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5、7、9、12月对大力加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力加湖鲟鱼放养场浮游植物96个种属,密度255.54×10~4 ind./L,生物量14.166 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密度秋季最高为456.160×10~4 ind./L,生物量以秋季最高30.105 mg/L。多样性指数变化是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冬季>夏季>秋季>春季。全库总鱼产潜力527760 kg,总放养量2804800尾。  相似文献   

2.
根据桃林口水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着生藻类、水生维管束植物等鱼类基础饵料生物平均生物量和有机碎屑有机碳平均含量计算得出桃林口水库鱼产力为1 377.82t,单位鱼产力为55.11t/km2。桃林口水库鱼产力高有水库新建、鱼种无法自然繁殖、渔业管理无序和鱼种投放不足四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3.
武汉南湖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武汉南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在5个采样站鉴定出浮游植物67种,隶属于7门24科43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28种),金藻门最少(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489×106ind./L,秋季最高为2.979×106ind./L,夏季最低为1.949×106ind./L;平均生物量为7.94 mg/L,其中隐藻生物量最高,为2.33 mg/L,甲藻和金藻最低,分别为0.06 mg/L和0.01 mg/L;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5个采样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M argalef多样性指数较低,在1~2之间。  相似文献   

4.
1994年5月到10月和1996年5月到10月对关门山水库进行了鱼产力的调查。水库的饵料生物量分别是:浮游植物3.23mg/L;浮游动物0.95mg/L;水生高等植物450g/m2水生底栖动物40,3g/m2。水库的鱼产力为217.29kg/hm2,其中浮游植物鱼产力129kg/hm;浮游动物鱼产力58.2kg/hm2;水生植物鱼产力18kg/hm2;底栖动物鱼产力12.09kg/hm2。毛初级生产量48.01卡/m2·日;净初级生产量11.79卡/m2·日。合理利用途径是:充分利用水域自然饵料和优越的水质条件,突出本地区冷水鱼类的优势,以养为主,增殖、养殖捕捞相结合,提高鱼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以达到合理利用水域资源形成高产、高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东港湖浮游植物主要有47种,隶属于7门38属。优势种春秋季为绿藻和硅藻,夏季为黄丝藻,冬季为甲藻。浮游植物数量秋季最多(232.45×104个/L)。生物量冬季最高(3.664mg/L.)叶绿素a夏季最高(5.35ug/L)。初级生产力夏季最高(3.13gO2/m2·d)。光和效率夏季最高,种群兴起春季最盛。湖水属中营养型。浮游植物提供的滤食性鱼产潜力为2.966万kg。  相似文献   

6.
蛤蟆通水库底栖动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1,1994对蛤蟆通水库底栖动物进行了研究。底栖动物共计42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占52.4%。密度为315.5个/平方米,水生昆虫占50.8%。寡毛类45.4%;生物量250.065g/m^2,软体动物占98.5%。密度,生物量季节变化的顺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全库底栖动物鱼产潜力为21301kg  相似文献   

7.
2017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对南湖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南湖浮游动物有48个种(属),年平均密度529.6 ind./L,年生物量平均值1.420 mg/L,夏季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冬季最低,其季节变化趋势都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鳙鱼产潜力为87.95 kg/hm~2,合理放养量176尾/hm~2。  相似文献   

8.
1998年对云龙湖水库的水生生物进行了监测。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25属、浮游动物29属、底栖动物16属。浮游植物数量225.3×104个/L,生物量0.772mg/L,春季以硅藻为主,占67.2%,夏季以隐藻为主,占56.8%;浮游动物数量40650.4个/L,生物量3.362mg/L,春季以轮虫为主,占81.6%,夏季以原生动物为主,占67.3%;底栖动物数量683.0个/m2,生物量6.763g/m2,水栖寡毛类占59.1%,水生昆虫占29.3%。云龙湖水库为浮游植物响应型中—富营养型水体。滤食性鱼类鲢、鳙的放养对水库水质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于2014年6-8月对渭河流域陕西段4座水库的浮游生物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测算了各个水库的鱼产力和鲢鳙放养量。结果显示,4座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共鉴定出8门40种属,密度为12.00×10~4~132.50×10~4个/L,生物量为0.394 4~2.767 0mg/L;浮游动物的密度为50~2 180个/L,生物量为0.205 7~1.852 0mg/L;初级生产力(水柱平均日毛生产量)为0.405 3~2.206 5mg(O_2)/(m~2·d)。基于浮游生物的鱼产力为鲢鱼32.55~230.70kg/hm~2,鳙鱼46.28~231.60kg/hm~2;基于初级生产力计算的鲢鱼产力为26.23~142.28kg/hm~2,鳙鱼为14.75~80.31kg/hm~2。各个水库鲢鳙的合理放养量分别为98.13~621.63kg/hm~2、48.83~249.54kg/hm~2。  相似文献   

10.
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4月到2008年8月对怒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分布和生物量先后进行了5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3种,隶属于5门,7纲,42科,其中水生昆虫是怒江流域鱼类饵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怒江流域42个采样点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分布从上游到下游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其密度和生物量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55~4...  相似文献   

11.
花园湖浮游生物调查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006年1月对花园湖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浮游植物59种,隶属于8门,平均生物量3.97 mg/L,优势种群为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浮游动物35种,隶属于4门19属,平均生物量5.65 mg/L。估算年鱼产力为587 584 kg。花园湖已进入富营养化中期。建议优化鱼类品种结构,实现由单纯追求产量向质量效益型渔业转变。  相似文献   

12.
2010年6-10月对江西省南昌市蒋巷镇太子河养殖水域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太子河有浮游植物5门、74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藻类总种数的48.64%),其次是蓝藻门(29.72%)和硅藻门(14.86%).10月的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其次为9月和8月,7月最少.浮游植物密度7月最高,为313×105个/L,其余月份浮游植物密度相差不大,变化范围为(79 ~ 101)×105个/L,蓝藻门微囊藻属是绝对优势种.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7月最低,分别为0.10、0.03,其余月份Shannon-Wiener指数范围为0.37 ~0.69,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10 ~0.18.综合分析浮游植物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太子河水体存在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对鲢鳙的鱼产力估算为12.675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澜沧江干流(中国境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探究其种类组成、现存量、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指数与生态分布特点,根据其流域特点,2011年5月28日至7月14日在干流从上游至下游共布设21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104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其中,硅藻门72种,占检出种类的69.23%;绿藻门15种,占14.43%;蓝藻门11种,占10.58%;甲藻门和金藻门各2种,分别占1.92%;裸藻门和红藻门各1种,分别占0.9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密度为20.280×104~95.064×104个/L,平均密度为41.5171×104个/L个/L,小湾库区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旧州最低;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33~0.87 mg/L,平均生物量为0.59 mg/L,漫湾库区的生物量最高,橄榄坝最低;硅藻门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占总密度的90.77%和总生物量的68.86%。澜沧江干流夏季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59~3.31,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均匀度指数为0.12~0.65,糯扎渡最高,小湾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48~3.18,旧州最高,糯扎渡最低。  相似文献   

14.
2011—2012年对漳卫南运河流域19个采样位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95种(变种),隶属于8门131属。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最多(159种),硅藻门次之(110种),再次为裸藻门(56种)和蓝藻门(49种)。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年平均值为2 167.2×104cells/L,夏季最高为3350×104cells/L,秋季最低为1221×104cells/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167×104cells/L;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平均值为25.96 mg/L,夏季最高为54.43 mg/L,秋季最少为6.33 mg/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1.09 mg/L。浮游植物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3.05~3.93,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14~3.4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0~0.62。结果表明,该流域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在夏季最高,春季次之。  相似文献   

15.
碧流河水库底栖动物及其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后对碧流河水库的5个断面、10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进行调察,采到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2种。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335.6个/m2,平均生物量为2.013 g/m2。寡毛类的数量最多,软体动物贫乏。克拉泊水丝蚓和羽摇蚊幼虫是该库的2个优势种。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简单、种类单一。还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其值为8.1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三道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渔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2008年4月调查并分析三道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水库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渔产潜力.结果显示,该水库浮游植物有8门49属79种,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数为43 ~56,但种类组成相似;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有很大差异,秋季种类数最多,冬季最少.浮游植物年平均细胞数量为20.33×104个/L,年平均生物量为0.21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年均值为2.1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5,且冬季最高,秋季最低.根据浮游植物水质评价标准,三道河水库为中营养型.据估算,三道河水库浮游植物渔产潜力9 072.45 kg,单产为22.68 kg/hm2.  相似文献   

17.
1994年12月-1995年9月对温河水库进行了鱼产潜力调查及合理开发透明牟研究。浮游植物8门57属(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8.468mg/l,硅藻占47.3%;浮游动物36属(种),生物量平均为2.11mg/l,轮虫占71.2%;底栖动物16属(种),生物量平均为679.33g/m^2,软体动物占99.7%;水生植物13属(种),生物量平均为890g/m^2。温河水库鱼产潜为342.16kg/ha,其中浮游植物鱼产潜力为113.68kg/ha,浮游动物鱼产潜力为45.32kg/ha,底栖动物鱼产潜力为116.48kg/ha,水生植物鱼产潜力为66.68g/ha。鱼种总投放量为1596尾/公顷(79.83kg/ha)。综合开发的途径是:充分利用水域自然饵料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实行以养为主,增、养、捕相结合的方针,建成集繁殖、育种、商品生产为一体的渔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打虎石水库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等群落结构特征,对水体营养状况评价和水库鱼产力进行估算,于2018年5、7、9月对其浮游生物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打虎石水库浮游植物共57种(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22种,占38.60%,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7.5465×106个/L,平均生物量为3.11 mg...  相似文献   

19.
1990年3—12月对烟包山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生物量分别为195.9、148.8、426.3和28 601.7 kg/ha,估算总鱼产力为474.24 kg/ha。该湖属中一富营养型湖泊。提出了渔业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吴煌荣 《福建水产》2016,(2):112-125
根据2012—2013年在东山湾海域进行的4个季度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及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个季度航次调查共鉴定出鱼卵15种,仔稚鱼8种(含5个未定种),鱼卵平均密度为2.63个/m3,仔稚鱼平均密度为0.50ind/m3。共出现游泳动物269种,其中鱼类种类数最多,为202种;从季节分布来看,夏季游泳动物种类数最多(161种),冬季最少(62种);从平面分布来看,夏季5号调查站位游泳动物种类数最多(95种),9号调查站位最少(12种)。本次调查,游泳动物重量资源密度平均值冬季最高(1 246.98 kg/km2),春季最低(372.68 kg/km2),尾数资源密度平均值春季最高(36.04×103ind/km2),冬季最低(11.25×103ind/km2);4个季度月优势种均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全年游泳动物重量密度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丰富度指数d均值为3.49,均匀度指数J'均值为0.64,单纯度指数C均值为0.23;全年游泳动物尾数密度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丰富度指数d均值为7.09,均匀度指数J'均值为0.70,单纯度指数C均值为0.18。与历史资料相比,本次调查鱼卵仔稚鱼密度四季均值较高,游泳动物种类数较多、重量和尾数密度四季均值较大、物种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