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最大鲜花出口基地中国的云南省,有“植物王国”之称。这里气候受地形影响,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各种花木,一年四季都有。山茶、杜鹃、龙胆、报春、木兰、百合、兰花、绿绒蒿8大名花,在国内外久负盛誉。云南山茶花,史书称“奇甲天下”,以花大,色艳、耐寒...  相似文献   

2.
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有一著名的生态旅游避暑胜地“木兰围场”。“木兰”是满语哨鹿之意。“木兰围场”即哨鹿狩猎之所。“木兰围场”自古就是一处水草丰沛、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这里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史称“平地松林”。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玄烨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游牧地,设置了“木兰围场”,岁行木兰秋弥,且垂为“家法”。  相似文献   

3.
远去的虎     
在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境内(现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拨乡)月亮沟西山崖壁洞穴旁,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着“乾隆十七年秋上用虎神枪殪伏虎于此洞”,这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到“木兰围场”行围打猎、习武练兵时,用“虎神枪”在此洞击毙一只猛虎后命工匠刻下的。由此可见,虎曾经也是“木兰围场”的主人。然而,现在虎已经离“木兰围场”远去的无影无踪。从木兰围场地处大兴安岭余脉与阴山山脉交汇处推断,木兰围场曾有的虎应属东北虎。虎离此远去的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虎离此远去且无影无踪的原因是与清代“木兰围场”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木兰围场”就是一处水草丰沛、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我国辽、金时期,东至内蒙古林西,西至内蒙古多伦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史称“平地松林”或“千里松林”,曾作为辽、金皇帝避暑狩猎之所。清朝初年,康熙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北控漠北,南拱京师,左通盛京(今沈阳),右引察哈尔(今张家口)”的漠南“风水宝地”,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在此设立了“木兰围场”(“木兰”系满语,“哨鹿”之意;“围场”即为行围狩猎的场所),“岁行秋”。一位清朝状元在游历了闽粤、晋豫、...  相似文献   

4.
《国土绿化》2005,(11):I0002-I0002
湖南澧县艳洲水利电工程管理局建局10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单位所在地由建局之初的乱石荒滩变成了繁花似锦的大花园,昔日的荒山秃岭全部披上了葱茏绿装。艳电也先后被授予“省优秀事业单位”、“省优秀电站”、“省园林式单位”、“省文明标兵单位”和“全国水利企业”等荣誉。  相似文献   

5.
<正>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简称木兰林场),是河北省经营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滦河上游地区、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境内,北接塞罕坝机械林场,南眺京津冀腹地,既是京津冀地区稳定可靠的水源涵养地,又是护卫京畿生态安全的重要防风固沙绿色屏障,生态区位极为突出。60年来,木兰林场三代建设者积极响应“绿化祖国、拓荒植绿”的号召,  相似文献   

6.
一向都是清纯形象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木兰在这次的采访中同样保持了自己一贯的风格,白色的连衣裙让她看起来更加的清纯可人,粉嫩饱满的苹果肌又有中国女孩身上最本质的那种纯真。整个人的出现,仿佛夏季里的一个冰激凌甜筒般,甜蜜又清凉。木兰原名“费伟妮”,但这三个字似乎不是很好记,所以她找了个算命师傅,给她改了个名字叫“木兰”,据说这个名字很旺她。她和我们说:“一开始挺不适应,叫自己都没反应,后来才慢慢习惯了。现在只有很亲近的人,才叫我费伟妮。”  相似文献   

7.
倾国倾城中国牡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原产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花。 最早在1600年前东晋时期,牡丹已经形成了不同的观赏品种,牡丹花大,形美,色艳、香浓,花态雍容华贵,被誉为“国色天香”,唐朝对牡丹的尊崇奠定了牡丹在我国常盛不衰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t)为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该树种树姿挺拔,花大、色艳芳香,极为美丽,大树可孤植于草坪,是一种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现将其种子繁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著名“越剧之乡”浙江嵊州市城关镇下马村有这样一位农民,他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筹资金创办了国内首家民办木兰科植物研究所,建起了近万亩研究基地。近10年来,他培育的5万多株玉兰新品种已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落户,先后荣获“中国花木行业十佳企业家”、“中国木兰之乡创始人”、“全国绿化奖章”等殊荣。这位农民企业家叫王飞罡。经浙江省林业部门推荐,本刊封面人物评委会确定,王飞罡先生当选本期封面人物。  相似文献   

10.
一、木兰围场野生动物的变迁 “木兰围场”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自古就是一处水草丰沛、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其鼎盛时期面积达到10000多平方公里。辽、金时期这里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史称“平地松林”,曾作为辽、金皇帝避暑、狩猎之所。清康熙二十年(1681)玄烨帝巡幸塞外,设置“木兰围场”,岁行木兰秋弥。  相似文献   

11.
《河北林业》2011,(4):47-48
在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获悉,“中国最美潜力景区排行榜”活动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投票统计中。网上投票结果显示,木兰林管局“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入围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森林公园候选名单。  相似文献   

12.
素有“吉林省小江南”美誉的集安县,地处我省东南边陲,鸭绿江畔,气候温暖湿润,野生经济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一九八二年在这里发现了几种在我省分布较少和过去未见有记载的野生植物:天女木兰、盐肤木、八角枫便是其中的三种。现简介如下: 天女木兰天女木兰 Maqnol iaceae.Maqnolia Sieboldii K.koch(M.parv iflora Sieb.ez Zvcc)俗名山牡丹。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主要分布于辽宁省凤凰山、草河口,安徽省黄山,浙江省昌化。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
牡丹诗话     
“万万花中第一流,浅霞轻染嫩银瓯。”牡丹花雍容华贵,姹紫嫣红,幽香馥郁,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深受诗人们的爱戴和赏识。 牡丹花历来被诗人们所讴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十分喜爱牡丹花,他为牡丹作诗曰:“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艳灯煌煌。照地被开锦绣缎,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浓姿贵彩信奇艳,杂卉乱花无比  相似文献   

14.
冯志舟 《云南林业》2003,24(6):22-22
“木兰”通常泛指木兰科植物。木兰是最古老的一类高等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是研究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和起源的宝贵物种。木兰科植物全球有15属,约355种,我国有11属约109种。云南是其分布中心,有11属58种,其中有许多珍稀品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就有25种。木兰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的温带地区,但种类之多、资源之丰富仍以云南为最,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云南又以文山州、红河州、思茅地区为多。我国栽培木兰科植物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时期即有栽培木兰者,“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是楚国大诗人屈原《离骚》中…  相似文献   

15.
紫玉兰又名辛夷、木笔,为木兰科木兰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著名的观赏树种,栽培历史已达千年以上。紫玉兰不仅花大而艳美、花姿婀娜,气味幽香,且观赏价值高,蕾期采摘,置通风良好处阴干备用。李时珍在《本草纲  相似文献   

16.
宣威东山乡古木兰宣威市东山乡芙蓉村有一株滇藏木兰。当地人称“芙蓉树”、“大花树”。该树生长于北宋时期,树龄已逾千年。原高40米,清雍正年间因受火灾而倒,现存树体为倒后萌生。其高为19米,地径185厘米,冠幅直径19米。古木兰先花后叶,每年二三月间、小...  相似文献   

17.
<正>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是我省经营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1963年建立。60年来,木兰林场几代人接续奋斗,守青山、担使命,在塞北荒原打下了一片绿色江山。60年后的今天,木兰林场人初心不改,抓改革、护资源,二次创业,为社会努力创造更多生态价值,树起了中国森林经营的一面旗帜,争做新时代国有林场发展的新样板。木兰林场将森林资源保护好、培育好、利用好定位为国有林场二次创业三大主要任务,按照“生态立场、依法治场、文化兴场、人才强场、科技助场、共赢稳场”的思路,努力实现林场发展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18.
再造巫峡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巫峡位于三峡的腹心。 那里气候温和,森林茂密,植被丰厚,野果累累。 “巫峰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然而,50年代随着生态环境被破坏,这里变成了“山山和尚头,下雨遍地流,十年有九旱,滴水贵如油”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拟单性木兰属种质资源及其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单性木兰属是我国木兰科特有属,该属共5个种,其中峨眉拟单性木兰为四川蛾眉山特有种,国家一级濒危重点保护植物。本文概述了拟单性木兰属植物的繁育技术研究进展,同时重点介绍了峨眉拟单性木兰的资源概况、群落特征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崔文志  剪文灏 《河北林业》2012,(7):41-F0003
木兰林管局按照我省林业建设“增林扩绿”的总体要求。大力弘扬“感恩、奉献、求实、创新”的木兰精神.全面借鉴引入近自然经营和市场成熟理念,确定了“区域经营、综合治理、集中作业”的工作思路,采取“育、采、造、管”相结合的方式成流域全面经营,举全局之力加大后备资源培育力度。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封则封,开启资源培育新篇章。森林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