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宝宽 《农家致富》2007,(10):36-36
2006年江苏东台市城郊菜农在春大棚瓜果蔬菜清田后,利用遮阳网覆盖栽培莴苣116公顷,实现了莴苣堵淡增收。[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北京市郊大棚蔬菜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北京市郊4种大棚蔬菜样品中重金属残留,评价其质量状况。[结果]分析表明,北京市郊多数蔬菜样品的重金属含量都在评价标准范围内,个别区域Pb的单因子污染等级处于轻污染级和安全级。总体上,大部分蔬菜样品的综合污染等级属于安全级,个别区域蔬菜样品的综合污染等级已达到警戒级。[结论]研究区域内大棚蔬菜的重金属残留情况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孙丽  刘振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08-11209
[目的]为蔬菜大棚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TBQ—DL太阳辐射电流表对蔬菜大棚的辐照度时间和空间变化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蔬菜大棚内阴天和晴天辐熙度均呈单峰型曲线,阴天辐照度比晴天弱,阴天辐照度在14:00达到最大值,晴天在12:00达到最大值。阴天和晴天辐照度均随高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阴天和晴天大棚不同部位辐照度规律均是:上午东侧〉中侧〉西侧,下午西侧〉中侧〉东侧。[结论]在生产中,尤其是阴天较多的地区,应该更充分利用蔬菜大棚高层的光照资源。  相似文献   

4.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大棚中种植蔬菜,人为地创造了增温,保温条件,避过灾害性的气候,可加速生育进程,使蔬菜早熟,高产。但由于蔬菜生产周期加快,需肥量比露地蔬菜大,一般投肥量要高50%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利用MM5数值预报产品预测蔬菜大棚气温的技术方法。[方法]于2002年11月~2003年4月在武汉农业气象站,2006年2~4月在东西湖慈惠农场进行试验,观测项目为24 h大棚内温湿度,双层膜内温湿度,0、5、10、15、20 cm地温等。[结果]在试验观测的基础上,对武汉市冬季蔬菜大棚逐小时气温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影响蔬菜大棚气温的主要因子,结合MM5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技术方法,研究出蔬菜大棚逐小时气温预测技术,并结合常规预报对大棚内气温模拟模型进行修正。将通过模拟模型推算出蔬菜大棚24 h内的最高、最低气温与实际大棚中出现的最高、最低气温进行比较,蔬菜大棚中最高、最低气温预测的准确率达到68%。[结论]该气温模拟模型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大棚多层覆盖小气候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大棚多层覆盖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效应的研究分析 ,表明江苏盐城地区早春最适合的大棚多层覆盖栽培方式是大棚 小棚 草帘 地膜四层覆盖方式 ,早春大棚茄果类蔬菜四层覆盖栽培的安全定植期为 2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北方春季塑料大棚小气候月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盛楠  吴志强  闫立奇  肖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59-3560,3574
[目的]了解北方地区整个春季温室大棚内的小气候特征。[方法]选择佳木斯城郊的一农户家为观测地点,于2009年3月10日-5月30日观测棚内气温、湿度和光照强度,进而研究北方春季塑料大棚小气候的月变化。[结果]3-5月,与棚外最低气温相比,在夜间覆盖塑料大棚的棚内最低气温升高了7℃多。3-5月,大棚内的湿度明显高于外界,其中,3月,从17:00开始至次日6:00,棚内相对湿度基本都维持在100%;4-5月,棚内湿度虽然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外界。3-5月塑料大棚的平均光强透过率达50%以上,棚内光强高于喜温蔬菜的光补偿点和喜凉蔬菜的光饱和点的时间为6-8 h。[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农民合理安排春季塑料大棚农事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渭河川道区大棚水萝卜—番茄—甘蓝三层覆盖一年三茬栽培技术推广面积最大,作者分别介绍了水萝卜、番茄、甘蓝三种蔬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大棚蔬菜多层覆盖一年多茬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应对措施,包括备好防寒物资、巡检大棚保暖设施、擦拭棚膜、多层覆盖、大风降温等内容,以期为大棚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克  刁军  李志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42-9043,9143
[目的]研究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方法]利用沈阳沈北新区近38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并探讨气象灾害天气的应对措施。[结果]近38年来,沈北新区光照条件一般,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短(551 h),呈缓慢减少趋势,但降幅并不明显;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温倾向率0.371℃/10 a,冬季气温倾向率0.313℃/10 a,气温虽呈升高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大,让生产管理难以控制;较寒冷期(11~3月)历年降水量、阴天日数呈增加趋势,对蔬菜大棚生产影响较大;低温寡照阴天是该区冬季气候特点,对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不利,冬季增加取暖措施有望正常发展。[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沿海蔬菜双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得到应用推广,在肥力中等的滨海盐土上施用单一肥N、P、K,确立大棚西瓜生长所需的合理的技术,科学指导大棚生产,进一步增加蔬菜产能,实现蔬菜高效增收。  相似文献   

12.
蔬菜大棚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郭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87-4488
[目的]研究蔬菜大棚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方法]设计一种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智能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详细阐述了该系统温度采集、温度显示、控制系统、加热器控制电路等系统硬件的设计思想,改进了系统的控制算法,最后利用MATLAB进行系统仿真。[结果]采用模糊控制结合PID控制改进了系统的控制算法。仿真曲线说明该系统有较好的控制和跟踪性能,控温精度较高,还可以和上位机组成二级计算机控制系统,便于实现生产的集中管理。[结论]该研究设计的蔬菜大棚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良好,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造价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棚土壤盐渍化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棚土壤盐分动态变化,为合理利用大棚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测定了土壤pH值、盐分总量及主要盐分含量。[结果]大棚菜地土壤pH值低于露天菜地和一般农田土壤,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逐渐酸化。大棚菜地土壤盐分含量比相邻农田、露天菜地分别增加324.12%和253.33%,大棚菜地土壤Cl-与NO3-含量比相邻农田和露天菜地分别增加22.85%和109.56%,226.67%和318.76%。[结论]随着大棚蔬菜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盐分含量增加,尤以Cl-、NO3-含量增加最多,土壤发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14.
正冬天大棚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温度的影响,大棚蔬菜在不加温的情况下,采取一些常用而又效果好的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蔬菜正常生长。多层膜覆盖一层棚膜的保温性能较差,当外界气温低时,棚内为0℃左右就会出现冻害。因此需要多层覆盖薄膜来保证棚内温度。做到"三膜一帘"覆盖,即覆盖大棚膜、小棚膜、地膜、大棚上再加盖草帘,当外界气温降到-5℃,棚内一般也不会发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甘谷县设施蔬菜种植区农户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通过多层棚膜覆盖技术,实现了塑料大棚周年标准化设施蔬菜萝卜—番茄—甘蓝三层覆盖一年三茬种植生产模式。本文通过介绍水萝卜、番茄、甘蓝三种蔬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大棚蔬菜多层覆盖一年多茬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沙凌杰  邹艳红  刘宏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62-8363,8366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蔬菜中铅的风险评估结果的适应性.[方法]以文献报道的呈贡土壤、蔬菜铅数据为基础,用THQ法、%ADI法、HQ蔬菜法对呈贡蔬菜铅含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THQ、%ADI的结果表明,6年大棚和6年以上大棚已经不适宜种植叶菜类蔬菜;HQ蔬菜的结果表明,在6年以下大棚叶菜类蔬菜只能少量食入,而6年大棚和6年以上大棚的已经不可食入.全部结果显示,棚龄越长给其消费人群铅摄入的风险强度越大;儿童的风险强度大于成人.[结论]从计算结果、对ADI的贡献率和公式本身对蔬菜铅的限量看,HQ蔬菜法过于严格,THQ法略显宽松,%ADI法相对适宜用于叶菜类蔬菜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夏茭适宜的栽培模式.[方法]以双季茭白龙茭2号和浙茭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棚覆盖、小拱棚覆盖和露地栽培3种模式,分别考查分析不同模式对茭白萌芽、生长发育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利用大棚、小拱棚覆盖栽培,均可以提高早期温度,促进茭白萌芽,促进提早上市,提高市场销售价格.但小拱棚栽培保温效果相对大棚栽培较差.[结论]夏茭栽培以大棚、小拱棚覆盖栽培模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农家顾问》2013,(11):37-39
近年来.经过河南漯河市蔬菜科研人员和蔬菜科技示范户不断探索和研发.摸索出适宦当地气候特点的早春大棚番茄多层覆盖栽培技术。多层覆盖是指利用塑料大棚进行3层、4层或更多层薄膜覆盖.这样进行番茄种植.  相似文献   

19.
廊坊市郊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廊坊市郊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状况。[方法]按蛇行路线采取廊坊市郊大棚温室、露天菜地和林地土壤,对其土壤肥力、盐分积累及盐分离子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防治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进行探讨。[结果]廊坊市郊大棚温室土壤肥力水平属中等略偏高,但存在高氮、高磷、低钾现象。大棚温室土壤各养分含量均比露天菜地和林地土壤高。大棚温室土壤中的盐离子含量明显高于露天菜地和林地土壤,其含盐量已达盐渍化土标准。大棚温室土壤盐分以K+、Na+、Mg2+、Ca2+、HCO3-、Cl-、SO42-为主,其中Na+、SO42-积累量远高于其他离子。[结论]施肥不当及人为调控下的耕作管理措施是导致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保护地蔬菜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方法]在2003~2006年研究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循环的基础上,探讨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结果]蔬菜菌核病病菌多为核盘菌,在土壤中以菌核的形式越冬,形成第2年的侵染源。幼嫩果实较老熟果实容易发病。温度20℃左右,大棚相对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病菌发育,发病较重。蔬菜栽植密度过大和病田连作地菌核病发病较重。生态防治菌核病的措施包括深翻灌水、覆膜栽培、种子处理(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清洁田园、高温闷棚,均能控制病害的发生。1 000~1 500倍液的50%腐霉利、50%异菌脲、50%乙烯菌核利等可湿性粉剂对保护地蔬菜菌核病的防效较高。植株生长后期,仍要重点防治根茎部。[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菌核病病原菌的侵染循环途径,制定了以生态措施为主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