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2013年内蒙古地区的农户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从农户微观层面对影响农户粮食生产及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蒙古粮食产出对土地、劳动、常规性物质投入均已缺乏弹性。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农户粮食生产存在技术效率损失;而改进生产要素质量,尤其是灌溉、农机,实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鼓励和引导家庭收入非农业程度较高的农户流转土地,培养职业农民对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出增长的关键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转型期中国耕地资源的经济供给无法同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与要求相协调,这就使中国面临着粮食安全问题。本文基于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在对转型期中国黄河流域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与技术效率测度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产出规模效率和粮食生产资源配置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制约黄河流域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主导因素是产出规模效率。因此,中央政府应采取必要措施,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最大程度地发挥粮食生产规模效率;同时还应根据市场化进程中粮食生产所表现出来的区域特征,适时做出进一步激励粮食生产、最大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安排,稳定山东粮食生产率,改善和提高河南、河北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抑制内蒙古粮食低效生产状况。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12个盟市为研究对象,选择各盟市农村牧区发展指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牧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折存量、农村用电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油料产量、猪牛羊肉产量、羊毛产量、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绩效评价变量,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内蒙古各盟市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绩效做出评价,研究发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较好的盟市是通辽市和赤峰市,东部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绩效优于西部区.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马铃薯生产的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994-2013年内蒙古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标从区位优势、产品优势和比较优势变动趋势上测算和分析了内蒙古马铃薯生产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马铃薯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2.7、1.15和1.76;在十个主产区中,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排在第4,效率比较优势排在第5,在区内农产品中,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排在第1,生产效率优势排在第2,表明内蒙古马铃薯的区位优势和产品优势显著;从马铃薯生产的比较优势长期变化来看,2000年之前呈上升趋势,之后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出现波动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其它马铃薯主产区生产要素和条件的改善;内蒙古马铃薯近年来价格波动和旱灾多发;内蒙古马铃薯的仓储建设,营销服务和品种、质量整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冰雪旅游产业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冰雪旅游迅速发展,很多区域纷纷打造冰雪旅游产业来提升经济效益,然而冰雪旅游产业的效率如何?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文中选择运用DEA模型方法,以17个省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冰雪旅游产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水平比较低,只有黑龙江省、四川省、重庆市、天津市的效率值为1,达到了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最优化。同时把研究区域通过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分类评价,西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609,中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59,东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424,可以看出三个地区的效率均不高。最后针对各地区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开发冰雪旅游资源、实现冰雪旅游产业的多元化、打造区域冰雪旅游合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运用DEA模型,以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乡村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为投入指标,以农业生产总值、粮食产量、油料产量为产出指标,对1987—2014年黄土高原281个县(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694,处于中等水平,并且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较大;其变异系数高值(V0.250)出现在黄土高原北部和东部的部分县(市)域;(2)黄土高原纯技术效率主要表现为3种基本类型,其中高效率县(市)数量有所增加,并有向北部扩大的趋势;综合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二者共同影响,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大于规模效率;(3)该区农业生产规模效率值大于0.9,平均水平较高,分布也较为均衡。在2005—2014年期间,黄土高原大部分县(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以通过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4年初内蒙古农村牧区实地调研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内蒙古农牧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验证了这样一个问题:土地资源禀赋、兼业行为、家庭特征、社会保障、区域特征是否对内蒙古农村牧区农牧户土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承包地总面积、土地肥沃度、亩均农业补贴、非农业总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土地流转管制、社会养老保险等因素会促进农牧户土地流转;而土地合作组织、土地经营权调整等变量对农牧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牧区经营方式正在从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逐渐向联户、合作、家庭牧场、股份公司等新型牧区经营方式转变。这四类经营方式之间既有关联又有区别,通过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牧区经营方式变革的两种发展路径,即"个体经营-联户-合作社-股份公司"和"个体经营-家庭牧场-股份公司"。随着牧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内蒙古牧区经营方式的变革趋势将不可逆转,它将大力促进牧区草牧场自由流转,调动牧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对内蒙古牧业发展、牧区繁荣和牧民增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2017年四川省"粮改饲"试点县的新建青贮玉米示范区为例,采用能值分析方法与最新的改进DEA-EBM模型,探索性地将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投入纳入到统一的效率评价体系,对"青贮玉米+养殖"种养结合模式的产出效率进行评估分析,尝试发现试点中的潜在生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各示范区的综合效率差距明显,且78.57%的示范区非有效;所有综合效率非有效的示范区均处于规模效率非有效状态;纯技术效率无效的示范区的投入冗余主要集中于畜牧养殖资源投入以及工业能源与劳力投入。对此,文中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西部区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邰生霞  何桥  毕佳 《干旱区研究》2007,24(3):364-368
以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及阿拉善盟为研究区,针对这些地区自然生态的复杂性及存在的问题,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环境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及城市空气污染是该地区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生态问题,在西北草原牧区普遍存在,具有代表性.据此,提出了若干改善西北草原牧区环境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