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Prout)及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grisescens Warren是我国茶树上最为重要的两种食叶性害虫,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是茶尺蠖Ectropis spp.幼虫期最重要的两种寄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这两种绒茧蜂的物种名称及形态差别,同时探明这两种绒茧蜂是否是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共有寄生蜂,本研究采集了我国8省22个地方的茶尺蠖或灰茶尺蠖幼虫,通过室内饲养获得两种绒茧蜂的标本,对标本进行形态鉴定;同时将两种绒茧蜂的COI基因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已知物种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从野生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中均饲养出之前报道的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两种寄生蜂;形态鉴定和分子比对结果表明,这两种广义绒茧蜂Apanteles spp.实为尺蠖原绒茧蜂Protapanteles immunis(Haliday,1834)和单白绵副绒茧蜂Parapanteles hyposidrae(Wilkinson,1928)。本研究明确了40多年前国内报道的茶尺蠖幼虫期的两种绒茧蜂Apanteles spp.的物种名称和主要形态特征,确定了这两种绒茧蜂是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共有寄生蜂,同时报道了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尺蠖原绒茧蜂。研究结果为今后正确判定本地优势寄生蜂物种进而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尺蠖绒茧蜂放蜂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的主要茶树害虫之一,而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则是茶尺蠖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天敌。为了寻找一条以虫治虫的新途径,我们在研究了茶尺蠖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1976年进行了小规模的探索性的试放,1977年又正式进行了放蜂试验,获得初步成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测定了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幼虫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功能反应可用Michaelis-Menten-Ⅱ型功能反应模型Na=AN0/(F+N0)拟合,一头纵卷叶螟绒茧蜂雌蜂在24h内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潜能A为10.7528头,寄主半饱和密度F为14.3864头。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即随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数量逐渐减少。Hassell模型E=QP-m能较好地反映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拟合结果为:E=0.2956P-0.5890。  相似文献   

4.
寄主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在使用氰戊菊酯的条件下 ,小菜蛾抗药性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能力的影响。在杀虫剂作用下 ,用抗性寄主饲养的菜蛾绒茧蜂RRC品系对抗性寄主RRP品系幼虫的寄生率达89% ,寄主幼虫死亡率仅 5% ,比RRC对小菜蛾敏感品系SSP幼虫寄生时、或用SSP饲养的菜蛾绒茧蜂SSC品系对SSP寄生时的寄生率显著要高 ,寄主死亡率显著要低。表明杀虫剂存在时 ,寄主抗药性使其具较高存活率而给寄生蜂提供更多的寄主 ,有利于寄生蜂的繁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小菜蛾品系及蛾×蜂互作对供试小菜蛾幼虫的被寄生率及死亡率均有显著影响 ,表明小菜蛾抗性改变了其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寄生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的绒茧蜂已知3种: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 (Haliday)、粘虫绒茧蜂A.kariyai Watanabe及粘虫小绒茧蜂A.cirphicola Bhatnagar。 本期封面彩色照片为粘虫绒茧蜂,是我国北方粘虫幼虫期常见寄生蜂之一。成虫体长约2.5毫米,黑色,产卵于粘虫幼虫体内,随即孵化,取食粘虫体内物质,至寄主6龄老熟时,蜂蛆亦发育成熟,自粘虫体内钻出,同时吐丝做茧,呈白色丝绒状茧块。茧块大小及形状依叶面形状及位置不一,长约9—18毫米。每  相似文献   

6.
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幼虫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蜡螟的低龄幼虫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蜡螟绒茧蜂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螟绒茧蜂一生最多产卵68粒,平均45.85粒。蜡螟绒茧蜂卵产于寄主体内的位置多在1~4腹节;多数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龄幼虫,但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35和0.42。  相似文献   

7.
纵卷叶螟绒茧蜂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我国南方稻区广为分布,对它的作用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现将我们多年调查研究的结果报告于下。一、发生世代和各虫态历期 (一)发生世代 1.越冬目前仅发现纵卷叶螟绒茧蜂寄生于稻纵卷叶螟的低龄幼虫,未发现其它寄主。稻纵卷叶螟在本市不能越冬。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卵和幼虫也不可能越冬。围  相似文献   

8.
螟蛉绒茧蜂是寄生红花天料木(母生)主要害虫短梳角野螟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本文针对该寄生蜂开展其生物学、发育及寄生特性研究,采用室内测定结合林间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及研究螟蛉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实验室条件下,螟蛉绒茧蜂单雌寄生数量为9~24头,平均寄生20头;偏好寄生3、4龄短梳角野螟幼虫,很少寄生低龄幼虫,不寄生5龄幼虫;当寄生低龄幼虫且完成其发育时,羽化的成蜂都为雄蜂;当短梳角野螟2龄、3龄初、3龄末和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喜寄生3龄初幼虫,偏好系数为0.574 3;试验条件下寄生蜂的发育历期和个体大小随着寄主龄期的增大有所增长,相同温度下补充外源营养均可延长成蜂寿命。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螟蛉绒茧蜂防控短梳角野螟的林间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对寄主二化螟幼虫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 (Matsumura)寄生对寄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幼虫血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观察并测定了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引起二化螟幼虫血细胞数量、延展、存活、吞噬和包囊作用以及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显示,二化螟幼虫血细胞总数在寄生后1天即显著高于对照。其中,颗粒血细胞和浆血细胞在寄生后的数量变化均与血细胞总数变化相似,颗粒血细胞在寄生后3天、浆血细胞在寄生后0.5天起即分别与其对照差异显著,但两种血细胞在血细胞总数中各自所占的比例与对照多无显著差异。二化螟幼虫血细胞延展能力在寄生后0.5天受到显著抑制,此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同时寄生可增加寄主血细胞的死亡率。寄主幼虫血细胞的吞噬作用在寄生后2天起显著降低;包囊作用则在寄生后1天起显著降低。二化螟幼虫被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后,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但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说明,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使寄主二化螟幼虫的免疫反应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0.
弄蝶绒茧蜂Apanteles baoris Wilkinson,又名稻苞虫绒茧蜂,是直纹稻苞虫幼虫期寄生天敌的优势种.近年调查,稻苞虫各代自然寄生率一般为26.7-35.5%,最高达85.7%.稻苞虫幼虫被寄生后,食叶量减少28-63%,一般不结大苞,对抑制稻苞虫,减轻水稻被害程度作用明显.因此,1980年我们对此蜂的生物学特性作了进一步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稻纵卷叶螟幼虫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具有很高的保护利用价值。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国内已有不少报道。本文通过分析多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组建了稻纵卷叶螟绒茧蜂种群数量消长复合数理预测式。通过与该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功能反应的模型耦联,可以定量、动态地预测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效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菜粉蝶绒茧蜂在菜粉蝶幼虫体内的发育和寄主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L.)是菜粉蝶Pieris rapae L.幼虫重要的寄生天敌,其自然寄生率常高达90%以上。关于菜粉蝶绒茧蜂的生活史与有关的生物学习性,马萨逊(Matheson,1907)、长岛(Nagashima,1933)、毛斯(Moss,1933)和哈米顿(Hamilton,1935-1936)等曾先后有过报导。近年来,沙脱(Sato,1976、1980)对菜粉蝶绒茧蜂在Pieris属  相似文献   

13.
氰戊菊酯残留对菜蛾绒茧蜂成虫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测定了氰戊菊酯残留对菜蛾绒茧蜂成虫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结果发现,氰戊菊酯对菜蛾绒茧蜂成虫的毒力比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高10倍以上,因此可以肯定田间施用氰戊菊酯后,可以直接(喷雾)或间接(残留)杀死部分菜蛾绒茧蜂成虫。小菜蛾2龄幼虫LC_(50)剂量的氰戊菊酯残留显著降低了雌蜂的产卵量和供试小菜蛾幼虫的被寄生率,在氰戊菊酯残留存在的情况下,雌蜂的死亡率高于雄蜂,蜂子代存活率及性比显著低于对照。氰戊菊酯残留对菜蛾绒茧蜂的搜索行为也有显著的影响,雌蜂在叶片上停留的时间及用于搜索的时间均高于对照,表明残留对菜蛾绒茧蜂雌蜂的搜寻有刺激作用,但产卵寄生的发生次数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文中对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25±1)℃,以小菜蛾3龄幼虫为初始寄主,对过寄生后,小菜蛾幼虫内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的种内竞争进行了研究。当2头雌蜂同时寄生(10 min内)同一头寄主,2 d后几乎同时孵化的茧蜂幼虫总有一头1龄幼虫利用发达的角质化上颚攻击同类竞争者。当两次寄生间隔时间为24、48和72 h时,先寄生的茧蜂幼虫分别以86.7%,95.0%和96.9%的比例在发育中占据优势,1龄幼虫使用上颚将后孵化的初孵幼虫杀死,或直接攻击蜂卵致使包囊、黑化的发生,此时物理攻击发挥主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先寄生者释放畸形细胞、水解酶等生理抑制方式完全阻碍后产入的蜂卵的发育。当两次寄生间隔时间长达96或120 h,因寄主已不适合茧蜂的再次产卵寄生,致使过寄生率由100%分别下降为69.4%和60.7%;已发生过寄生的个体中,80.0%以上以先寄生者吐丝、结茧化蛹,后寄生者则伴随被过寄生寄主的死亡而不能完成发育。以上结果表明,当种内竞争发生时,菜蛾盘绒茧蜂可通过物理攻击和生理抑制两种途径排除同类竞争者,竞争结果主要取决于雌蜂2次寄生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25±1)℃,以小菜蛾3龄幼虫为初始寄主,对过寄生后,小菜蛾幼虫内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的种内竞争进行了研究。当2头雌蜂同时寄生(10 min内)同一头寄主,2 d后几乎同时孵化的茧蜂幼虫总有一头1龄幼虫利用发达的角质化上颚攻击同类竞争者。当两次寄生间隔时间为24、48和72 h时,先寄生的茧蜂幼虫分别以86.7%,95.0%和96.9%的比例在发育中占据优势,1龄幼虫使用上颚将后孵化的初孵幼虫杀死,或直接攻击蜂卵致使包囊、黑化的发生,此时物理攻击发挥主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先寄生者释放畸形细胞、水解酶等生理抑制方式完全阻碍后产入的蜂卵的发育。当两次寄生间隔时间长达96或120 h,因寄主已不适合茧蜂的再次产卵寄生,致使过寄生率由100%分别下降为69.4%和60.7%;已发生过寄生的个体中,80.0%以上以先寄生者吐丝、结茧化蛹,后寄生者则伴随被过寄生寄主的死亡而不能完成发育。以上结果表明,当种内竞争发生时,菜蛾盘绒茧蜂可通过物理攻击和生理抑制两种途径排除同类竞争者,竞争结果主要取决于雌蜂2次寄生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绒茧蜂以低龄幼虫在滞育的二化螟幼虫体内越冬。实验条件下还可寄生芦苇螟和荻蛀茎夜蛾。该蜂行两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雌蜂平均产卵119粒,在寄主体内的出蜂量与寄主龄期呈线性正相关,寄生在4龄寄主体内的发育速率最快,蜂体大小与寄主出蜂量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棉大卷叶螟绒茧蜂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棉大卷叶螟幼虫为寄主,对其幼虫期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卷叶螟绒茧蜂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蜂羽化高峰期为上午的6:00—10:00和下午的15:00—17:00;雌雄比为0.66:1;有92.6%的雌蜂当日交尾,且仅交尾1次;未交配的雌蜂也可产卵寄生,羽化成虫均为雄性。在17—33℃条件下,卷叶螟绒茧蜂成蜂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提供蜂蜜水时寿命从17℃的12d降到33℃的2d,而清水对照的成蜂寿命从17℃的6d降到33℃下的不足1d。卷叶螟绒茧蜂既可以产卵寄生致棉大卷叶螟幼虫死亡。也可通过成蜂的产卵器刺破幼虫体壁并吮吸寄主体液而致害虫死亡。对雌蜂的寄生和取食行为进行了观察描述。  相似文献   

18.
多杀菌素对菜蛾绒茧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对多杀菌素高抗的小菜蛾纯合子品系作寄主饲养菜蛾绒茧蜂,用多杀菌素田间推荐使用浓度(25 mg/L)分别处理处于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绒茧蜂,其中卵期和幼虫期通过处理寄主幼虫间接处理,并测定该药剂对成虫的毒力,系统观察该杀虫剂对绒茧蜂各虫期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与对照相比,绒茧蜂卵期或幼虫期其寄主受药后,可导致蜂幼虫死于寄主体内或啮出寄主的过程中,使结茧化蛹率下降43% ~56%,成虫羽化率下降19% ~33%,成蜂雌性比下降11% ~25%,而成虫大小、寿命和寄生力未受显著影响;在蛹期受药使成虫羽化率下降10%,成蜂寿命缩短,但对成虫寄生力无显著影响;对成虫24 h的LC99为4.31 mg/L。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可进入寄主作用于其体内的蜂卵和幼虫,或直接作用于蜂蛹和成虫,从而对绒茧蜂各个虫态产生显著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尤以对成虫高毒。  相似文献   

19.
绒茧蜂是多种农林害虫幼虫期的重要天敌,世界记录1300多种。我国大陆记述60种,台湾省27种。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分5个部分,综述了绒茧蜂对寄主的选择、寄主生理反应、环境与绒茧蜂的关系、种间竞争关系、杀虫剂对绒茧蜂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系统测报办法赵厚印,韦永保(安徽省广德县植保站242200)稻纵卷叶螟绒茧蜂是我省稻纵卷叶螟幼虫期的优势种天敌,在皖南主害代平均寄生率达28.6%,高的年份可达70%以上,是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主要制约因子之一。开展对这一天敌的预测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