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番茄叶片常见异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包括叶片出现白色圆形小斑点、叶片发黄脱落、叶片出现皱缩卷曲、叶片出现褐色枯死、叶片出现轮纹状排列的褐色大斑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临夏地区一次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弱冷空气共同影响,2016年6月27日午后开始临夏州范围内出现强对流天气。15:34永靖西部出现较强回波,16:38永靖出现雷暴,16:50永靖县陈井乡出现冰雹,回波强度达到45 d BZ,17:03永靖出现15.8 m/s的大风。17:20临夏市出现雷暴,并出现14.7 m/s的大风,东乡出现18.5 m/s的大风,17:25临夏市瞬时风速最大达27.2 m/s,为有观测资料(1943年建立观测站)以来最大值。17:58广河出现雷暴,18:01康乐出现23.6 m/s的大风,18:26康乐出现雷暴。17:55和政县出现18.4 m/s的大风并出现雷暴。18:48积石山居集、18:49临夏县掌子沟、19:19康乐县巴松分别出现了冰雹。此次强对流天气对临夏州部分县市农作物、大棚等经济作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6月10日午后到12日夜间,兴安盟出现入汛后首场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造成突泉、科右中旗、科右前旗、扎赉特旗部分地区不同程度洪涝灾害。暴雨主要出现在科右中旗、突泉县、科右前旗中西部,乌兰浩特市、扎赉特旗西部和阿尔山市东部;大暴雨主要出现在突泉县西北部和科右前旗中南部地区,最大降雨量出现在突泉县宝龙乡154.5毫米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1951—2000年重大暴雨洪涝灾害中的6月特大暴雨资料,分析了我国6月特大暴雨特征。结果表明,50年中,我国特大暴雨4月仅出现2年,到6月迅速增加到出现32年。6月出现特大暴雨,大多发生洪涝灾害。6月特大暴雨20世纪50年代只出现4个省,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出现11个省(市、区),50年中,有14个省(市、区)6月发生特大暴雨。其中,江西有31个县(市、区)出现特大暴雨,湖北有24个县(市、区),安徽有17个县(市、区)。江西、湖北、福建6月特大暴雨在每个年代都有出现。江西每个年代出现2~4年,湖北每个年代出现1~4年,福建每个年代出现1~2年。四川在1962年及以后,湖南、贵州在1964年及以后,广东、广西在1966年及以后;河南在1971年及以后;江苏、北京分别在1989年、1991年6月出现特大暴雨;云南在1994年、1997年出现特大暴雨。掌握特大暴雨发生发展规律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常州市国家基本气象站2014年草温、地面温度、霜情月统计资料,比较分析其相关性,发现地面温度和草温和霜情的出现呈明显正相关。每天都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日最高出现在14h,日最低值出现6-7h,年最高出现在7月,年最低出现12月。  相似文献   

6.
古代表“茶馆”义的词语中,出现于唐代的主要有“茶坊”、“茶肆”,出现于宋代的主要有“茗肆”、“茶楼”,出现于元代的主要有“茶房”、“茶铺”,出现于明代的主要有“茶社”、“茶馆”,出现于清代的主要有“茶寮”.除“茗肆”、“茶房”外,其余到清代仍见使用,尤其“茶馆”一词虽然出现较晚,但却使用频繁.建国前后的现代汉语中,“茶馆”曾出现一定程度的垄断,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这些词语在口语中基本不多使用,而新兴的“茶吧”却在一定范围内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7.
胚龄 发 育 特 征1 原条和第一对体节出现2 出现羊膜皱褶、心脏跳动及血液循环3 羊膜完全覆盖胚胎,胚体转向左侧4 眼球着色,后肢芽大于前肢芽5 前后肢分别出现肘部和膝部6 喙形成,胎胎能自主运动,趾和指都开始分叉7 冠开始发育,出现卵齿8 羽毛原基出现,上、下喙等长9 胚胎具备鸟类特征,嘴已出现张开现象10 胚胎指部和趾部都已完全叉开,趾部末端出现爪11 冠齿清晰可辩,尾部出现绒毛,眼睑呈椭圆形12 眼睑几乎闭合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农机具在农村的广泛应用,播种机占农村农机的具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由于有些机手对播种机的使用与保养不当,对播种机质量和机器寿命有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减少使用的故障、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一、播种时常见问题1.播种不稳时。吸气管路出现问题。如吸气管路出现破裂、松动的现象等。通常吸气管出现问题的表现为吸种不够或者出现漏种,然而却不会无法吸种或漏种;排种盘出现问题,排种盘如果出现维护不当的现象,可能会出现锈蚀、变  相似文献   

9.
王康英  谢文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95-16396,16400
[目的]剖析红豆草水分生理特性,为红豆草的开发利用和耐旱特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了甘肃省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典型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红豆草营养枝(茎、叶、花)水势的日变化以及其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了含水率在各个时间段的变化情况,水势日变化与温度、湿度、光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试验表明,红豆草营养枝水势与温度和光照呈负相关,而与湿度呈正相关。当温度为最低值18℃时,水势出现最高值-0.193 3 MPa,最低温出现在早晚;温度为最高值30℃时,则水势出现最低值-0.650 0 MPa,一般高温出现在一天中的14:00~16:00这段时间。当光照出现最低值8.8 lx时,水势出现最高值-0.193 33 MPa;当光照出现最高值105 448 lx时,水势出现最低值-0.650 0 MPa。当湿度出现最低值45%RH时,水势也出现最低值-0.650 0 MPa;当湿度出现最高值61%RH时,水势也出现最高值-0.173 33 MPa。一天中含水率高值出现在早上8:00、中午12:00、晚上20:00,低值出现在16:00~18:00,为74.37%~74.59%。[结论]红豆草营养枝水势与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水城县国家站1961年至2015年的雨凇观测数据,对水城县55年以来的雨凇天气灾害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水城县年平均雨凇日数约为20d左右,近55a来在1984年出现雨凇天气最频繁,共有52d都出现了雨凇天气。2、55年最低温度出现在1999年,当年出现雨凇日数为10d。 3、水城县雨凇灾害天气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1—2月出现的雨凇天气次数较多,3月也有雨凇天气出现,4—10月基本没有发生雨凇灾害天气,11月和12月相对较少。 4、从1996年开始,水城县出现雨凇的日数呈上升趋势,但是在1961—2015年期间,水城县出现雨凇天气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不是很显著;5、在过去55a中分别在1994年、1997a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4年左右出现雨凇日数开始突变。  相似文献   

11.
李赫 《现代农业科技》2019,(21):180-181
通过对辽宁省各市蔬菜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评价与分析可知,土壤pH最小值出现在丹东东港市龙王庙采样区,最大值出现在辽阳市辽阳县采样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最小值出现在鞍山千山区采样区,最大值出现在铁岭西丰县采样区;有机质含量最小值出现在锦州凌海市采样区,最大值出现在辽阳太子河区采样区。本溪、辽阳、盘锦和铁岭市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高,更适合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2.
1、污染原因1)灭菌不彻底这一原因导致污染发生的特点是污染率高、发生的早,常在菌丝培养3~5d后出现,污染出现的部位不规则,培养料的上、中、下各部均出现杂菌。2)接种物带有杂菌接种物带有杂菌,再扩大到新的培养料上必然会出现成批的污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水城县国家站1961—2015年的雨凇观测数据,对水城县这55年的雨凇天气灾害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水城县年平均雨凇日数20 d左右,近55年来在1984年出现雨凇天气最频繁,共有52 d都出现了雨凇天气;55年最低温度出现在1999年,当年出现雨凇日数为10 d;水城县雨凇灾害天气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1—2月出现的雨凇天气次数较多,3月也有雨凇天气出现,4—10月基本没有发生雨凇灾害天气,11月和12月相对较少;从1996年开始,水城县出现雨凇的日数呈上升趋势,但是在1961—2015年期间,水城县出现雨凇天气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不是很显著;在1961—2015年中分别在1994、1997、2007、2009、2010、2014年左右雨凇日数开始突变。  相似文献   

14.
刘万珍 《新农村》2006,(6):26-26
农药性皮炎,是农药对人体皮肤的化学刺激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一般在接触农药后1~2天内出现症状,个别的人可出现速发性炎症。其主要症状:体表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斑疹、水泡、肿胀、奇痒,严重者会出现局部糜烂、疼痛感,少数患者伴有发烧、呕吐、恶心等。为防止农药性皮炎的发生,在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8月,文登区大水泊镇水貂养殖户饲养的水貂零星出现了以颈部和颌下发生肿胀、呼吸困难、食欲废绝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临床诊断,结合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水貂克雷伯氏菌病。1临床症状主诉:发病貂初期出现食欲减退、废绝,之后全身出现小脓疱,尤以颈部、颌下出现较多。发病貂在咽喉部皮下出现脓疱,并顺颈部向下蔓延,达到肩部后破溃流脓。严重病例后肢麻痹,步态不稳,多数病貂出现症状后2~3天内死亡。个别病例表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宁夏汉、回两个民族1571人(汉族888人,回族683人)的扣手、交叉臂、惯用手等三项人类左右不对称行为特征.结果显示宁夏扣手R型出现率是49.01%,L型出现率是50.99%;扣手R型出现率回族为49.78%,汉族为48.42%;男性为26.73%,女性为22.28%.交叉臂R型出现率是48.57%,L型是51.43%;R型出现率回族为48.46%,汉族为48.65%;男性为27.56%,女性为21.01%.惯用手R型出现率是90.20%,L型出现率为9.80%;R型出现率回族为88.73%,汉族为91.33%;男性为49.14%,女性为41.06%.扣手、交叉臂、惯用手三者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2—2013年白城市5个气象站的春季沙尘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沙尘天气、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呈现波动起伏状态,区域浮尘天气的次数较少,仅出现过3次,出现浮尘天气较多的年份正是区域沙尘天气和局地沙尘天气较少的年份;3月区域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4月、5月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各站平均每年出现沙尘天气的次数基本上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通榆出现的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乐清市1961—2010年共计5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对乐清市的雷暴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以及初终日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乐清市年平均出现雷暴日数为39.6 d,属多雷区,并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全年各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其中雷暴多集中出现在4—9月,以8月出现最多,l2月出现最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诸城市历年天气现象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方法]利用诸城市1958~2011年的逐日天气现象资料,采用曲线图、趋势图、频率等方法,对近54年诸城市出现的天气现象总日数、年平均日数、频率等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近54年诸城市共出现天气现象19种,总日数32 398 d;雪暴、烟幕、沙尘暴、极光、龙卷、尘卷风和冰针7种天气现象从未出现,露、轻雾、结冰、雨、霜、雾、雷暴、积雪、雪、大风10种天气现象出现较多,吹雪、飑、雨凇、冰雹、雾凇、霾、扬沙、闪电、浮尘9种天气现象出现较少;轻雾、雨等7种天气现象出现天数总体均呈递增趋势,露、结冰等12种天气现象出现天数均呈递减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当地具体预报起到指导作用,更好地为农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6—2016年三穗县地面气象观测站出现暴雨的降水资料,分析暴雨和大暴雨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分布特征,结合运用小波分析三穗县暴雨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三穗县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近31年三穗县暴雨总日数为67 d,年平均暴雨总日数为2.23 d;三穗县共出现暴雨日数64 d、大暴雨3 d。近31年三穗县暴雨日数出现了低→高→低→低的波动变化,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数出现最多,20世纪80年代和2010年后暴雨日数持平。三穗县暴雨多出现在4—9月,约占总暴雨日数的92.5%,集中出现在5—8月,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暴雨出现最少的为11月;三穗县出现大暴雨次数偏少,其中夏季出现频率较高。三穗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暴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高空槽、低涡、急流、中低空切变、地面冷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