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盐城市2008—2018年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和低温冻害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盐城市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海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盐城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启动于1997年,2001年起全面推进。8年来,一场从农田到餐桌的绿色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已深深扎根于全市城乡人民心中,依据标准来生产、经营、消费农产品正在变成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有力地提升了农业产业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对接、融合。2001年5月,农业部刘坚副部长在听取盐城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情况汇报后评价说:“盐城市抓农业标准化抓在点子上,思路新、措施实,走在全国前列”。同年7月,江苏省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在盐城市召开,来自全省的100多位会议代表观摩了盐城市标准化现场,充分肯定了盐城市的做法,并向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3.
采用1981-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盐城市近38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8年来盐城市年平均温度、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变化趋势,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426℃/10年;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74、0.392、0.382、0.355℃/10年。盐城市降水量整体上呈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11 mm/10年,增加趋势并不明显。盐城市降水年际间波动起伏变化特别大,易引发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盐城市日照时数主要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117.52 h/10年。气候显著变暖,降水量年际间大幅波动以及日照时数显著下降均会影响到盐城市水热光资源的平衡性,进而对各类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作物病虫害造成一定影响。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及时应对异常气候变化,才可以推动盐城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江苏省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有巨大的潜在威胁,2005年在盐城市盐都区首见。丈中介绍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盐城市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了盐城市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促进农业生产工作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利用熵值法,对盐城市2006年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并应用ARCGIS软件绘制了脆弱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位于盐城市中西部地区的建湖县、阜宁县和盐城市区为农业洪涝灾害高脆弱性区;射阳县、滨海县、响水县、大丰市为中度脆弱性区;东台市为低脆弱性区。总体来看,盐城市西部地区的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明显高于东部地区。最后,从汛期降水量、地形和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2007年盐城市各月酸雨监测实况,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指导农业生产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0年盐城市气象干旱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盐城市气象干旱的气候特征,针对2010年秋旱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其对小麦、油菜、水稻等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提出防旱抗旱建议,以期减少旱灾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盐城市亭湖区粮食生产从2004—2014年连续11年获得了增产增收,分析了进一步制约粮食增产的原因。为创新增粮增收机制,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出盐城市亭湖区粮食单产进一步提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盐城市对农村的土地流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盐城市的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黑龙港地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8个材249个农户5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投入产出调查资料为依据,应用统计最大生产函数模型对小麦、棉花、夏玉米、春大豆、夏大豆生产的技术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益在5种作物中最高,其余依次为棉花、夏大豆、夏玉米、春大豆;技术效益总体上随投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棉花、夏大豆、夏玉米、春大豆的技术增产潜力分析为26.8%、39.4%、41.8%、45.1%和54.5%。  相似文献   

12.
孙瑞英  宁瑞斌  张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83-14384,14520
采用中国气象局《全国气候影响评价》的标准,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判断降水是否正常,对2011年全年和季降水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的利弊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属降水较多年份之一,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和春季降水均比常年偏少;旱情严重的农田主要分布在西部水浇条件差的县市。夏、秋季降水充沛,但降水时段过与集中,阴雨天气多,造成大部分地段田间积水或过湿,形成渍涝,导致秋粮作物成熟、收获期推迟;入冬前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土壤蓄墒充足,大部分小麦趁墒播种,出苗顺利,越冬期间土壤墒情适宜,对冬小麦的安全越冬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大同市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2℃,春季气温为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低值,夏季气温为次高值;年降水量418.9mm,比常年偏多5%,秋季降水量为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多项气象要素突破极值。冬春季持续低温致春播延期、作物发育推迟;夏季全市高温破历史纪录,阶段性干旱明显,局地冰雹及洪涝灾害偏多;秋季连阴雨天气造成涝灾及作物贪青晚熟,春季全市出现大范围大风沙尘天气,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较大的损失和影响,其中干旱、冰雹及洪涝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晋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肥运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是晋南的主要种植制度。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内氮肥分配(控制氮肥总量420 kg/hm2)对作物产量、农学效率和纯收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内氮肥分配量及比例显著影响作物产量、纯收益和氮肥的效率,冬小麦季施总氮55%(231 kg/hm2)、夏玉米季施总氮45%(189 kg/hm2)时,可获得最高的轮作总产量(13 026 kg/hm2)和最大的净收益(22 146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和利用率较其他分配方式均有提高,是晋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分配的适宜比例。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作物生长期间受春寒和夏旱的影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内的氮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较低,仅分别为4.6 kg/kg和20.8%。  相似文献   

15.
江南红壤丘陵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部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气候的基本特点有(1)水热资源总量丰富,光资源总量偏低;(2)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季和初夏雨涝,伏秋干旱,水热同季不同步,光温降水不协调;(3)光温降水的年际变率大,气候灾害多,农业生产波动性大春季。春季和初夏持续过量的阴雨洪涝对春播作物的立苗和生长不利,亦是导致该区冬季农业薄弱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6.
利用石岛地区1981—2010年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30年石岛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石岛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205℃/10 a的速度上升,除秋季外,春、夏、冬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33.4 mm/10 a的速度缓慢增加,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冬季降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有弊,灾害性天气和极端降水事件将有所增加,干旱和洪涝可能趋于增加,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刘帆  高萌  刘艳  吕阳 《农学学报》2022,12(5):65-69
根据2020/2021年度冬季(12月—翌年2月)咸阳市12个国家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比1959—2019年冬季的气候标准值,总结分析咸阳市2020/2021年度冬季的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主要农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咸阳市2020/2021年度冬季气温偏高、北部负积温不足、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期间阶段性出现了大范围低温寒潮、寡照等农业气象灾害,其中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大降水量突破或接近历史极值,总体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大于利;(1)气温偏高,有利于冬小麦增加分蘖,但小麦也得不到抗寒锻炼,易出现冻害;(2)北部负积温不足,使冬小麦和油菜对春季低温更敏感,也使果树休眠期推迟,降低苹果坐果率;(3)光照偏少,寡照日数多,大棚内温度低,大棚蔬菜生长受阻,出现生长减缓、落花落果,遇到寒潮天气时极易出现冻害,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4)冬季低温寒潮天气有利于杀灭虫卵,减轻病虫害;(5)2月下旬的首场透墒雨,增加了土壤含水量,为春季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晋中市平川番茄周年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远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7):676-678,692
为改变晋中市平川晚春及初夏番茄依赖外调的格局,根据晋中市平川常年气候的特点,确立了番茄周年生产的技术模式,即冬季温室栽培—冬春提早栽培—夏秋露地栽培3个茬口相嵌套的栽培模式。以这种模式进行生产即可达到番茄周年供应的生产态势,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以河北曲周为例,利用AquaCrop模型和指标评价法,建立了粮食作物生长环境要素(气象、土壤等)与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评价了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下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对水热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AquaCrop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的冠层覆盖度、生物量和产量,并能分析作物种植技术对水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2)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显著影响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在播种-拔节时期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3)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67和0.50,产量分别增加326和972kg/hm2。说明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可以影响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内对水热资源的利用以及提高作物的产量。本研究旨在为其他作物效率和理论潜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可作为冬小麦和夏玉米因干旱、冻害以及播种不及时等原因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为曲周地区的作物种植技术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积分回归原理,揭示作物生育期内以旬为时间单位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从而建立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动态统计评价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及时连续地对气候影响予以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可直接为农业生产进行跟踪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