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浙江临安发现危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的一种新害虫,经鉴定为小粒绒盾小蠹Xyleborinus saxesenii(Ratzeburg,1873)。山核桃上首次发现小粒绒盾小蠹危害,属新寄主记录。本文介绍了小粒绒盾小蠹的分类学地位、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寄主、地理分布及危害特点,并提出了加强管理、增强树势、药剂防治及生物防治等建议,为山核桃小粒绒盾小蠹防治提供意见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首次报道了危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的新害虫——黄须球小蠹Sphaerotrypes coimbatorensis Stebbing。介绍其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芳香木蠹蛾是危害薄壳山核桃的蛀干害虫,近年来危害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分析了芳香木蠹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发生规律、生物学习性、危害特征,提出了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核桃园咖啡木蠹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核桃园中,咖啡木蠹蛾是为数不多的直接危害结果枝的害虫之一.由于该虫防治较困难,且无法准确掌握防治时机,近年来危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通过对宁国市的山核桃主产区连续3年观察研究,现简要介绍咖啡木蠹蛾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的灵照山片区和徐家山片区的云南松林中设置调查样地29个,对切梢小蠹种群、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塔山自然保护区发生的切梢小蠹主要有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2种,在种群数量分布上以横坑切梢小蠹占优势,平均占78.30%。2种切梢小蠹同时存在于同一林分中形成交叉危害,对枝梢危害长度和树干危害部位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在切梢小囊蛀梢期及转干繁殖前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明确青岛崂山区小蠹种类,本研究对诱集到的小蠹进行分类鉴定,更好地丰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小蠹种类鉴定。[结果]鉴定崂山区的1种小蠹为小粒绒盾小蠹,隶属于象虫总科、小蠹亚科、绒盾小蠹属,该小蠹的典型特征为鞘翅自斜面前缘开始,沟间部具突起的颗瘤,由前向后略许增大,成为纵列,第2沟间部无颗瘤,与2017年吕坤鉴定的山核桃新害虫——小粒绒盾小蠹描述的形态特征一致。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ML树)显示,该小蠹样本与美国和东南亚小粒绒盾小蠹样本序列聚成一支。[结论]本文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的鉴定,明确该诱集到的小蠹为小粒绒盾小蠹并且该种在山东首次记录发现。此研究结果为小蠹快速DNA鉴定以及溯源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明确云南省切梢小蠹种群结构及变化规律,指导切梢小蠹的防控。[方法]在云南蠹害林区调查采样并鉴定切梢小蠹种类,比较20世纪90年代和2010年代石林、安宁、丘北3地切梢小蠹种群结构及变化情况。[结果]共有4种切梢小蠹在云南发生危害,其中,横坑切梢小蠹占发生总量的38.1%,云南切梢小蠹占36.6%,松芽小蠹占19.7%,华山松切梢小蠹占5.6%。小蠹种群结构90年代与目前比较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所占种群数量由20世纪90年代的92.1%减少到目前的42.7%,而横坑切梢小蠹由20世纪90年代的7.9%,迅速增长到目前的57.3%。[结论]在云南,经过20年种群演替,之前云南切梢小蠹一支独大危害松林的局面,已转变为云南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角力共同危害松林,预示当地松林尤其是云南松林正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况,结果为云南省切梢小蠹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新的科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采到小蠹虫29种,隶属4亚科15属,其中红松根小蠹Hy-lastes plumbeusBlandford、东北四眼小蠹Polygraphus sachalinensisEggers、中穴星坑小蠹Pityo-genes chalcographasLinnaeus、落叶松八齿小蠹IpssubelongatusMotschuleky、六齿小蠹I.acuminatusGyllenhal等为优势种,主要危害衰弱木、濒死木、枯萎木及风倒雪压木等,少数种类如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黄须球小蠹Sphaerotrypes coimbatorensisStebblng等危害健康树木。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类型的林分中,小蠹虫的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及时清除、集中处理风倒木是控制虫源,减轻危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研究了云南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的种间竞争,比较了2种松小蠹在其寄主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2种松小蠹在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的存在差异,并随着月份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横坑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细的松梢,而云南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粗大的松梢.2种松小蠹的其它蛀梢习性(危害梢的年龄、攻击部位、蛀道长度等)文中也进行了比较.结论,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树梢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  相似文献   

10.
云杉八齿小蠹可危害多种云杉。危害初期幼虫在寄主树干坑道内取食,树皮生长正常,针叶颜色正常;危害中期被害树干上可见小蠹羽化孔,树皮较易剥离,针叶开始变色;严重危害时被害树干树皮极易剥落,皮下可见小蠹和幼虫,或树木枯死,对云杉和木材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通过对云杉八齿小蠹的风险分析,其风险评估值R=1.85,在我国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1.
榆小蠹是阿勒泰平原地区榆树及其嫁接品种上普遍发生的一种蛀干害虫,危害大、损失严重,给阿勒泰平原地区的绿化带来了极大损失。近年来,笔者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了榆小蠹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状况,并进行了许多防治实践,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本文结合榆小蠹防治实践,阐述了榆小蠹在阿勒泰地区危害状况、发生原因、发生规律以及主要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山松大小蠹的危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松大小蠹又称黑山松大小蠹或落矶山松大小蠹,是北美西部危害最严重的小蠹,也是最严重的森林害虫之一,近年来在美国和加拿大周期性暴发成灾。主要介绍山松大小蠹的危害症状及危害性,生物学习性,气温、寄主、天敌、信息素对其种群的影响,与共生真菌及其他小蠹的关系等生态学习性。同时对山松大小蠹大发生原因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黑山大小蠹(Dendroctonus ponderosae)和波缝重齿小蠹(Ips pini)危害同一株扭叶松时,前者主要危害树干的下部,而后者主要侵害已受黑山大小蠹危害林木的上部树干。对受害林木树皮表面羽化孔的调查表明:两种小蠹虫羽化孔的数目呈明显的负相关。室内段木接虫试验表明:同时接种两种小蠹虫,黑山大小蠹子代的数量明显下降。交叉接虫,波缝重齿小蠹子代的数量随接虫时间的延迟而降低。在林间用外激素引诱波缝重齿小蠹侵害黑山大小蠹的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松树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的危害十分严重,已经对全省533万hm^2松林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该文回顾了云南省松纵抗切梢小蠹危害的历史和现状、危害的特点、成灾的原因、开展大规模治理的有利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照新的思路对松纵坑切梢小蠹进行工程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危害核桃的小蠹种类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辽宁省核桃栽培区危害核桃的黄须球小蠹,小咪小蠹,核桃咪小蠹,小粒材小蠹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条脊材小蠹和小粒材小蠹在云南省普洱市桉树上的分布与危害;调查出了2种桉材小蠹的寄主和分布新记录;初步查清了2种材小蠹成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云南松切梢小蠹发生有代表性的云南松林中采用漏斗状诱捕器和饵木堆在切梢小蠹梢转干高峰期 ,在目测踏查无切梢小蠹发生危害和切梢小蠹发生危害轻两种不同发生程度的云南松林分中使用漏斗状诱捕器和饵木堆两种方法对切梢小蠹是否发生、发生危害程度能进行有效的监测 ,两种方式的监测有效率均达 10 0 %。在无切梢小蠹发生危害和切梢小蠹发生危害轻的两种云南松林分中诱捕器监测准确率分别达 70 %和 6 0 %以上 ,监测有效半径为 30m ,安置方式为每 35m× 35m置漏斗状诱捕器 3套 ;饵木监测准确率分别达 80 %和 70 %以上 ,监测有效半径为 2 0m ,安置方式为每 30m× 30m置饵木堆 3堆 ,每堆 12根饵木按 #字型排立。两种方式的监测效果均高于人工目测踏查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陕西省秦岭沿线各栗区,发现大量板栗幼树枯死,经调查是6种小蠹2种长蠹的危害所致,其名称如下:①瘤胸材小蠹 Xyleborus rubricollisEichhoff②光滑材小蠹 Xyleborus germdnusBlandford③削尾材小蠹 Xyleborus mutilatusBlandford④端齿材小蠹 Xyleborus opicalis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Pityogenes conjunctus Reitter、六齿小蠹、落叶松八齿小蠹、十二齿小蠹、红脂大小蠹、迹地吉丁、巨胸虎天牛、双条杉天牛、烟角树蜂、臭椿沟眶象等在承德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移栽大树的危害特性。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陆良县遭受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云南松林为样区,应用NOAA/AVHRR、LandsatTM、CBERS-1 CCD和EOS/MODIS 4种卫星遥感数据,对其受纵坑切梢小蠹的重度危害区和健康林分进行了光谱信息的分析。据此,初步提出了两种监测模型,差变率(DR)模型和灾害指数(DI)模型,可用于区分典型的云南松健康林分和遭受纵坑切梢小蠹重度危害的林分。表明若DR值较大,云南松林的健康状况较好;反之DI值越大,林分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