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琳琳 《新农村(黑龙江)》2013,(20):262-262
樟子松耐寒性强,同时也是抗旱性强的树种,不苛求土壤水分和大气温度。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枝叶繁茂,防风固沙等作用,其耐贫瘠的特性表现的也很突出。樟子松是生长快的树种,且树杆通直圆满。且平均寿命一般达150-200年,有的多达250年。其生长速度快快,人工林6-7年后即可进入生长旺盛时期。是我省西部和西北部地区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的主要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2.
沙地樟子松的结实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红花尔基林业局所设样地10a间的调查资料,对沙地樟子松的结实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年度间球果产量的差异显著性和标准误差,确定了划分樟子松球果产量丰年、欠年及平年的标;住。采用这一标准可以得出:沙地樟子松连续两年为丰年或欠年的概率很小,但可连续两年为平年,这一结论可为采种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樟子松是欧洲赤松的一个变种,树冠挺拔、冠形美观、四季常青、树枝优雅秀丽,是城镇、工矿及庭院绿化的优良树种;樟子松耐干旱贫瘠,抗风力强,结实丰富,育苗容易,生长迅速也是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固沙林的一个重要树种。榆林沙地系陕西北部、毛乌素沙地的南缘部分,显著气候特点是:在4~6月间有明显的干旱与半干旱期,冬季降雪甚少。年平均降雨量415.4mm,但榆林的风沙大,水分的蒸发量大,有效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6.
赵建民 《新农村(黑龙江)》2013,(2):111-111
天然樟子松林15—20年左右开始结实,樟子松为常绿针叶乔木,树高可达30m。樟子松喜光、耐寒性强;耐旱、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根系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土壤。碳酸盐含量超过0.1%,pH值超过8,积水将使其生长不良。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榆林市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耐寒、耐旱的优良针叶品种,在降雨量只有400mm的沙地或荒山上都能适应,它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抗风抗虫作用强,因此在榆林市大力发展樟子松苗木,不但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而且对调整树种、林种结构,提高林木质量,增强防护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沙地的降雨量较低,能够种植的树木品种有限,而樟子松是能够在沙地生长的主要品种之一。樟子松具有极高的耐寒、旱性,同时樟子松的枝叶繁茂且具有较强的抗风作用,所以,榆林市投入在沙地樟子松的种植技术上的研究力度很大,樟子松的种植有利于榆林市绿化造林速度的加快。本文就是针对榆林市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沙地樟子松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区组样方方差法(BQV)和成对样方方差法(PQV)对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的空闻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沙地樟子松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集聚型,其天然林聚块之闻的距离为320~400m,为进一步研究樟子松的种群生长动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王彦 《新农村(黑龙江)》2014,(18):201-202
樟子松是耐寒、耐旱的优良针叶品种.在降雨量只有400毫米的沙地或荒山上都能适应,它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抗风抗虫作用强,因此在榆林市大力发展樟子松苗木,不但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而且对调整树种、林种结构,提高林木质量,增强防护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农业科学》2017,(13)
采用生态学方法,对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主要为林隙更新,密度为428~6 167株/hm~2,其次为单株更新、林缘更新;樟子松单株更新的可更新区域为北偏东、距母树有一定距离的扇形区域内,也是母树12:00后的树冠投影运行轨迹,大致范围为50°~120°;樟子松林缘更新的主要条件是有林缘扩展带,林缘更新密度为400~767株/hm~2;樟子松单株、林隙、林缘更新与母树树冠投影的运行轨迹关联较大,母树树冠投影为樟子松天然更新幼苗提供了庇护场所,坡向以东坡、东北坡、西北坡为最好,上腹、中腹更新幼树较多,这主要受温度、湿度、光照、积沙层厚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沙地樟子松抗旱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红花尔基林场现有樟子松纯林82000ha,长势良好。但1986年6月至1987年5月,出现了大面积枯死现象,20年生以下的天然林枯死率100%。作者按林分年龄、坡向、坡位、坡度取样,分析了土壤含水量,调查枯死现象与林地环境因子和立地条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证明,1986年的严重干旱使土壤含水量低于樟子松的含水量临界点,造成樟子松大面积枯死。1986降雨量为228.3mm,比年平均值334mm低105.77mm。在樟子松根系分布层中的含水量仅有2.288%~2.360%。郁闭度小或过大的林分因旱致死的多。天然林分因树木根系发育良好,其抗旱力强于人工林。混交林的抗旱力强于单纯林。20年生以下的林分旱死的多,10年生以下的林分旱死的更多。阴坡未发现受害的。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2004年开展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试验,结果显示:保护地容器育苗产苗率85%,大田容器育苗产苗率75%,保护地容器育苗产苗率比大田高10个百分点;同面积相比容器育苗的出苗量是露地的1.85倍。这说明在盐池沙地进行樟子松容器育苗是完全可行的。同时,保护地容器育苗节省土地,不受自然灾害影响,不需埋土越冬,出苗量大且苗壮苗齐,在干旱山区和沙化地区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章古台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沙丘的坡向是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质量的关键环境因子。半阴坡为樟子松天然更新提供了适宜的水分和光照条件,天然更新幼树株数极显著多于其他坡向。根据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潜力,将地形因子划分为3种类型,适宜天然更新类型:半阴坡;可持续人工促进类型:阴坡、平缓沙地、半阳坡,辅以整地、浇水等人工措施能更好地促进樟子松天新更新;天然更新不宜类型:阳坡。郁闭度、枯枝落叶层厚度、积沙层厚度、植被盖度等对天然更新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郁闭度0.3~0.6、枯枝落叶层厚度1~2cm、积沙层厚度>10cm、植被盖度>85%条件下,天然更新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高寒地区沙地樟子松冬季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直抗回填整地”和“塑料护苗筒坑整地”2种方法,在高寒地区干旱沙地进行樟子松冬季造林试验,不但可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延长造林季节,还使造林成活率较穴状整地高,春,秋造林成活率提高40%以上,保存苗成本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是陕北黄土高坡上固沙、造林,较为理想的常绿树种,因此掌握樟子松沙地育苗技术,对改善陕北地区生态系统的风沙治理,环境改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樟子松不同林型沙地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林沙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及微生物状况等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樟子松纯林与不同类型樟子松混交林土壤肥力的差异。选择土壤含水率、体积质量、最大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总量共11个指标,对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混交林土壤肥力均优于纯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