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畜禽生态养殖是当前我们积极提倡的养殖模式,畜禽规模化养殖所产生的粪便、污水以及孳生的病原菌,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一大公害。优化养殖环境,保证畜禽安全,已经成为当前蒲城县畜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加快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场建设,更要注重畜禽生态养殖和污染治理,实现畜禽养殖、生态、环保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畜禽粪便污染和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畜禽养殖的发展状况,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现状,对畜禽粪便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环境的危害,以及污染环境的原因等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所面临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信息荟萃     
《中国农村科技》2003,(11):49-51
生态奶业获得认同 9月19日至22日,首届中国奶牛养殖经验交流研讨班在北京举行。专家在研讨班上倡导“中国奶牛养殖走生态化之路”的新思路受到与会者的广泛赞同。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就生态奶业内涵、生态奶业发展模式、生态奶业对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班上,与会者还就国际奶业市场走势及其对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廊坊市奶业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工作成效,剖析了奶业存在的养殖成本高,亏损增加;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增加,奶源过剩现象出现;原奶与成品奶的价差比过大等问题,提出发展奶牛适度规模养殖、加大对奶牛养殖企业的配套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度,降低终端成品奶价等对策和建议,促进奶业提质增效,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养殖业污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畜禽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现状,畜禽粪便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对环境的危害以及污染环境的因素等,并分析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所面临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奶牛产业面临产品供给紧张与国际竞争挤压的双重压力。如何保障中国牛奶供给安全、提升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是相关部门与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奶牛生产的角度,首先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奶业生产的整体情况,其次着重探究中美不同养殖规模下的成本构成、成本变动及收益对比情况。研究发现,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奶牛养殖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奶牛养殖的规模效益尚未发挥。最后,借鉴美国奶业发展的相关经验,结合中国的奶业实际,从奶业提质、降本、增效等方面予以如下展望:一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二是改良奶牛品种,着力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三是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泰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奶业发展,紧紧抓住标准化挤奶大厅建设、奶牛品种改良、养殖小区升级三个关键环节,奶业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以下简称《意见》),对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大部署。《意见》立足当前奶牛养殖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恢复养殖信心,稳定奶牛存栏;着眼奶业长远发展,建立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奶牛生产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各级政府立足奶业恢复振兴和长远发展.遵循“养殖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区域化、生产集约化”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设,这是奶业持久发展的必然抉择。然而许多养殖户还难以适应由散养到规模集中的过渡。心存顾虑。本文着重对奶牛泌乳期、干奶期两阶段的营养需要进行客观分析,用以指导奶农合理地优化配制奶牛饲料、饲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奶农养殖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推动奶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集约化畜牧业污染现状分析及资源化循环利用对策思考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介绍了我国集约化畜牧养殖发展现状,测算了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废弃物总量,进而分析其区域分布与污染程度及资源化循环利用潜力。在详细阐述规模化畜禽废弃物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中的土壤、水体、空气等造成危害的基础上,根据循环经济的原理并结合研究实践,提出了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