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福泉岔河国家湿地公园苔藓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以及物种鉴定,统计得出了该湿地公园苔藓植物有43科108属321种(包含亚种和变种),其中角苔类1科2属2种,苔类19科23属55种,藓类23科83属264种.该湿地公园苔藓植物优势科有青藓科、丛藓科、灰藓科、真藓科、提灯藓科、羽藓科、凤尾藓科7个科;优势属有青藓属...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赤水河源区域苔藓植物种类组成情况,对赤水河源镇赤水河源镇和以勒乡有关区域进行了苔藓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共采集到苔藓植物标本104号,经鉴定含苔藓植物28科,47属,78种,其中苔类植物7科,7属,8种;藓类植物21科,40属,70种。该区域优势科有6科,分别是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白发藓科Leucobryaceae、灰藓科Hyp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提灯藓科Miniaceae;优势属有6属,分别是曲柄藓属Campylopus、凤尾藓属Fissidentaceae、泽藓属Philonotis、青藓属Brahchythecium、长喙藓属Rhychostegium、真藓属Bryum。该区域苔藓植物藓类占优势,物种组成以近人种为主。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遵义市的盆景苔藓植物标本200号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遵义市应用于盆景的苔藓植物共17科48属104种,经分析丛藓科(Pottiaceae)、灰藓科(Hyp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为该区域的优势科,真藓属(Bryum),对齿藓属(Didymodon),青藓属(Brachythecium),麻羽藓属(Claopodium)和毛灰藓属(Homomallium)为优势属。进一步对其进行了区系地理组成分析,该区域盆景苔藓植物中温带成分最丰富,占总数的80%,总体性质是温带的。  相似文献   

4.
对乌江水库(龙塘坝区域)消落带苔藓植物作了调查,进行了标本采集和鉴定。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苔藓植物8科24属33种,丛藓科(Pottiaceae)、灰藓科(Hypn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小羽藓属(Haplocladium)为该区域优势属。  相似文献   

5.
苔藓植物是构成山地公园地被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表修复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以贵阳市山地公园苔藓植物为对象,研究了物种分布组成和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贵阳市山地公园苔藓物种丰富度较低,苔藓植物共 有 16 科 24 属 44 种,其中藓纲植物 14 科 22 属 41 种,苔纲植物2 科 2 属 3 种,优势种为齿边同叶藓 Isopterygium serrulatum 、疏网美喙藓 Eurhynchium laxirete 、悬垂青藓 Brachythecium pendulum等 9 种。不同基质上苔藓植物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土生苔藓群落最丰富,其次为石生苔藓群落,树生苔藓群落丰度最低;此外,基质及湿度是苔藓植物分布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苔藓植物用于岩石覆绿的可能性,对南京地区苔藓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观察其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状况,拍照并采集后逐一鉴定。调查内容包括生长的基质状况、接受光照时间、湿度状况等。调查共发现苔藓植物49种,其中24种为优势种,分属于丛藓科、真藓科、羽藓科、提灯藓科和青藓科。最为常见的为尖叶青藓和狭叶小羽藓,其次为扭口藓、真藓和鳞叶藓。根据其生长耐旱性能、基质状况、生长茂盛程度和室内水分胁迫等试验结果多方面综合分析,认为柔叶真藓、狭叶麻羽藓、狭叶小羽藓、宽叶美喙藓、尖叶青藓和深绿绢藓有很强的耐旱性能,是在南京地区适用于岩石覆绿的耐干旱品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太行山地区苔藓植物的资源调查,共采集标本3 000余号,经分类鉴定普查到28科253种苔藓植物;增补河南省苔藓植物新纪录属8属,新纪录种18种和疑似新种1个;根据普查结果,将太行山苔藓植物划分为9个区系成分和4个群落类型;进行了云台山园区苔藓植物优势科、优势属统计、单种科、单种属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盘山石生藓类植物及其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浙江中部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生环境33个样点152个样方的藓类植物及其环境因子,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影响该地区石生藓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发现:(1)33个样点共记录有75种石生藓类植物;其中,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为4个大科,含的种数分别为7、6、5和12种.含种数较多的属为灰藓属Hypnum、凤尾藓属Fissidens和青藓屑Brachythecium,分别含有5、4和5种;(2)海拔高度、水分条件和光照强度是影响大盘山地区石生藓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分析表明,海拔决定藓类植被的类型,进而影响光照、岩表温度和水分条件;石面光洁度对石生藓类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石面坡度与其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褔宝丹霞地貌地区苔藓植物进行了调查,采用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对其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发现:12个样地内苔藓植物共35科55属108种,其中灰藓科是最优势的科。对该区12个样地进行了4个α多样性指数的运算,结果表明:位于转龙山的样地3,种数和Dahl丰富度指数都是最高的,样地10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样地10中苔藓植物群落的复杂程度高,群落所含信息量大。样地9的种数、丰富度和多样性都是最低的。总体来说,岩石基质生境(石壁、河滩)的α多样性高于土壤基质生境(毛竹林、阔叶林)。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组成种类及其生物多样性,在4种典型植被类型中设置乔木、灌木、草本样方220个,调查获取研究区的植物种类,并运用植物多样性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内植物物种间的生物多样性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共有95科260属450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5种,苔藓植物2科2属3种,裸子植物4科6属7种,被子植物85科248属435种;典型植被类型中,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且分布均匀;乔木-灌木-草本三个层次中,草本植物的物种相对较多,且数量较大,生物多样性较高;灌丛和水生植被存在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外来物种入侵对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峨眉山水青树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在5个20 m×30 m样地中一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136种,隶属于66科、105属,其中被子植物59科、94属、121种,占总种数的88.97%;(2)群落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4层,乔木层优势种为水青树、稠李、疏花槭、鸡爪槭;灌木层主要由八角枫科、木通科、山茶科、禾本科组成;草本层主要由荨麻科、百合科、鳞毛蕨科组成;层间植物3种;(3)群落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排序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Pielou指数排序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4)群落中各层植物物种--多度变化趋势不同,其物种种类及其组成情况各异;(5)地理区系成分中,群落物种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56.84%,热带、亚热带分布次之,占总属数的28.43%。  相似文献   

12.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九峰国家森林公园的调查分析得知:(1)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139科,356属,484种,其中木本植物215种,草本植物269种,草本植物略占优势;(2)野生植物有95科,238属,314种;人工栽培植物77科,134属,170种,以野生植物占优势;(3)在科的组成上以小型科为主,物种数最多的科为禾本科,有31属38种;属的组成上以单种属和寡种属为优势,是本地区植物成分的重要组成类群;(4)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科级水平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热带性质,在属级水平上则表现出热带、温带成分并重的趋势,说明本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向温带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年至2022年在广东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动物调查,确认保护区的爬行动物有2目18科42属58种,包括龟鳖目3科4属4种、有鳞目蜥蜴亚目4科12属18种、有鳞目蛇亚目11科26属36种,显示黑石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IUCN受胁物种7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胁物种12种。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物种为绝对优势。其中,作为华南区代表成分的东洋型物种占53.4%;作为华中区代表成分的南中国型占44.8%。中国特有种5种,占比8.6%。保护区岛屿化趋势使区内多数爬行动物种群数量较小,生物多样性表现出一定的生态脆弱性,需加强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西藏色季拉山是西藏植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广泛的标本采集和鉴定,对该区蕨类观赏植物资源及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蕨类观赏植物18科23属46种,分别占该区野生观赏植物科、属、种的18.37%、8.46%和6.78%,其中单种科最多,占50.00%,寡种科其次,占44.44%,中型科无,大型科较少,仅占5.56%,与黄土高原、西藏其他地区的相似性程度最高;(2)该区东坡较西坡的蕨类观赏植物资源丰富,以林下、林缘、沟溪边、灌丛等生境的丰富度最高;(3)该区蕨类观赏植物地理分布共8种类型和1个分布区变型,温带成分优势突出,与北温带、旧世界温带、东亚都存在着联系,热带成分次之;(4)该区蕨类观赏植物以观叶型优势最为明显,占总种数的43.78%。研究结果将为该区蕨类植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5年7月至8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开展菌食性隐翅虫及其寄主大型真菌调查。采获菌食性隐翅虫标本共359头,经鉴定隶属于6亚科17属25种,两大优势类群分别为:前角隐翅虫亚科,6属9个形态种,占总标本数的56.2%;尖腹隐翅虫亚科,4属6个形态种,占总数的29.8%。共采集到隐翅虫寄生菌105号,隶属于10科14属26种,其中可食用菌16种,有毒菌7种,可药用抗癌菌8种;优势科为口蘑科和红菇科,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3.1%和19.2%。对4科主要寄主大型真菌中隐翅虫种类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口蘑科寄生的隐翅虫种类和数量都最多,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H’)和均匀度(J),其次为红菇科和小菇科;牛肝菌科中寄生的隐翅虫优势度指数(λ)最高,而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最低。本研究调查了卧龙自然保护区菌食性隐翅虫种类及其寄主大型真菌种类,为进一步研究二者的互作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开展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及区系成分研究,对合理保护植物资源和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区保护和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2014年最新调查结果,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分布植物有625种,隶属于13门124科357属,其中,被子植物门72科281属521种,裸子植物门2科4属8种,蕨类植物门3科3属5种,苔藓植物门14科18属21种,地衣植物门7科14属17种,藻类8门26科37属53种;大型真菌8目10科53属94种。  相似文献   

17.
在对广西上思十万大山进行野外调查和1000余份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报道了广西苔藓植物6个新记录属:白藓属(Leucomium Mitt.)、麻锦藓属(Taxithelium Spruce ex Mitt.)、拟绢藓属(Entodontopsis Broth.)、圆叶苔属(Jamensoniella(Spruce)F.Lees.)、异鳞苔属(Tuzibeanthus S.Hatt.)和疣叶苔属(Horikawaella Hatt.Amaka.),可为广西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于2011年7-8月和2012年9月对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昆虫区系进行调查,共采集到昆虫样本16目138科454种,根据所采集昆虫标本,从昆虫组成、昆虫地理区系成分以及不同生境对昆虫区系构成的影响3个方面对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昆虫种群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昆虫物种丰富,以鞘翅目鳞翅目为优势目,区内存在众多资源昆虫及保护种;选取鳞翅目作地理区划分析,其中以东洋种和广布种为主体,分别占50%和45.6%,古北成分只占5.6%;选取不同生境间的昆虫种群构成进行分析后,得出山地植被与湿地植被间昆虫组成存在差异,且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柴河林业局森林专业调查报告(非正式出版物)》种子植物名录,同时,结合样线法和标准地调查采集标本,罗列研究区域植物物种名录,通过Excel 2010软件统计分析,查阅《内蒙古植物志》等相关文献,对地理成分和区系组成按科、属、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柴河林业局全区所搜集到的高等植物(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约606种(不包括栽培植物)。其中,被子植物579种,蕨类植物25种,裸子植物2种。这些植物分属于82科299属,该区植物物种丰富。(2)柴河林业局植物主要分布类型为世界分布型、热带分布型、温带分布型,3个分布型包含属数分别为221属、8属、54属,该区植物区系主要为世界分布型,其次为温带分布型,极少数热带分布型。(3)柴河林业局植被较大科为菊科(Co mp o s itae)71种、禾本科(Gramine a e)54种、莎草科(Cyperaceae)37种、蔷薇科(Rosaceae)34种;优势科为菊科(Compositae)35属、蔷薇科(Rosaceae)16属、伞形科(Umbelliferae)12属、禾本科(Gra m ineae)28属、唇形科(Labia t ae)10属、十字花科(Cruc i ferae)14属、百合科(Liliac e a e)12属、毛茛科(Ranunculace a e)12属。(4)柴河林业局植被较大属及优势属为苔草属、蒿属、堇菜属、柳属;含单种属较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数据整理和分析,对黑茶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茶山保护区内共有苔藓植物33科74属223种,其中苔类植物9科10属15种,藓类植物24科64属195种11个变种2个变型;苔藓植物温带区系成分有26属,占该地区的74.29%,温带性质占有绝对优势,热带区系成分为2属,表明了一定的热带渊源;本区苔藓植物群落有4种类型,即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对保护区苔藓植物要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