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本研究以寒地稻田优势害虫水稻负泥虫为研究对象,选取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提取次生物质,检测了其对水稻负泥虫的驱避作用、拒食作用和产卵驱避作用。结果表明,感虫品种‘稻花香2号’的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对水稻负泥虫的驱避性弱于‘绥粳4号’;虫害胁迫植株产生的次生物质对水稻负泥虫成虫的驱避性最强,而健康植株的驱避性最弱。两种水稻品种次生物质对水稻负泥虫幼虫和成虫的拒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且抗虫品种的拒食率高于感虫品种。水稻负泥虫成虫在两种水稻品种次生物质作用下,平均卵量与对照相比均减少,但是感虫水稻品种相对比抗虫水稻品种的选择性产卵驱避率低。由此可见,水稻不同品种之间的次生物质的组分和含量不同,导致了昆虫行为反应有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抗感水稻品种次生物质的组分、含量及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江苏省主栽水稻品种赤霉病抗性水平,2021—2022年采用人工接种结合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对16个水稻品种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分析了水稻籽粒中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积累水平。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9个水稻品种(4个粳稻和5个籼稻)连续两年对赤霉病达到中抗水平,籼稻品种对赤霉病抗性水平显著高于粳稻品种(P<0.05);在自然发病条件下,不同品种对赤霉病抗性水平不仅在年度间存在明显差异,也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籼稻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同样高于粳稻品种。籽粒中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积累水平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本研究揭示了江苏省部分主栽水稻品种赤霉病抗性水平,为水稻赤霉病抗性鉴定评价、抗赤霉病水稻品种的培育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浸根接种法测定了国内外622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Burkholder et al.)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抗品种有127个,中抗品种210个,中感品种189个,高感品种96个。粳稻发病重于籼稻,国际水稻(IR系统)品种较为抗病,而斯里兰卡水稻(BG系统)品种较为感病。用来自四个省的10个水稻菌株和2个玉米菌株(E.chrysanthemi pv.zeae)在20个水稻品种上人工接种测定,资料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水稻菌株并无致病性分化现象;但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显著,玉米菌株对水稻的致病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增加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病虫害控制.本文设计建立了单一水稻品种和多水稻品种种植区,系统调查了水稻主要害虫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蜘蛛的数量、测定了褐飞虱的生物型以及卵黄原蛋白基因Vg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显著降低了褐飞虱的数量,同时期对比最大下降98.29%;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蜘蛛的数量.在多水稻品种种植区,随着水稻的生长发育,褐飞虱生物型逐渐趋向于为害性较低的生物型Ⅰ;Vg基因的表达量也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其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抽样,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对转Xa21基因水稻、受体皖A和常规稻汕优63三个水稻品种的根际细菌种群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分离出的细菌有棒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黄单胞菌属、根瘤菌属、Novosphingobium属、欧氏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8个属。3个水稻品种之间的根际细菌种类基本相同,总数量和多样性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显著,而同一时间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小。转Xa21基因水稻对根际细菌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水稻稻粒黑粉病主要为害水稻不育系,是限制我国南方杂交水稻制繁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因素。为挖掘抗稻粒黑粉病的水稻不育系品种,提供具有抗稻粒黑粉病育种价值的水稻不育系材料,本研究于2014-2016年,采用田间接种稻粒黑粉病菌的方法,对四川、湖北、福建的78个水稻不育系品种进行了稻粒黑粉病菌抽穗期抗性评价。连续3年接种稻粒黑粉病菌试验表明,共有4个水稻不育系品种对稻粒黑粉病表现中抗及以上抗性,大部分为感病品种,其中4766A接种稻粒黑粉病菌后未发病,对稻粒黑粉病表现稳定高抗,为我国首次报道的高抗稻粒黑粉病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蘖盛期单株鉴定法初步测定了183个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筛选出19个高抗水稻品种,然后用水稻苗期群体筛选鉴定法和成株期自然种群鉴定法,进一步测定了19个初筛鉴定的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江农早1号和三粒寸)在3种鉴定方法条件下均表现为抗性或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品种花期耐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96个主导水稻品种为材料,于水稻开花期进行水分处理10d,研究水分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与 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期水分胁迫对水稻每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结实率和千粒重有着不同程 度的下降。根据水分胁迫指数将供试品种分为耐旱型(WSI<0.0599)、中间型(0.06000.2600)3类。筛选出9个耐旱型品种,其中粳型常规水稻1个、籼型常规水稻1个、籼型两系杂交水稻2 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5个。籼稻品种的酎旱性明显优于粳稻品种,来源于同一母本冈46A的冈优527、冈优188和 冈优725在本试验中都表现出良好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9.
籼型杂交水稻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水稻品种在田间的抗性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在相同的土壤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利用稻曲病菌诱发接种鉴定,对56个籼型杂交水稻进行田间抗性差异比较,初步探讨了抽穗期和农艺性状与品种田间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田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病穗率为0.43%~33.04%,病情指数为0.05~16.14;不同抽穗期的品种稻曲病发病率不同,同一抽穗期的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亦表现出明显差异;水稻株高与品种抗性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P<0.05);水稻分蘖率、有效穗数、剑叶性状等与品种的田间抗性有一定相关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株叶形态和叶色与品种田间抗性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2019—2020年,对浙江嘉兴栽培面积较大的22个水稻品种的稻曲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供试品种破口时间及该期间气象条件对稻曲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品种水稻发病率主要与破口期气象条件有关,在水稻破口期恰遇连续阴雨、相对低温时,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明显加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11.
水稻品种慢瘟抗性的研究是探索延长抗瘟良种应用寿命的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水稻品种慢瘟抗性的概念、分类和其它抗性类型的关系,鉴定方法,遗传模式及慢瘟抗性的水稻育种策略,拓宽了育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纹枯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多年来通过对水稻抗纹枯病的筛选 ,没有发现免疫品种 ,但筛选鉴定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品种。本文就水稻抗纹枯病的机制、抗性遗传及生物工程育种进行了综述 ,对今后水稻抗纹枯病基因工程等研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丁草胺对水稻分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丁草胺施药量、施药时期、施药时水层深度对水稻分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水稻品种中施用丁草胺会降低其分蘖质量;在同一品种中,随施药量增加,分蘖数量减少;缓苗后施药比缓苗前施药的水稻分蘖多;施药时保持4 cm水层(未没过心叶)对水稻分蘖的影响小于保持8 cm水层(没过心叶)。初步明确了不同水稻品种对丁草胺的敏感性不同,本试验中的东农419水稻对丁草胺的敏感性高于绥粳4号。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分析及基因聚合抗性改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水稻品种抗瘟性及基因聚合改良的情况,通过喷雾和离体划伤接种法对黑龙江省20个水稻品种和16个外源抗瘟基因的抗性频率及6个主要水稻品种含有的抗瘟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抗性频率介于10.89%~68.32%之间,垦稻12抗性最低,龙粳40抗性最高;16个抗瘟基因抗性频率介于0~50.50%之间,Pi-sh、Pi-19和Pi-k~m基因抗性最低,Pi-z~t抗性最高;在联合抗病性方式下,龙粳40龙粳31和龙粳40龙稻14组合抗性改良效果略好;20个水稻品种的抗性相似系数介于0.24~0.75之间,在0.40水平上将其划分为5个类群;6个水稻品种共检测到抗瘟基因11个,Pi-1基因出现频率最高;在基因聚合方式下,龙粳39聚合后抗性最高,龙稻13聚合后抗性升幅最大。综合分析,供试水稻品种及单基因系品种抗性表现较差,基因聚合方式对水稻品种的抗性改良效果明显优于联合抗病性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工接种试验和田间多年自然发病调查发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均感稻曲病;但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可以人为的分为多病粒高感品种和寡病粒相对抗病的品种。为了探究水稻穗部性状与其病害抗性间的关系,本文对孕穗期不同阶段的不同水稻品种的穗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表型为多病粒的高感多病粒品种与表型为寡病粒的相对抗病的品种之间在穗子大小、小花密度、穗鞘闭合程度和密封性、旗叶面积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寡病粒相对抗病的水稻品种穗鞘闭合程度优于高感多病粒品种。  相似文献   

16.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miR1320是水稻与Xoo互作中重要的调控因子。本研究在接种Xoo后的0、12、24 h分别检测了10个粳稻和8个籼稻品种中miR1320的积累和4个防卫基因的转录水平,测量了各品种叶片上的病斑长度,分析了miR1320的积累和防卫基因的表达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接种Xoo后,miR1320的表达模式在不同品种中有所不同;籼稻和粳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分别与接种后24 h和12 h时miR1320的表达量呈紧密负相关;且相对于防卫基因,miR1320更能反映品种间的抗病性。因此,miR1320可应用于评估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辅助水稻抗病种质的鉴定。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监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贵阳市水稻的主要病害,而影响该病的关键因素是品种抗性。为摸清杂交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并为今后生产上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稻瘟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贵阳市白云区植保站和贵阳市乌当区植保站选择13个水稻品种,在水田镇和新场乡两地开展了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监测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采用苗期喷雾法和针刺法对黑龙江省42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利用针刺法鉴定的各水稻品种中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有14个,其中高抗品种2个,对接种水稻品种病斑长度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42个水稻主栽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喷雾法鉴定各品种,病级表现1级的品种有7个,占16.7%。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针刺法和喷雾法对抗病品种鉴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鉴定的2个高抗稻种资源对于抗细菌性褐斑病生产实践提供重要价值。因此,加大对水稻品种资源的深入研究,对实现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可持续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5个含抗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主基因的水稻品种在不同温度、苗龄下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温度明显影响水稻品种的抗虫性表现,平均气温低于22℃,各品种抗性丧失。稻株苗龄增加,一些品种的抗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利用早熟组和晚熟组各8个水稻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分析生育期与稻曲病严重度的关系,同时采用晚熟组5个品种分析田间厚垣孢子数量、播期与稻曲病发生严重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田间菌量与稻曲病田间发生的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早熟组各水稻品种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晚熟组各水稻品种,2005年晚熟组和早熟组品种的病穴率、病穗率和病粒率分别为76.3%、26.6%、4.6%和5.4%、0.8%、0.02%,2006年分别为75.7%、29.8%、4.7%和16.8%、3.3%、0.08%。此外,在上一年田间遗落菌量多的田块中各水稻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显著高于菌量小的田块。晚熟组水稻品种的发病严重度与播种期无明显的相关性。据此认为,以种植晚熟水稻品种为主的北方稻区,种植早熟品种或进行轮作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