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2007年,在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人工投喂、跟踪观察和解剖等方法对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的食物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再引入黑颈长尾雉选择的植物性食物有24科41种,取食部位有植物的花、果实、幼嫩的叶子和茎:动物性食物有蜈蚣目、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等4个目的昆虫。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禽》2005,27(4):52-52
由中科院、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江西省野生动植物研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日前经过对江西省宜丰县的官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野山鸡”——野生白颈长尾雉进行长达两年的跟踪考察后确认,这里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大白颈长尾雉种群分布地区,存活有1000多只野生白颈长尾雉。专家组成员之一,中国著名鸟类专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丁平教授告诉记者,野生白颈长尾雉又俗称“野山鸡”,  相似文献   

3.
皖南的白颈长尾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是一种珍稀的雉类。体形似雉,尾羽甚长,羽衣华丽,颈项具一白色羽圈,故称白颈长尾雉,为我国特产雉类,已被列为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此鸟数量稀少,分布范围较狭小,由于长期盲目猎捕,  相似文献   

4.
《中国家禽》2008,30(14)
新华网7月7日消息:环境保护部日前正式公布了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及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5.
以325.00~450.00 g的成年笼养白颈长尾雉为研究对象,对笼养白颈长尾雉(15♂,17♀)的24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测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白颈长尾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颈长尾雉疾病诊断、治疗和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宁  周伟  李伟  张庆  王学荣 《中国鸟类》2010,1(2):132-140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在中国云南的大中山呈同域分布.我们于2004年2月至4月在研究区调查这两种雉类的夜栖特征,并采用多重统计、生境套娃和栖息地分类树等方法分析它们对夜栖地的选择倾向.栖息地分类树的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从宏生境到微生境它们的栖树有着多项分离.两种雉类对至关重要的夜栖生态因子的需求和选择基本相同,这使它们能生活在相同的宏生境中.而空间要素,如栖树和地形特征的分离又避免了黑颈长尾雉和白鹇之间的竞争.就安全需求策略而言,黑颈长尾雉采用了"栖境隐蔽-易于逃逸型"的基本方法;而白鹇夜栖采用了"栖境隐蔽型"的方法.对于保温策略来说,黑颈长尾雉主要选择"适合植被环境-地形辅助型"方式,而白鹇选择了独特的"适合植被环境型"方式.  相似文献   

7.
2001年4月 12日,宁波市林业局会同宁波市动物园,在奉化市斑竹生态林保护区,把人工繁殖的8只白颈长尾雉放归自然。 白颈长尾雉属鸡形目雉科,留鸟,多栖息于海拔300~500米的低山地区,少数分布至海拔1000米以上。生境多样。多见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之中。由于受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白颈长尾雉的栖息地环境不断恶化,分布区域逐步缩小;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在自然养数量十分稀少,已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宁波市动物园自80年代开始,把白颈长尾雉的人工繁殖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每年拨出专项…  相似文献   

8.
绿尾虹雉的求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尾虹雉 (Lophophorus Ihuysii) 属珍稀雉类,仅分布于我国青海、四川、甘肃等省的部分狭窄地区,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之中。数量稀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北京动物园自1955年开始饲养绿尾虹雉,1972年首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产卵,1975年孵出雏鸟,并于1980年在世界上首次繁育成功。我们从1983年起,在郑作新教授主持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研究”中承担了“笼养雉类生物学研究”项目,对多种雉类的求偶行为进行了观察。就其求偶炫耀  相似文献   

9.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为中国特有的珍稀雉类和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砍伐森林、烧山垦植和农业侵占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造成栖息地的破坏、丧失和片断化,使白颈长尾雉面临着严重的栖息地片段化和生境丧失的威胁。为了保护白颈长尾雉这个中国特有珍稀物种,本文从栖息地、活动区、空间生态学、食性和繁殖学等领域对白颈长尾雉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其致危因素并提出了合理的保护建议,以期为白颈长尾雉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一起以眼炎、呼吸道症状及腹泻为主症的白颈长尾雉中,高比率分离到奇异变形杆菌。所得分离物具有较相似的药物敏感性,且表现出对小鼠较强的致死性作用及由雏伊莎公鸡人工攻菌造病成功。据此确认,奇异变形杆菌是引起本次白颈长尾雉发病死亡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论文主要分析了人工饲养绿尾虹雉低繁殖性能的可能原因。调节饲养方式例如建立合适的光照制度,配制营养水平适宜的日粮,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孵化或母鸡代孵的孵化方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等,是提高绿尾虹雉存活率和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也是未来绿尾虹雉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人工饲养条件下,绿尾虹雉群体的繁殖率低是个明显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绿尾虹雉低繁殖率的可能原因及提高繁殖性能的可行性措施。人工饲养绿尾虹雉长时间处于静栖状态,活动量少,接受日照的机会也少,未获得充分的光照也许是繁殖率低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不适的生活环境及成活率不高可能是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调节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光照可能是提高繁殖性能极其重要的措施;合适的温湿度条件、适宜的饲料结构及营养水平也许是提高绿尾虹雉成活率和繁殖率的基础;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绿尾虹雉繁殖性能也许可行。  相似文献   

13.
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日活动规律及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放归自然初期的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引入黑颈长尾雉放归自然初期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雄性:觅食40%,游走28%,追逐25%,警戒3%,静栖和其他的时间各2%;雌性:觅食65%,游走25%,静栖和其他各3%,警戒和追逐各2%。早晨下树后和傍晚上树前各出现1次游走和觅食高峰。  相似文献   

14.
一种性别的个体倾向于比另一性别的个体扩散到离出生地较远的地方,这种现象称为性别偏倚扩散.性别偏倚扩散现象在脊椎动物中很常见,对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一夫一妻制鸟类的扩散模式,然而有关一夫多妻制鸟类的研究和数据还是很少.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多态性DNA微卫星位点(105个个体和7个位点)和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63个个体)来研究白颈长尾雉的性别偏倚扩散模式.传统的观点认为,鸟类中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更具扩散性.与此不同的是,本文中两种遗传标记所得的遗传信息都表明,白颈长尾雉的扩散模式是雄性偏倚的.我们认为,在鸡形目中,不具群集展示行为的一夫多妻制物种更加倾向于雄性偏倚扩散模式.该推论与基于白颈长尾雉一夫多妻的婚配体制所得到的结果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白颈长尾雉的生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Swi-nhoe)分布皖南、浙西、闽西北,粤北;江西省见于武宁县、梅岭(南昌市郊)和井冈山。目前数量很少,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关于它的生态,国内未见系统报导。我们于1981年10月至1983年4月,在武宁县伊山、宋溪两公社和井冈山,对此种进行了实地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栖息环境武宁县地处赣西北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16.5℃,年降水量1477.7毫米,年日照时数1776.7小时,井冈山的自然条件类似武宁县,但气温稍低,降水量略大。白颈长尾雉喜地面生活,故又名地鸡。多栖于海拔300—800米的山谷阔叶林中。该地  相似文献   

16.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属雉科,英名为 Black-necked Bar-tailed pheasant 又叫地花鸡。体长雄鸟为960毫米,雌鸟约500毫米。本种主要特征是雄鸟冠羽橄榄褐色;上背栗色,下背和腰杂以黑白横斑;颈侧铜蓝色;腹和两胁均栗色。雌鸟的喉和前颈均非黑色或棕黄色;体羽一般为黄褐色以至棕褐色。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珍稀雉类的分布生境和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拥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和二类保护动物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等珍稀雉类。有关这些珍稀雉类的生态学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Anon,1976;Delacour,J,1977;Allen  相似文献   

18.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中国最大的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种群,数量约300~400头,还有金钱豹、云豹、白颈长尾雉、白鹇、狼、豺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多次科学考察研究的基础上,2004~2007年,桃红岭保护区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了桃红岭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其中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是首次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9.
珍禽养殖是我国养禽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保健、绿色已成为人们对食品追求的目标.环颈长尾雉属鸟纲鸟形目雉科雉属,其肉质细润、味道鲜美,日益被人们所喜爱.目前国内饲养的雉鸡大部分由我国的雉鸡亚种训化或杂交而来[1].大致分为3种,即华北雉鸡、东北雉鸡和美国七彩山鸡.因其与家鸡有相同的疫源和传播媒介[2],疫病防治措施也基本相同.但是其又有自身特点,在用药和常见病上与家鸡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中华鳖变质脂肪中毒的诊治许海峰邓建新郑雅卡阮文魁(广西梧州动植物检疫局,543002)吕春松(广西梧州乐农股份有限公司)中华鳖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水陆两栖珍贵经济动物。人工饲养中华鳖在中国正方兴未艾。由于人工饲养由野生转向人工化养殖,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