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肽类物质对于生物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分离技术更是其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疏水层析法分离多肽类物质具有操作简便,蛋白质变性小等优势。文章综述了疏水层析法分离多肽类物质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多肽类物质对生物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研究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分离技术更是其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多肽类物质具有分离效果好、速度快、样品容量大、回收率高的特点,是目前生物多肽的主要分离纯化方法。文章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多肽类物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活性肽以其独特的吸收机制、极强的活性和多样性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分离与分析技术是生物技术实现产业化的重中之重。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其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等优势成为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主要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多肽类物质分离、分析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改变以往从蚕沙分离β-胡萝卜素常用的的层析法,以结晶法分离得到β-胡萝卜素晶体,其吸收峰、吸收波长、吸光比、晶体形状和纯度与层析法无异,该法向工业应用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昆虫毒素,包括多肽类、酶类和非肽类物质。对近年来蜂毒化学成分及分离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了解蜂毒的成分研究及其高纯度组分的获取方法,为蜂毒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少东 《广西蚕业》1999,36(1):31-32
将下脚丝用盐酸进行水解成各种氨基酸,再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提取出酪氨酸、丝氨酸、乙氨酸、丙氨酸.  相似文献   

7.
在鸡体内诱导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取血清、外周白细胞及脾细胞样品,然后分别取一定量样品用硫酸铵盐析法和葡聚糖凝胶G-200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再将分离纯化的样品和未分离纯化的样品分别作用于L929细胞,检测细胞死亡率。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样品活性高于未分离纯化的样品活性,这种纯化方法能提高鸡TNF的纯度和活性。  相似文献   

8.
陈少东 《广西蚕业》1999,36(1):31-32
将下脚丝用盐酸进行水解成各种氨基酸,再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提取出酪氨酸、丝氨酸、乙氨酸、丙氨酸。  相似文献   

9.
阳离子多肽类抗菌素是一种由12~50个氨基酸组成的至少带有2个正电荷(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多肽,并且这个多肽还含有大约50%左右的疏水性氨基酸。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体内。目前已从人、牛、猪、马、鱼类、昆虫、植物等动植物中分离到阳离子多肽。近年来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体内也发现了阳离子多肽类抗菌素,除了强有力的高效杀菌等优点外,由于其杀菌机理是物理机械性打破细菌细胞壁进而导致细菌死亡,所以阳离子多肽类抗菌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后,不会产生抗药性,并且未见有临床应用副作用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晏家友 《养猪》2011,(4):21-22
1980年,瑞典科学家Boman等用阴沟肠杆菌及大肠杆菌诱导惜古比天蚕蛹产生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定名为天蚕素(cecropins),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1种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随后,人们从微生物、植物、动物中都分离得到抗菌肽,还通过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人工合成大量的抗菌肽。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层析法又称色谱法,或色层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纸层析法是以纸作为载体的层析法,分离原理是属于分配层析的范畴。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但在以后的应用中,也常用和水相混合的溶剂作为流动相,因为滤纸纤维素所吸附的水部分地和纤维素结合成复合物。所以,这一部分水和与水相混溶的溶剂仍能形成类似不相混合的两相。  相似文献   

12.
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即多肽类抗生素和抗菌肽,它们都属于肽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是指非核糖体合成的肽类抗生素,它包括多黏菌素、杆菌肽和那西肽等;而抗菌肽是指核糖体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在1×104以下,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它包括cecropins、defensins等。最初,人们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的方法纯化相思子毒素单抗,寻求一种效果好、操作简便的纯化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法、辛酸-硫酸铵法和硫酸铵-蛋白A亲和层析法三种方法分离纯化相思子毒素单抗,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BCA蛋白检测试剂盒(BCA Protein Assay Kit)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纯化产物进行相对分子质量、浓度、纯度、回收率及免疫活性的鉴定。结果表明,纯化后单抗的回收率以硫酸铵沉淀法及辛酸-硫酸铵法较高,硫酸铵-蛋白A亲和层析法较低;产物纯度以硫酸铵-蛋白A亲和层析法和辛酸-硫酸铵法较高,硫酸铵沉淀法较差;不同方法纯化后的单抗活性未见降低。  相似文献   

14.
抗菌肽是指核糖体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在1×10^4以下。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它包括cecropins、defensins等。 1072年瑞典科学家Boman等从惜古比天蚕(Hyatophora-cecropia)蛹中诱导分离出第一种杀菌肽,并将其命名为天蚕素Cecropin。此后人们又在细菌、真菌、两栖类、哺乳动物、植物和人类中相继发现并分离得到了抗菌肽。  相似文献   

15.
<正>1前言抗菌肽(antim icrobial peptides)又称抗微生物多肽,是一类具有广谱高效杀菌活性的碱性多肽类物质,是动物尤其是昆虫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72年,瑞典科学家Boman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饲料基质中多肽类抗生素检测分析方法。简要介绍了关于多肽类抗生素在饲料中使用的相关规定,以及添加使用多肽类抗生素的用途和违禁使用的危害。重点介绍了饲料中多肽类抗生素含量检测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包括样品的提取、分离、纯化和检测等,并分析了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了在多肽类抗生素的各种检测方法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的最普遍,技术最成熟。同时,需要加大力度研究饲料中多肽类抗生素的检测,为更好地监督和规范饲料中多肽类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猪的胃肠道分泌和运动主要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这些激素主要是胃肠道粘膜分泌的多肽类物质,有以下几种。促胃液素促胃液素起源于胃幽门部。1906年Edkins最早报导了猪胃幽门部粘膜分泌的激素能刺激胃底部的盐酸分泌。后来,这种激素被命名为“促胃液素”。1964年Gregory等分离出两种  相似文献   

18.
蜂胶液的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蜂胶液进行分离富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产物的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结果是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能够有效地分离富集蜂胶中的黄酮类和芳香类物质。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讨适合菲牛蛭中小分子多肽的Tricine-SDS-PAGE分离方法。采用电泳纯重组水蛭素验证Tricine-SDS-PAGE的分离效果,对菲牛蛭的水提醇沉粗提物进行分离,建立小分子多肽对数分子量和迁移率的回归关系方程,计算多肽分子质量。结果显示:菲牛蛭中小分子多肽对数分子量和迁移率成正比直线关系,从菲牛蛭中分离得到7个分子量在10~31 kDa的多肽。研究表明,Tricine-SDS-PAGE对菲牛蛭中的小分子多肽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0.
超滤/DEAE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I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平板式膜超滤技术与DEAE离子交换层析法对卵黄免疫球蛋白(IgY)进行分离纯化。首先,卵黄液经过缓冲液稀释分离;然后,用平板式膜组件对其超滤,并且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其的影响,确定分子截留量为100ku,操作压力差为0.12MPa、进料温度为30℃.pH5.2,截留液抗体回收率达到91.89%,纯度为86%。经DEAE离子交换层析得到高纯度的I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