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着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2.
正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着改善。  相似文献   

3.
<正>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着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  相似文献   

5.
造林质量是造林绿化工程的生命线,事关绿化工程的成败。因此,如何提高造林绿化质量,提升国土绿化水平,成为林业生产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当前造林绿化工作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1整地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  相似文献   

6.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整地是在造林前改善造林地环境条件的一项重要措施,其是培育杨树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统筹兼顾造林地的立地环境,结合不同杨树种类的生长习性,采取精细、有效、适时等整地措施对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  相似文献   

9.
造林地的整地指造林前翻耕林地土壤的工序。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造林地环境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因此,正确、细致、适时整地,是实现人工林速生丰产的基本措施之一。本文试结合多年生产实际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讲,营林前造林整地的质量会对后期树林的生长产生直接影响,造林整地可有效改善造林立地条件、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以达到促进幼林生长、提高林木成活率及造林品质的目的。文章主要探讨营林前造林整地技术,并对造林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1造林前细致整地造林前细致整地可以起到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保持水土、提高造林成活率、便于造林施工和提高造林质量等作用。许多造林实践证明,细致整地可使幼林生产量提高20%~30%,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苗造林早期生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苗木类型和整地方式的马尾松幼林的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生物量和根系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容器苗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年抽梢高和生物量;整地方式对造林当年的马尾松幼林影响不明显,而对3年生的幼林树高和抽梢高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造林整地就是在种植树木前,对种植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相应的处理。其中包括清除原有土地上的一些其他植物,还有对土壤进行翻耕。造林整地的主要作用就是改善种植幼苗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树种的生长,提高树木成活率。该技术的使用对于造林工程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在我国的造林工程中使用的也十分广泛。对原有区域植被进行清除不仅仅使得树种可以获得更多的养分,还可以使雨水直接的落到地面上,增加土质的含水量,对于土质的肥力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详细的介绍造林整地技术,进而阐述该技术在提高造林成活率方面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提高人们对于造林整地的认知程度,促进我国造林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盐碱地伏秋整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前整地是改善造林地环境条件的一项重要的工序。正确、细致、适时地进行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人工林速生丰产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黑龙江省龙江县哈拉海等乡多年来在盐碱地上造林成果来看,盐碱地整地,应根据盐碱地类型、表土层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和排水  相似文献   

15.
钟德发 《北京农业》2014,(30):98-99
马尾松不同穴状整地试验结果表明:在Ⅱ类地立地条件下不同挖穴方式对造林成活率、水土保持及幼林生长效果有明显差异,一锄穴成活率最高,造林成本最低,表土流失量最少,但幼林生长后期较缓慢。中穴方式挖穴造林成活率虽然没有达到最高,但能符合造林技术要求成活率达90%以上,后期高生长和胸径生长最快,林木生长蓄积量最大,产生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6.
正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造林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  相似文献   

17.
造林整地就是在种植树木前,对种植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相应的处理。其中包括清除原有土地上的一些其他植物,还有对土壤进行翻耕。造林整地的主要作用就是改善种植幼苗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树种的生长,提高树木成活率。该技术的使用对于造林工程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在我国的造林工程中使用的也十分广泛。对原有区域植被进行清除不仅仅使得树种可以获得更多的养分,还可以使雨水直接的落到地面上,对于土质的肥力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榆林沙区原有防风固沙林主要以落叶乔木、灌木、半灌木等植物类型为主,防风固沙效益低下。引进常绿针叶树种樟子松,进行低效防风固沙林更新改造,提高防护效益。通过造林试验认为,樟子松造林成效的高低,核心是造林地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多少,水分条件好,造林成效就好,反之则差;不同植被类型造林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不同,按植被类型排列高低次序为无植被覆盖裸沙地>沙柳林地>紫穗槐林地>杨树林地>柠条林地>花棒与踏郎林地>沙蒿林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随着造林地植被覆盖率的增大而降低;对于造林地植被生长发育期而言,幼林和过熟林地的樟子松造林成活率比成熟林地的高。  相似文献   

19.
对羽叶山黄麻进行了苗木培育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苗期生长差异明显;育苗方式对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影响明显,大田苗造林成活率极低,塑料袋容器苗造林后缓苗现象明显,对伏旱季节的适应能力差;黑色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造林后能平稳生长,受伏旱季节影响不明显;直播造林苗分异明显,优势株形成后,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不同的整地方式和地面覆盖对成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对苗木地径生长影响明显,爆破整地明显有利于苗木地径生长;羽叶山黄麻用于岩溶峡谷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在松动土石坡可优先选用直播方式造林,在土层浅薄的石漠化灌草地块造林,可选黑色用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及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