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辽宁省马铃薯高效复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试验示范,针对辽宁省气候特点,总结出马铃薯高效复种栽培模式,筛选出各主产区的适宜品种和相应种植密度,为辽宁省马铃薯科学种植提供依据。马铃薯的三膜覆盖极早熟栽培技术比较适合葫芦岛地区和大连地区应用,下茬复种小西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可克服前期低温的不利影响,缓解晚霜冻害,比常规地膜覆盖提前收获15 d以上,其鲜薯价格高,效益可观,为下茬复种粮食和油料作物高产创造条件,比较适合在辽西和辽南的大部分地区应用。马铃薯单膜覆盖栽培技术适用于辽宁大部分地区,下茬可复种蔬菜、粘(甜)玉米等作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晋北春小麦单料生产效益低、面积下滑的实际,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可利用的优势,阐述了春小麦套种春玉米、春玉米套种向日葵、春小麦复种大白菜和春玉米复种心里美萝卜等四种立体种植模式的内容、技术要点、经济效益及适宜地区。这对晋北盆地春麦区实施耕作改制和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大葱复种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下茬栽大葱,比种大白菜、大萝卜、芸豆等作物效益高、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通过几年试验比较,摸索出了马铃薯与大葱复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辽北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晋北春小麦单料生产效率低,面积下滑的实际,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可利用的优势,阐述了春小麦套种春玉米,春玉米套种向日葵,春小麦复种大白菜和春玉米复种心里美萝卜等四种立体种植模式的内容,技术要点,经济效益和适宜地区。这对晋北盆地春麦区实施耕作改制和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套种区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确定商洛乃至整个秦巴山区不同马铃薯种植区域最佳地膜种类,以普通白色地膜,黑白地膜,全黑地膜和‘紫花白’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对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条件下马铃薯各生育期膜下地温变化、农艺性状表现、以及最终产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低热区还是在中温区,马铃薯现蕾期以前,普通白膜覆盖的各生育期提前、膜下10 cm地温较高,特别是在播种较早的低热区这些差异更为明显,但在马铃薯生长后期,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这些差异逐渐缩小;在最终产量表现上(以晚播点为例),普通白膜覆盖的产量2 286 kg/667m~2,黑白地膜覆盖的产量1 911 kg/667m~2,全黑地膜覆盖的产量仅有1 419 kg/667m~2,且3种产量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在马铃薯大田生产中,还应以普通白膜覆盖为主,在一些播种迟、温度较高、杂草较多的区域,可适当推广黑白地膜和全黑地膜。  相似文献   

6.
在河北二季作区早春种植马铃薯,同时进行大葱育苗,马铃薯收获后定植一茬大葱,每667 m2纯效益可达5 500~8 600元。其中6月中旬马铃薯产量2 500~4 000 kg,纯效益2 500~4 600元,大葱每667 m2一般产5 000 kg左右,每667 m2纯收入3 000~4 000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马铃薯可以在淡季供应上市,大葱可以补充秋冬季蔬菜淡季供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二季作区早春种植马铃薯,同时进行大葱育苗,马铃著收获后定植一茬大葱,每667m2纯效益可达5500~8600元。其中6月中旬马铃著产量2500--4000kg,纯效益2500--.4600元,大葱每667m2一般产5000kg左右,每667m2纯收入3000--4000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马铃薯可以在淡季供应上市,大葱可以补充秋冬季蔬菜淡季供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安定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定区马铃薯和玉米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大,玉米秸秆产量多,将玉米秸秆还田利用和减轻地膜污染有机结合,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旱作农业绿色发展。该试验充分利用安定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研究探索秸秆覆盖代替地膜覆盖的可行性,减轻地膜覆盖对环境污染的压力。通过将玉米秸秆粉碎覆盖在马铃薯种植垄面,与安定区常规种植模式黑色全膜覆盖及露地种植进行比较,研究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延长了马铃薯的生长期,为126 d,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延长8 d,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延长5 d,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提早2 d。虽保墒、保温效果不及黑色全膜覆盖处理,但提高了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和块茎重及单位面积产量,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处理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大薯率分别为7.5粒、0.78 kg、73.1%,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高0.4粒、0.05 kg、6.0个百分点,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高1.4粒、0.11 kg、11.9个百分点,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高1.7粒、0.16 kg、16.6个百分点;产量以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处理最高,为41 339 kg/hm~2,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增产5 163 kg/hm~2,增产率为14.3%,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增产9 072 kg/hm~2,增产率为28.1%,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增产12 539 kg/hm~2,增产率为43.5%。因此,在安定旱作农业区,秸秆粉碎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马铃薯双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试验示范,针对辽宁省气候特点,总结出了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技术。采用该项技术种植马铃薯,平均产量42 t/hm2,最高产量达75.87 t/hm2,产值可达7.98万元/hm2,效益明显高于地膜覆盖栽培。同时,实现早春提前供应马铃薯鲜薯,改善市场供求关系,防止低温和晚霜危害,为下茬作物的选择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该种植模式在购种、催芽、育大芽、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经多年引种试验示范,早熟菜用型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在张掖市城郊蔬菜区地膜覆盖种植,每公顷平均产量为37.5 t,最高产量可达67.5 t,每公顷产值为30 000~75 000元。在种植模式上,采用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或大小拱棚复种秋菜等,每公顷产值为45 000~150 000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复种指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包括:选地整地、种薯处理、施足基肥、根外追肥、适期早播、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浅灌勤灌、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止晚霜冻害及适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