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该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猪,特别是1~4月龄仔猪多发。病程一般在2~23d,有的长达1个月以上。仔猪副伤寒致死率达20%,对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现将仔猪副伤寒的诊治与预防总结如下,为仔猪副伤寒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11)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的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急性传染病。该病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死亡率,常常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通过研究仔猪副伤寒病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从而提出合理的诊断和疾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中元 《畜禽业》2012,(9):74-75
文章通过对涟水县3个养猪户发生仔猪副伤寒的诊治,论述了仔猪副伤寒的病原传播规律、致病机理、症状特点、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发病原因和防治的基本知识,给出了加强预防和常规治疗的相关方案,对其它地区猪场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7,(4)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后引起的严重危害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减少该病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促使养猪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仔猪副伤寒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总结,旨在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8,(11)
仔猪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感染而引起的猪的一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3月龄的仔猪,其他日龄段发病率较低。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困扰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对该病病原、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6,(8)
介绍郑湖乡某养猪场一起仔猪副伤寒并发猪瘟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检剖变化、诊断、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恒 《畜禽业》2015,(1):86-87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致病性细菌引起仔猪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大多发生于1至3月龄仔猪,大猪很少发病,多为隐性带菌。文章对该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1流行特点仔猪副伤寒病原为猪伤寒沙门氏菌。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初生仔猪很少发病,6月龄以上的猪可呈继发感染,常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饲养管理不好,阴雨潮湿寒冷、长途运输等不良条件的影响下能促进本病发生和传播。2发病原因2011年12月20日,生猪养殖户12月初从购销户手中买入104头仔猪,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防疫工作的加强,仔猪副伤寒的危害已不太严重,但在养猪密集而防疫工作较差的部分地区,仔猪副伤寒死亡数占发病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文章综述了仔猪副伤寒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和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猪副伤寒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利岳 《畜禽业》2009,(9):82-82
<正>猪副伤寒主要是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表现为大肠坏死性炎症、肺炎及顽固性腹泻。该病在我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  相似文献   

11.
缪再萍 《畜禽业》2015,(1):82-83
仔猪水肿病俗称小猪摇摆症,是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该病发病急,进程快,死亡率高,而且近年呈上升趋势,因此给养猪业和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疗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7,(5)
仔猪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临床上主要引起20日龄~4月龄仔猪发病。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从粪便、尿液、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及羊水等排出大量的病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交配等途径发生感染。由于沙门氏菌的菌型很多,并且几乎温血动物均能受到感染。因此病菌分布面很广,能从各种途径传入猪群。急性型病例为坏死性肠炎,有时会发展成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给公共卫生也带来较大的危害,为此要重视仔猪副伤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6,(1)
正仔猪副伤寒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开始在我州流行的一种仔猪传染病。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春秋两季常规防疫工作中开展仔猪副伤寒的免疫接种工作,基本控制仔猪副伤寒病发生与流行,但每年都仍有零星散发的病例出现。笔者多年以来一直在基层一线从事畜禽诊疗工作,先将多年诊治仔猪副伤寒总结如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沙门氏菌是引起仔猪副伤寒的主要病菌,6个月以下的仔猪发病率极高,对仔猪副伤寒病的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9)
仔猪副伤寒属于高发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被感染的猪多为仔猪,会引发急性败血病以及肺炎的发生,死亡率较高,给猪场带来严重损失。该病临床上分急性型、慢性型、可根据流行病等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诊断。平日要坚持自繁自养,提高饲养管理力度,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预防此病侵入猪群。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1,(9)
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合称为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多发于仔猪哺乳期。无论是大型养猪场还是散养农户,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过低的仔猪成活率将严重影响生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大肠杆菌不仅型号繁多,还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该病防治工作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一大难题。就仔猪黄白痢的临床诊断与综合性防治措施进行简要论述,旨在进一步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和引起仔猪早期死亡为特征。该病主要危害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最多见,发病急,死亡率高,常常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仔猪白痢是由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哺乳仔猪以下痢、排出白色或灰白色带腥臭味糊状稀粪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在小型养殖户中时有发生,是哺乳仔猪主要传染病之一。2010年江苏省宝应县某镇有5个养殖场饲养的135只仔猪发生仔猪白痢,经过笔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现已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20,(9)
在导致仔猪腹泻的感染性疾病中,仔猪副伤寒与痢疾在症状上较为相似,必须要做好鉴别诊断。对仔猪副伤寒与痢疾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以及症状、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疾病防治以及猪养殖业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5,(11)
哺乳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哺乳期仔猪发生的一种传染病,在德宏州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山区多于坝区,饲养管理条件差的养殖户多于管理好的户。以30日龄以内的仔猪为多发病,其中又以15~25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病最多,发病率54.83%,死亡率16.27%。既使耐过的仔猪也易形成僵猪,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给饲养户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借鉴前人治疗仔猪白痢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该病的特点,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使该病治愈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