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21,(5)
为加强对牛结核病的监测力度,保障钦州市牛养殖业,特别是奶水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广西钦州市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方法,在2018-2020年连续3年对辖区内牛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显示,3年累计检测牛6 005头份,其中肉用、役用、种用牛1 827头份,奶水牛4 178头份,牛结核病阳性率均为0%,表明钦州市牛结核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10):21-22
自2003-2016年连续14年,对延平区奶牛场奶牛布鲁氏菌病进行血清学检测,共检测奶牛血清151 111头次。结果显示:阴性牛151 047头,阳性牛64头,平均阳性率0.04%,并从2010年开始到2016年布鲁氏菌病检测全部为阴性,有效地控制了奶牛布鲁氏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5,(12)
牛的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既传给牛也传给人,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该病特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咳嗽,通常在患牛肺脏、消化道、淋巴结、乳腺等实质器官形成肉芽结节或肉芽肿。尽管多年来德宏州在对奶水牛结核病的防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净化牛群方面,特别是规模养殖场户牛群的净化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但近年来对德宏奶水牛结核病的监测阳性率仍为0.8%以上,为此德宏州奶水牛结核病防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久治县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富成 《畜禽业》2012,(4):48-49
久治县牛羊布鲁氏菌病历年来的调查表明久治县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牛羊布病均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但是布病疫源在久治县仍然存在,从2009年开始久治县牛的布鲁氏菌病感染率有所攀升,本病的危害性依然存在,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6,(5)
正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易感动物为牛、羊。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易感动物为奶牛。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严重危害畜牧业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伴随着饲养量的迅速增加、养殖密度的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四川省南充市种猪群布鲁氏菌病感染流行现状,对采自仔猪繁育场、屠宰场、自繁自养散养户的475份猪血清,运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进行了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475份血清样本中有4份阳性、阳性率0.84%。对阳性点位开展相关调查,以了解种猪群布鲁氏菌病防控风险短板,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21,(7)
目的通过检测稻城县牦牛血清中的布鲁氏菌病抗体,了解当地牦牛布病的感染情况,从而为稻城县牦牛布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对牦牛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次检验,检测结果为阳性和可疑血清,用试管凝集试验再次检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牛即为布鲁氏杆菌病感染牛。结果稻城县牦牛布病抗体检测总阳性率为3%。其中3个不同乡镇的牦牛血清样本中有2个乡镇检测出阳性样品,赤土乡检测出5个阳性样品,阳性率3.55%,傍河乡1个阳性样品,阳性率3.57%,香格里拉乡0个阳性样本,阳性率0%。结论基于对稻城县牦牛布病抗体进行检测与分析,发现稻城县部分地区牦牛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  相似文献   

8.
任浪 《畜禽业》2003,(10):54-54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和奶牛布鲁氏菌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则将该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且都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我国俗称“痨病”,西方称“白色瘟疫”。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而牛型结核杆菌也能使牛、羊、家兔患结核病,并且对动物的毒性要比人型结核杆菌强。布鲁氏菌病是由布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人和动物生殖系统、是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要求控制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将布鲁氏菌病列为职业病,其…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奶水牛饲养数量庞大,由于奶水牛布氏杆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可通过病牛及流产物直接传染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综述了奶水牛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2,(12):70
<正>农业部要求:对口蹄疫,按照"近期,农业部官网公布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三大动物疾病列入重点防治计划。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4,(6)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世界广泛流行的疾病,除了会感染家畜,还会感染野生动物和人类。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均高不下。家畜中牛、羊和猪对布鲁氏菌的对抵抗力弱,其中以羊的抵抗力最弱,一般羊群犯病都是一大片一片的出现。文章综述了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9,(1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奶牛养殖中一类常见的疾病,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有效预防以及控制该类疾病。因此,从不同角度入手探讨了奶牛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及其流行病学调查,提高调查结果准确性、全面性的同时优化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防控,确保奶牛正常发育以及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7,(7):102-103
随着养牛业的大力发展,牛病随着扩大的养牛规模日益增多,困扰着每一个养殖户,给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其次,人的健康还会因为一些牛病受到威胁,如人和牛都会患上的传染性结核病,这种传染病的死亡率较高,是我国的五大传染病之一。因此,对牛病的特点以及常见牛病的防治技术进行探究,是非常迫切且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5,(10)
奶水牛是德宏州利用印度摩拉水牛或巴基斯坦的里尼·拉菲水牛与德宏水牛杂交育成的乳、肉、役兼用型水牛,是德宏特殊畜产品"水牛乳、水牛肉"的主要品种。针对奶水牛产业化的发展,自2009年以来德宏州政府实施了"百村万头"奶水牛养殖小区扶持发展建设项目,现已扶持建设100多个养殖小区,对推进德宏奶水牛产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资金、选址、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有的养殖小区至今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为此,笔者针对当前德宏奶水牛养殖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牛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又叫大颌病,主要侵害牛。临床症状为下颌出现放线菌肿。该病在建水县临安镇罗卜甸村时有发生,据2005—2012年7月20日资料显示,该村共发本病158头,占总数的15.1%,主要对2~5岁的牛产生危害。文章就笔者多年来参与本疫病防治工作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5,(12)
<正>1引起奶水牛饲料性疾病原因为提高奶水牛的产奶量,在奶水牛养殖过程中,饲养户多以当地各种草、菜、农副产品、工副产品作饲料,常因饲料保管不当,保管或处理不当造成饲料发霉变质,而导致奶水牛使用后生病,轻者降低奶水牛产乳量和乳的质量,重者导致奶水牛死亡。据统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5,(10)
云南省德宏州奶水牛是近年来我们通过用印度摩拉水牛或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与德宏水牛杂交培育的奶水牛,自2004年7月发现奶水牛感染焦虫发病后,时有病例报告。文章综述了流行和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7,(6):56-57
羊及其产品是布鲁氏菌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而上海奉贤地区每年对羊肉产品的需求和消耗数量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整个奉贤地区一年消耗近20万头肉羊。为及时了解和掌握该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作者对该区范围内2015-2016年当地产和输入性羊只进行了全覆盖的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被检羊只样品共2 120份,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后,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布病在该区内得到了有效的防控,为无疫区建设提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20,(8)
为了解巴州地区牛细小病毒的流行情况,随机抽检临床表现正常的80头奶牛、80头牦牛和80头肉牛的血清以及相应的粪便样品,抽检发病(流产母牛和腹泻犊牛)的57头奶牛、52头牦牛和46头黄牛的粪便样品,采用ELISA、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清、粪便中细小病毒的抗体、核酸。结果发现:正常的奶牛、牦牛和肉牛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3%、31.3%、46.3%,核酸阳性率分别为3.8%、0%、0%,奶牛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牦牛抗体阳性率;发病奶牛、牦牛和黄牛细小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7.5%、3.8%、10.9%,犊牛核酸阳性率(17.3%)显著高于成年牛阳性率(5.0%),奶牛核酸阳性率显著高于牦牛核酸阳性率。说明巴州地区牛存在细小病毒感染,不同品种牛感染有差异,成年牛和犊牛感染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4)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致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畜牧业发展。试验对目前国内常用的几种检测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为布鲁氏菌病的监测程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