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盆栽毛白杨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抗病诱导剂以不同配比制成的耦合剂施用于苗木根部,对根系活力及抗病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处理1外,其它处理的苗木根系活力比对照提高了6.71%~33.64%,根系活力最高达到14.34μg/g.h,比对照增加33.64%;于苗木旺盛生长期结束时测定生物量各指标,发现耦合剂使毛白杨苗高、地径、地下干重、总干重等指标均比对照有大幅度提高,幼苗生长更为健壮和迅速;用溃疡病菌对幼苗干部接种,测定了接种前后树皮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发现不同处理下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杉木抗炭疽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杉木抗炭疽病的机制,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各杉木无性系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的差异,与其抗病性无相关性;经接种后,抗病无性系的PPO谱带在6—18天内有所增加,酶活性也增强,酶谱第一区域保持稳定,POD酶带无明显减弱或减少。而感病无性系则相反。实验证明,20号无性系确属抗炭疽病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抗绕实蝇的沙棘无性系植株,分析不同抗、感植株间相关生化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抗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先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生测试验,筛选抗性植株,然后以抗、感沙棘无性系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在成虫羽化前和产卵盛期检测抗、感无性系植株相关化学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结果】1)通过林间调查果实受害率及开展沙棘绕实蝇产卵选择性试验,筛选出抗沙棘绕实蝇的沙棘无性系。2)在产卵盛期,抗虫无性系果实和叶片中总酚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敏感无性系,在果实中分别高出101.34%、50.21%和20.12%,叶片中分别高出121.22%、30.43%和40.68%。3)抗、感无性系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在2种无性系植株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抗虫无性系的酯类物质种类及含量显著低于敏感无性系,而醇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敏感无性系。4)抗虫无性系果实和叶片中非挥发性物质山奈酚含量明显高于敏感无性系,分别高出29.40%和40.80%;果实中异鼠李素含量较敏感无性系高出43.20%,而在叶片中的含量较敏感无性系低41.34%。5)产卵盛期,抗虫无性系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Chi)、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敏感无性系分别高出98.21%、25.03%和20.10%,在叶片中POD和PAL则分别高出33.40%和36.30%。【结论】抗、感无性系果实、叶片中化学物质及酶活性均存在较大差异,由此推测,沙棘体内抗虫相关化学物质和酶活性与其抗沙棘绕实蝇的能力密切相关。结果初步揭示沙棘抗虫无性系的生理生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沙棘抗虫性机制及开展抗虫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尾叶桉MLA无性系 (简称MLA)是扦插难生根无性系 ,尾叶桉U6 无性系 (简称U6 )和刚果 12号桉W5无性系 (简称W5)是相对易生根无性系。分别用吲哚乙酸 (IAA)、吲哚丁酸 (IBA)、萘乙酸 (NAA)处理MLA、U6 和W5插条后 ,各无性系插条体内的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活性呈现规律性的升高。在生根过程的不同时期 ,各酶的活性差异极显著 ,表明桉树插条的不定根发生和发展与POD、PPO、IAAO活性有密切联系。而IAA、IBA、NAA对不同无性系和不同的氧化酶活性的促进效果也有显著差异。讨论了生长素促进桉树插条氧化酶活性和不定根发生与发展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桉树对青枯病抗性与多酚氧化酶及其同工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对青枯病具有不同抗性的7个桉树品系叶和根内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带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桉树所有品系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根部,具有不同抗病性的桉树各品系之间其多酚氧化酶存在着显著差异。对青枯病抗性较强的桉树品系内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比抗病性弱的品系高。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电泳分析发现,不同抗病性的桉树品系之间,同工酶谱带在条带数及各条带的相对强弱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这说明与桉树对青枯病的抗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接种11个杨树品种和无性系,病菌在愈伤组织上的扩展速度、愈伤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幅度与各相应树种的田间抗病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出不同树种对溃疡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用愈伤组织测定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溃疡病菌接种11个杨树品种和无性系,病菌在愈伤组织上的扩展速度、愈伤组织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幅度与各相应树种的田间抗病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出不同树种对溃疡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从绛红褐链霉菌 YSSPG3发酵物中纯化获得抗菌蛋白 AMP,采用其稀释液喷雾或浸根诱导处理撑绿杂交竹苗,调查病情指数并测定杂交竹体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用抗菌蛋白 AMP(母液浓度为360.56μg·mL -1)的10,20,50倍稀释液叶片喷雾或浸根处理后,撑绿杂交竹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发病对照。经不同浓度抗菌蛋白诱导,植株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等抗性酶对杂交竹梢枯病菌有不同的响应。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叶片内各抗性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的处理上升幅度大。只诱导不接种及诱导后挑战接种,叶片内各抗性酶的活性与抗菌蛋白浓度呈正相关。POD,PPO,CAT 酶活性用浸根处理的时序变化幅度及同时期升高幅度大于喷雾处理,SOD,PAL的差异不明显。各抗性相关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抗病性在喷雾诱导处理中与 PPO,POD 和 CAT 活性相关性显著,在浸根诱导处理中与 SOD和 PAL活性相关性显著,说明抗性酶与病情指数的变化存在内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长白落叶松几种酶活力及在种源早期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不同季节测定了 8个种源长白落叶松 4种酶活力 ,分析了它们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 ,生长快的种源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力弱 ,抗坏血酸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强 ;生长慢的种源则相反 ,4种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速率密切相关。不同季节各种酶活力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似 ,且与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回归分析表明 ,过氧化物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 ,抗坏血酸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活力与长白落叶松生长的负相关性较低。初步研究表明 ,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可成为长白落叶松种源早期选择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滨海盐碱地枣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微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垦利县黄河口镇枣园的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下降。脲酶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43;脲酶与多酚氧化酶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为0.377;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多酚氧化酶与其他3种酶的相关性不大。土壤酶与土壤养分、pH值、土壤微生物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脲酶与土壤养分、pH值和固氮菌、真菌、细菌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0.444以上;多酚氧化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相关系数较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pH值、纤维素分解菌和真菌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0.451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仁用杏树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年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华北地区主要经济树种仁用杏树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期问四种不同处理下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仁用杏树体各器官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整个年循环周期内呈规律性变化。叶中PPO活性整体水平在10月份最高;枝、干、主根、侧根中的PPO活性均以5月和3月极显著地高于7月和10月。(2)PPO活性与仁用杏树体的抗寒性、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有关,并可作为仁用杏树抗寒性的生化指标。(3)Cu、Zn两种营养元素通过影响PPO活性来影响仁用杏树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仁用杏树多酚氧化酶活性年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北地区主要经济树种仁用杏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期间四种不同处理下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仁用杏树体各器官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整个年循环周期内呈规律性变化。其中,叶中PPO活性整体水平在10月份最高;枝、干、主根、侧根中的PPO活性均以5月和3月极显著地高于7月和10月。②PPO活性与仁用杏树体的抗寒性、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有关,并可作为仁用杏树抗寒性的生化指标。③铜、锌两种营养元素通过影响PPO活性来影响仁用杏树生长。  相似文献   

13.
桉树对青枯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及同工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7个具有不同青枯病抗性的桉树品系的叶部和根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对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桉树各品系叶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根部。对青枯病具有不同抗性的7个桉树品系,其叶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对青枯病抗性较弱的F11和E13品系体内的过氧化物酶显著比其它抗性品系体内的酶活性低。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桉树对青枯病不同抗病性品系之间的同工酶谱带,在条带数和各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生防菌对烟草抗病性的影响,2012年,以对黑胫病抗性不同的高抗品种(云烟87)、中抗品种( K326)和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等3种烟草品种70天苗龄的实生苗为实验材料,在烟苗茎秆接种黑胫病原后施用该生防菌,于不同接种时期(0天、15天、30天、45天、60天、75天)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1)高抗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PAL、 PPO及POD活性水平皆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且前期增加速度表现为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后期PPO活性减小情况也符合以上规律。(2)高抗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MDA的含量增加速度明显低于各自的对照,前期MDA含量增加的速度和后期降低的速度均是感病品种>中抗品种>高抗品种。可见,施用该生防菌可通过调节抗性酶活性和MDA含量提高烟株对烟草黑胫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仁用杏树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仁用杏树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期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活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条器官PPO活性和SOD活性在不同生育期存在较显著的差异,PPO与SOD活性均与仁有杏树的生理代谢以及抗逆性有关PPO可作为仁用杏树的抗逆性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萧氏松茎象不同危害程度湿地松林地的枯落物及土壤物理性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及腐殖质层厚度对萧氏松茎象危害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枯枝落叶干质量和土壤含水量,枯枝落叶含水率和吸水率影响最小,即枯落物及腐殖质层越厚,枯枝落叶越多,土壤湿度越大的林区,萧氏松茎象发生越重。单因素分析表明:枯落物及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干质量和土壤质量湿度与有虫株率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萧氏松茎象有虫株率火炬松和马尾松林发生林地明显低于湿地松发生林地。与不发生林地相比,发生林地的土壤更湿润,土壤的保水能力更好,孔隙度更高,石砾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以铁线莲品种Clematis ( Andromeda)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 NAA)和吲哚丁酸( IBA)进行处理,清水作对照,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铁线莲的扦插生根能力和生根过程中POD、SOD、 PPO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为32.27%,明显高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插穗。铁线莲扦插生根过程中POD、SOD、 PPO酶活性也随扦插生根不同表现出升高或降低的动态变化,其中对照组插穗的酶活性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8.
白蜡无性系硬枝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白蜡无性系枝条在不同插穗株龄、基质、生长素种类、生长素浓度及处理时间4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条件下白蜡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过程中重要生根关联酶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9个处理组合中,以处理9(5~6年生雄株1年生插穗、纯沙+纯珍珠岩+蛭石混合基质、IAA、100 mg/L、处理2 h)最优。白蜡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形成期、不定根诱导期和不定根伸长期3个阶段,在生根过程中3种生根关联酶活性变化呈现规律性,不同处理间和各阶段3种酶活性差异显著,说明在白蜡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和伸长与这3种生根关联酶活性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结实量对其防御酶和蛋白酶抑制剂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植物营养与其抗性的关系,对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在不同结实情况下针叶内PAL、PPO、TI和CI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落叶松都表现为在结实量较少或无时,其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较高,且与结实量中等或结实量较多时的防御酶及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兴安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之间防御酶和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落叶松抗虫性的强弱与其结实量有直接的关系,但与种类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板栗组培过程中褐变研究初探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通过研究板栗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板栗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与培养材料的褐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酶活性高,愈伤组织褐变严重。但过氧化物酶(POD)与褐变的关系不明显。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抗坏血酸,以及培养于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培养温度,能够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减轻褐变程度,提高愈伤组织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