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通过对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东湖、西湖、游船区及微湿地开展水质监测、样品采集及实验室测定,对比分析了汉石桥湿地各区域水质,结果表明:湿地总氮、总磷的去除率为92.3%、79.0%,汉石桥湿地每年可净化总氮43.79t、总磷4.00t;利用替代费用法,计算出汉石桥湿地水质净化价值为1 684.03万元。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循环净化杭州植物园玉泉观鱼池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湿地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采用中一欧合作设计的新型人工湿地循环处理杭州植物园玉泉养鱼池水,并对运行效果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6.43%;对总氮去除率为12.10%;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较差;总磷的去除率为32.28%,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46.5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为59.65%。湿地出水溶解氧浓度和入水相关不大;出水浊度和电导率比入水有明显降低。初步表明湿地出水可以代替地下水进行鱼塘水的更新。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上海市某镇3个以生物滤池-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根据该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T 1163-2019)进行处理效率评价。利用水质分析仪、分光光度计和质谱仪等仪器,结合国标公布的方法等,重点检测了3个站点进水、出水和排水中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溶解性有机质、重金属以及生物滤池填料中的生物量等指标。结果发现:3个站点的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61.87%、40.01%和50.02%;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4.56%、48.32%和85.65%;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89%、80.17%和80.52%,均达到排放标准。聚氨酯绵、卵石和石膏干粉三种生物滤池填料表面生物膜中TOC的含量分别为26.65%、2.29%和4.68%。排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这些研究结果表明,3种生物滤池-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均能有效去除农村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且聚氨酯绵填料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该文模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太湖西山岛上某农庄营建了1个柳树特色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3级慢渗带(垂直型)和1级表流湿地组成,总长度100 m,平均宽6.5 m。模拟农村实际生活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铵态氮(NH+4-N)等富营养盐浓度,人工配制污水累计290 t,在5 d内陆续灌溉到处理系统中,观测结果表明位于系统末端收集池中富营养污染物TN,TP,COD和NH+4-N(铵态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5.4%,99.2%,89.9%和95.4%,其中TP,COD和NH+4-N含量均优于或达到五类水标准。净化效率总体呈现出随着柳林处理级数的增加,污水的净化效率也增加;同一天同一级柳林湿地不同时间段出水中TN,TP,COD和NH3-N的浓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人工湿地是一种正在不断进行研究、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讨了人工湿地对水污染物的净化作用,研究表明:人工湿地用于污水的处理.对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固体悬浮物(SS)等的去除率均可以达到90%,对总氮(TN)也能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
王宠 《林业科技》2019,(3):59-62
以抚顺社河湿地4种常见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不同湿地植被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能力,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都能较好的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磷含量,试验组的去除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去除率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4种湿地植物对总氮含量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68%)>扁秆藨草(65%)>香蒲(62%)>针蔺(60%)>CK。对氨氮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扁秆藨草>香蒲>针蔺>CK,试验组均能较好的去除氨氮含量,其中芦苇的效果最佳。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最高,为77.64%,其次为:芦苇>香蒲>针蔺>CK,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7.
以东莞生态产业园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系统内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在高温期和低温期的污水净化能力,探讨了系统建成运行3年后,2013—2015年在固定水力负荷下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3年,净化能力保持稳定;相对于低温期,系统在高温期的污水处理效果不明显;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各单元的污水处理能力不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反硝化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表面流人工湿地相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各项水质指标值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当重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小黑三棱+杉叶藻+荇菜、水葱+睡菜+荇菜、菰+荸荠+荇菜和香蒲+睡菜+眼子菜等4种云南高原常见湖滨湿地植物群落作为试验材料在净化槽中进行水质净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TP(总磷)和COD(化学需氧量)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各植物群落对TP和COD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组(P<0.05);但不同群落之间净化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水葱+睡菜+荇菜群落对TP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其他3种群落(P<0.05),去除率达到94.72%,与该群落挺水植物水葱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植物群落能有效促进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各群落对TP和COD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32.73%~49.63%和14.76%~20.46%;湿地运行过程中,COD的去除效果存在不稳性和波动性。在湖滨带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适当增加挺水植物的比例,能有效促进湿地对TP和COD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人工湿地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是生态可持续的净水模式,以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湿地运行工况(进水时间、间隔时间、运行周期、水力负荷、湿地结构出水口高度及湿地植物)对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工况对COD污染物去除影响较小;随运行周期增加和间隔时间减小,TN的去除效率增加4.5%和13.59%;随水力负荷减小,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水体各项污染物能力都显著提升;人工湿地出水口由0m提高到1m,TN去除率提高超过50%;湿地植物对湿地系统净化水体氮素、磷素污染物去除率的提升贡献较小。垂直流人工湿地按最佳去除效果运行工况条件运行,TP、NH3-N和COD出水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采用李氏禾为挺水植物,通过人工浮床根系不同给氧条件调控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进行了净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4d的生长周期,根系贫氧条件有利于总磷(TP)的净化,比正常氧气条件下净化率提高8.76%,比富氧条件下净化率提高20.72%;但根系氧气条件的改变对总氮(TN)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净化作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