稻秆潜蝇是鄂西武陵山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宣恩1a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在禾木科杂草心叶内越冬。第1代幼虫危害稻苗心叶,轻者植株生长弱小,重者心叶枯萎,生长点腐烂,不能成苗;第2代幼虫危害水稻孕穗,造成穗形扭曲,抽穗后,部分或大部颖花残缺不实,单穗损失20%~60%。湾槽田、阴湿田的杂交稻受害最重。在稻秆潜蝇卵孵始盛期至高峰期用40%乐果乳油200~250ml/667m对水60kg喷雾,或3%呋喃丹颗粒剂2~2.5kg/667m拌细土50kg撒施,防效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遵义市主要粮食作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水稻稻秆蝇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危害逐年加重。第1代幼虫对秧苗的危害率一般为30%~50%,高的达90%以上,第2代幼虫伤穗率一般为10%~加%,高的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了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秆蝇,近几年组织遵义县、桐梓县、道真县、余庆县、绥阳县、仁怀市,对水稻稻秆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纹大蚊(Tipula conjuncta conjuncta Alexander)和谷类大蚊[Nephrotoma scalaris terminalis(Wiedemann)]在中国北方主要为害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近年来有日益严重发生的趋势.为提高对这两种大蚊的测报防治水平,笔者对其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异小杆线虫D_1对迟眼蕈蚊侵染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6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危害韭菜的迟眼(?)蚊的侵染力,以Heoerorhabditissp.D_1的侵染力为最高。室内试验表明,当沙土中D_1线虫与裸露的迟眼(?)蚊幼虫的比为15:1时,幼虫死亡率可达81.8%.盆栽试验中益害比为38:1时,由于该幼虫大部分在韭菜茎内为害,寄生率仅35.1%,但对茎外的蛹寄生率可达82.7%.  相似文献   

10.
土大蚊(Nephrotoma sp.)是鲁西北地区1981年发现的一种地下害虫,以后在聊城地区高唐县、冠县城关和聊城市周围田间相继发现,现其危害日趋严重,我所于1985—1992年对其发生规律与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分布与危害 此虫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幼虫杂食性,危害期为3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主要危害棉花、谷子、绿豆、麦子等刚萌发的种子,  相似文献   

11.
乔旭 《中国生物防治》2011,27(2):280-283
广肩小蜂Eurytoma sp.是花椒波瘿蚊Asphondylia zanthoxyli bu & Zheng的重要寄生天敌.广肩小蜂1年发生3代,以蛹在花椒波瘿蚊为害形成的虫瘿内越冬.第2年花椒发芽后在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代成虫6月上旬羽化;第2代成虫8月上旬羽化.成虫产卵于花椒波瘿蚊幼虫为害后形成的虫瘿内;孵化后外寄生于花椒波瘿蚊幼虫,将寄主幼虫吃光后化蛹.越冬代寄生率达48.39%,第2年花椒发芽前剪除虫瘿枝可有效保护广肩小蜂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榆近脉三节叶蜂生物学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星煜 《植物保护》2006,32(4):98-100
榆近脉三节叶蜂(Aprocers leucopoda Takeuchi)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害虫,中国新记录种。该虫严重危害榆树,分布于甘肃天水海拔1 720~1 950 m之间,1年发生4代,以预蛹越冬。非越冬茧结于叶背;越冬茧结于2~5 cm表土中。幼虫食叶危害,每年5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猖獗危害期。以25%灭幼Ⅲ号胶悬剂和40%氧乐果乳油1 500倍液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双斑锦天牛[Acalolepta sublusca(Thomson)]在常山县危害大叶黄杨,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植株蛀道中越冬,4月上旬至6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至7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上旬雌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根据其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灰飞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是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virus)的传毒介体。水稻分蘖期前感染病毒后,心叶卷曲而后枯死;拔节期后感病,穗部大多畸形扭曲不实。70年代云南中部地区的富民、姚安、大姚、易门、禄丰、永胜、昆明等县市都曾发生,部分地区整片枯死甚而成灾。1982年从易门县秧田分别捕获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若虫带回本所室内进行传毒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气温19.6℃条件下,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在灰飞虱体内的循回期平均为12.7天,终身带毒,能连续传毒或间歇传毒。健稻喂饲带毒虫30分钟即能染病,以秧苗2—3叶期最易感染。雌虫自然带毒率和获毒率分别比雄虫高出33.3%及55.6%。  相似文献   

15.
韭蛆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超  亚平 《植物医生》1998,11(5):9-10
危害韭菜的虫害最重的是韭蛆。据调查,该害虫对韭菜生产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为此,介绍该虫的发生与防治,供种植者参考。一、危害症状韭蛆又名地蛆、根蛆,危害韭菜的蛆主要是双翅目迟眼蕈蚊的幼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除韭菜外,也危害葱、蒜等。幼虫群集在...  相似文献   

16.
豫南罗索线虫感染库蚊、伊蚊和阿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的伊蚊、库蚊和阿蚊,对豫南罗索线虫均表现敏感,当蚊幼与线幼虫数之比为1:5时,4种伊蚊的感染率均在95%以上;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的感染率分别为98.6%和97.1%,骚扰阿蚊为66.4%。线虫在蚊体内发育良好,感染度亦较高,表明此线虫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水稻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初孵幼虫(蚁螟)吐丝下垂或爬行至稻株基部叶鞘,通过叶鞘缝隙或蛀孔侵入叶鞘,在叶鞘内侧蛀食组织,4d~5d后叶鞘开始受害发黄形成枯鞘。幼虫进入3龄后开始蛀食稻茎,水稻进一步受害后,在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抽穗扬花期形成白穗,乳熟期形成虫伤株。枯鞘对水稻危害较小,在防治上一般在枯鞘激增期开始药剂防治,适当推迟防治时间,在幼虫开始钻蛀茎秆前施药集中杀灭,可以前后兼顾。  相似文献   

18.
淡剑袭夜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天山 《植物保护》1990,16(4):16-17
淡剑袭夜蛾[Sidemia depravata(Butler)]是细叶结缕草(Zoysia tenuifolia Willd.ex Trin.台湾草)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食害叶片和茎,致使叶片枯黄,严重时成丛枯死,形似火烧,影响生长和观察。根据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此种夜蛾在桂林雁山每年发生7代,以幼虫或蛹在草根内越冬。幼虫5龄,三龄前是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以及40%水胺硫磷乳剂,各按1000—1500倍液,或25%杀虫脒水剂300倍液淋灌,对幼虫防效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枣叶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是新疆枣树上一种重要害虫。明确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与空间分布,将为科学防控枣园枣叶瘿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采用水盘诱捕法和目测法分别调查了枣园枣叶瘿蚊成虫、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情况。同时,比较了枣叶瘿蚊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不同方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枣叶瘿蚊主要发生在5、6月,种群发生存在2个明显高峰期;成虫发生1周后幼虫开始为害,2~3周后下一代成虫羽化。枣园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和草蛉,种群数量较低。每年5、6月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为害严重,嫩叶受害率为6.2%~17.8%,枣吊受害率为11.0%~33.8%。枣叶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枣树叶片受害程度与枣叶瘿蚊幼虫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确了南疆阿克苏地区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规律,为枣叶瘿蚊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动态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韭菜迟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在山东年重叠6代,田间种群呈春、秋两个高峰。发育适温为13—28℃,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4.2±0.4℃、有效积温为514.7±3.7日度。种群生殖力受季节影响;土壤温湿度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导因素,温度高于30℃、含水量低于5%或高于20%,存活率显著下降。药剂防治以50%辛硫磷乳油和40.7%乐斯本乳油效果较好,残留量也较低,药效受土壤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