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晚稻与榨菜套种技术,单位面积产量可增加倍,净利润可增加倍,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晚稻与榨菜的套种密度与方式、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晚稻与榨菜套种栽培技术,以期为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稻田行间套种“平阳大头种榨菜”,晚稻因充分利用边际优势,667m^2收稻谷375kg,产值675元,收榨菜2500kg,产值1250元,合计取得1925元的好收成,实现了粮菜双丰收。剩下的菜叶又是很好的绿肥.能培肥地力,下茬早稻可以少施肥获高产。稻田套种平阳榨菜试种成功,为稻区农田种植结构调整和冬季农业开发探索到一条新的途径。下面谈一下主要栽培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江山市地域的具备超高产潜力的单季晚稻组合,并探明其生育特性与产量表现,于2016年开展了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1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并且具备超高产潜力,可以作为单季晚稻超高产栽培优势品种;春优927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具备高产潜力,可以选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示范品种;甬优1540产量虽然与对照甬优9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全生育期较对照甬优9号短,是甬优9号的理想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4.
榨菜作为传统的特色加工蔬菜,因产量高,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特色优势农产品。浙江榨菜栽培方式主要有3种类型,浙北的桑地套种,浙东的棉地、葡萄果园等间作或稻畈田后作,浙南地区的晚稻套作,其中浙北、浙东为春榨菜生产区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应江山市地域的具备超高产潜力的单季晚稻组合,并探明其生育特性与产量表现,作者于2016年开展了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12”产量极显著地高于“甬优9号”,适应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并且具备超高产潜力,可以作为单季晚稻超高产栽培优势品种。“春优927”产量显著地高于“甬优9号”,适应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具备高产潜力,可以选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示范品种。“甬优1540”虽然与“甬优9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全生育期较“甬优9号”短,是“甬优9号”的理想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甬优12等10个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产量、性状等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浦江不同种植模式种植的籼粳杂交稻品种。结果表明,甬优12号产量最高,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16.08%;甬优1512产量较低,比对照减产15.35%。10个品种平均产量10.32 t/hm~2,产量在8.65~11.86 t/hm~2。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7850、甬优1540、甬优538共5个品种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其中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7850产量达极显著差异。甬优17号、甬优1140、甬优8050、甬优1512共4个品种的产量低于对照甬优9号,其中甬优1512与对照相比减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秧龄移栽条件下,连作晚稻甬优9号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超秧龄移栽对甬优9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以秧龄39 d影响较小,其产量为566.9 kg/667m2,比35 d秧龄移栽时减产4.07%,且以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甬优9号作连作晚稻移栽秧龄最晚不宜超过40 d。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榨菜生产在我县发展很快,只有几年的时间,便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50公顷左右发展到2003年的2000公顷,并走上了企业 农户进行订单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使榨菜生产正成为我县种植业中继粮、棉、油之后的又一新型产业。2004年全县冬种榨菜面积有望突破5333.3公顷。榨菜每667平方米一般产量2000千克.产值600元,纯收入500元,比种植油菜的纯收入高一倍以上。高产田块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3500千克以上,产值1100元以上,纯收入近千元.几乎达到种植棉花的纯收入。如安宏乡八百弓村14组农户黄阳年从1993年开始种植榨菜,到2004年已有12个年头,2003年他家种植了0.49公顷榨菜,2004年共收鲜榨菜26500千克,按市场0.32元/千克的价格出售获收入8480元。平均每667平方米产值1154元。榨菜生育期冬种比油菜生育期短近2个月,无论是棉地种榨菜还是水田种榨菜,都不会与下季作物争季节、争劳力,旱地榨菜和棉花两种作物生育期之间还可套种一季黄豆、夏阳白等短生育期作物,形成一年三熟栽培,增加农民收入。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机插连作晚稻品种筛选及其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机插技术的连作晚稻主栽品种,推广连作晚稻机插技术,选择代表不同熟期和类型的10个水稻品种,进行大田机插筛选试验,考察了秧苗素质、生育期、茎蘖成穗率、收获指数、经济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甬优538的产量最高,其次为甬优2640,台早733产量最低;甬优538、甬优2640全生育期均较对照甬优9号缩短2 d,齐穗期提早6 d,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均较高,可作为该地区连作晚稻机插品种。  相似文献   

10.
超级稻新组合“甬优9号”的性状表现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甬优9号是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7011号),是全省首个省区试比对照增产16%以上、全国区试比对照增产20%以上、米质达国家及部级优质二级标准的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2007年甬优9号在乐清市北白象镇万南村做连晚连片示范种植,表现优质、高产、稳产、耐肥抗倒、适应性广、抗性强等特点。现将甬优9号的性状表现及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浙南稻区甬优9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甬优9号在浙南稻区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甬优9号在浙南稻区作单季稻栽培的播种期为在5月15~25日,晚稻栽培在6月10~15日较为合适;在高产高效栽培时,移栽密度选用26.7cm×26.7cm较好,施肥方法以基、追、穗肥的比例为2.5∶2.5∶5或2.5∶5∶2.5为宜,增施穗肥,后期青秆黄熟,叶色清秀,穗粒结构协调,有利于发挥甬优9号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5个籼粳杂交晚稻品种在南县地区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适宜于南县双季晚稻生产的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品种,以当地双季晚稻主栽超级杂交稻H优518为对照,分析比较籼粳杂交晚稻品种甬优1540、春优84、甬优538、甬优9号、甬优12号等在南县地区的生育期、产量、抗性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供试籼粳杂交品种全生育期均长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12、9、6、20和12 d;水稻产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产增产6.4%、14.6%、11.3%、5.1%和11.9%;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21.5%、41.6%、33.5%、18.5%和35.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弄清不同榨菜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和氮效率差异。[方法]以榨菜品种涪杂2号和永安小叶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503、004、50 kg/hm2)对2个榨菜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永安小叶和涪杂2号对氮肥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永安小叶对低氮的适应能力和对高氮的忍耐能力比涪杂2号强;不施氮和高量施氮(450 kg/hm2)处理使永安小叶的生物学产量均显著高于涪杂2号。永安小叶对氮素的吸收能力比涪杂2号强,平均多吸收N 18.6 kg/hm2;涪杂2号对钾的吸收能力比永安小叶强,平均多吸收K 12 kg/hm2;二者对磷的吸收能力相当。在一定的施氮水平下,榨菜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涪杂2号为255~315 kg/hm2,永安小叶为285~360 kg/hm2。  相似文献   

14.
<正>在9月底至10月初,利用旱土育苗,11月上中旬移栽到收获晚稻后的稻田里,在次年3月底至4月上旬收获,然后栽插早稻。种植榨菜后的早稻田,因为肥料的积累及烂菜烂叶还田,基本上不要使用肥料。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应性广、耐肥性好、抗逆性强、抽薹迟、空心率低、丰产性好的品种(如涪杂一号)。榨菜品种地域性特别强,在引进新品种时,一定要先小面积试种再进行推广。播种育苗一般以9月下旬至10月初为  相似文献   

15.
周宇杰  徐越坚  徐铁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38-1039,1041
[目的]确定对籼粳杂交晚稻种子安全性较高的浸种药剂及浓度,从而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方法]以籼粳杂交晚稻种子甬优9号、甬优12号和甬优538号为供试品种,分别采用常规浸种浓度和高浓度4种浸种药剂处理种子,研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化。[结果]用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和1.67吕/L、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2.22和4.00g/L浸种安全性最高,对甬优9号、甬优12号及甬优538号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无明显抑制作用;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2.00g/L和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3.33g/L常规浓度浸种时对杂交晚稻种子比较安全。但是,在相同条件下,甬优9号、12号和甬优538号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对药剂的敏感程度有差异,甬优9号耐药,甬优12号次之,甬优538号最敏感。[结论]甬优9号、12号和甬优538号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的浸种药剂在安全性方面首选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而常规浸种浓度的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秀水05、秀水09、秀水414、秀水519、镇稻15、镇稻18、皖稻84、皖稻86、甬优9号和春优84等10个粳稻品种,研究庐江县不同参试品种单季晚粳稻机插秧产量以及抗性情况。结果表明:秀水09、甬优9号、镇稻18、皖稻84、皖稻86和春优84这6个粳稻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庐江县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甬优6号系我国第1个通过农业部确认的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农科办[2006]36号公告)。全国推广面积较大的籼粳亚种间三系杂交稻。经省级验收,每667m^2单季最高产量843.03kg,连作晚稻最高产量702.6kg。为2008年浙江省、福建省水稻主导品种(浙审稻2005020、闽审稻2007020)。适宜在浙江省南部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和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福建省作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大豆与高粱间作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商豆1099与豫粱八号间作产量最高的是高梁与大豆种植行比为2∶6的种植模式,6行大豆产量为2 398.57 kg/hm2,2行高粱产量为7 471.43 kg/hm2。  相似文献   

19.
单季杂交晚粳稻组合联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8812"项目19个参加省联合品种比较试验的杂交粳稻单季晚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不同组合在诸暨的种植表现。试验结果表明新组合平均产量10 689 kg·hm-2,产量幅度7 200.0~13 000.0 kg·hm-2,产量和日产超过2个对照品种的有中嘉优6号、浙优2315、春优117等3个组合。中嘉优6号、浙优2315、春优117、浙优2316等4个组合产量比对照甬优9号增7.02%,比嘉优2号增14.02%,均达极显著水平;中嘉优6号、浙优2315等2个组合,日产比对照甬优9号增4.48%,比嘉优2号增14.97%,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陈跃 《农家顾问》2010,(2):31-31
2008年对湖北省近年审定的15个晚稻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结果表明,中9优288、天丰优134、金优38、鄂晚15等品种产量高、抗倒性强,米质优良田间病害较轻、成熟期适中、综合性状好,建议作为孝感市晚稻主推品种。甬优8号、鄂糯9号产量高、抗倒,但全生育期长。建议甬优8号作一季晚稻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