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林业生态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是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温家宝总理曾对林业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深刻阐述:林业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2001年以来,瓯海区提出建设生态区的目标,按照“一要保护、二要发展”的方针,根据不同生态区位、自然经济条件与受益对象,全面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有力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路径,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安溪县310个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因素、生态意识、发展期望能有效驱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进而促进茶园生态状况改善。其中,这3项关键驱动因素的标准化系数值分别为0.43、0.36、0.21,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对改善茶园生态状况的解释度为0.87。可以通过完善茶园生态建设政策制度、提高农户茶园生态建设意识与能力、指导农户树立正确的茶业发展观念、健全生态茶叶消费的市场引导机制等措施推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  相似文献   

3.
杨涛  刘玉春 《作物研究》2014,(6):712-713
从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和清洁工程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循环农业建设等具体措施方面,阐述了常德市的农业生态补偿实践,分析了常德市农业生态补偿建设面临的法律与政策缺位、财政资金支持不足、补偿方式和标准设置不合理、农民保护生态的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应注重完善生态保护成果考核制度,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和完善资金监管制度,大力倡导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以促进农业生态补偿建设。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常德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现状,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即加强广泛宣传,提升环保意识;加大资金投入,搞好环保设施建设;加强科技研发,发展循环农业;加强环境检测,开展环保执法等。  相似文献   

5.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互存互促关系。以海口周边生态文明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现状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为依据,探讨该地域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路径,提出应以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为基础,注重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文化促进和民生服务等多重功能发挥,通过提高居民主体意识、制定乡村旅游整体规划、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质量、保护乡村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实施乡村旅游生态补偿、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宣传等,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省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意愿,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安溪县181户茶农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地茶农茶园规模小而分散、生态建设跟不上、对生态茶园理解不够准确、建设能力不足,对生态茶园建设的决策谨慎,存在劳动力缺乏、资金不足等困难,进一步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得知,生态茶园建设成本和生态茶园的收益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生态茶园建设培训和生态茶园建设补贴力度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相邻茶园生态情况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茶园生态建设的培训与引导、组织连片建设与示范、优化补偿方式、提供专业服务以降低管理成本、以养代补提高收入预期等措施补偿生态茶园建设的外部性,激发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积极性,促进生态茶园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依据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结合生态农业在金沙江典型区域元谋干热河谷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分析、探讨了在干热河谷发展旱坡地生态农业的优势和必要性,并提出在该区域发展旱坡地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旨在为干热河谷区域的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并为干热河谷旱坡地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目标寻求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孙伟  郑桂萍 《北方水稻》2012,42(3):77-80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近年来,因受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利用不合理、农业资源短缺及人口剧增导致掠夺式开发、城镇化发展等原因的影响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必须通过提高国民的认识水平、建立农业生态安全体系、科教兴农、控制农村人口数量、建立健全环境法规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等有效措施的实施,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红麻具有突出的生态效用,适应性广,生长迅速,是一种生物产量较高的经济作物。吉林省盐碱地面积达9677多公顷,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地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特别是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是吉林生态省建设的重点,也是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的难点。发展红麻产业,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土壤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减少造纸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对维护吉林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君  张文锦 《福建茶叶》2014,36(6):42-43
以漳州市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茶的实践经验为例,从有机茶园的建园及其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培植、茶园水利设施建设、生态栽培、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方面阐述有机茶生产的典型做法,为茶企建立有机茶园,生产有机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农村建设中,园林建设是村庄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农村的实际,合理规划、精心设计与施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农民文化水平将直接决定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步伐,农民文化水平的高低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保亭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1.5%,他们的文化程度将决定着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发现,男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家庭经济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应加强男户主的职业技术教育及非农化教育培训,同时,提高女户主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选取海南统计年鉴2004~2013年间的16项指标数据,构建一个涉及城乡经济、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得出海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值,从而评价近十年来海南省城乡统筹水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回顾和总结了湖南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4年来取得的成绩.针对新世纪农业发展在加入WTO后面临的诸如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我省农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升级,提高农业产化业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代中国的重要任务。发展文心兰产业是海南省北部地区和中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项目。本文阐述了海南省北部地区和中部山区发展文心兰产业的理由,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南省发展文心兰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利用存在多种问题,土地利用规划随意性大、农村土地产权不清、耕种地块分散、农地质量下降、休闲农业缺乏规范等问题共同制约环境友好乡村建设与发展。加强土地规划、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行环境友好型生产生活模式、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培育新常态下的乡村休闲产业等举措将有利于推动环境友好乡村建设及发展。研究表明,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有助于推进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是环境友好乡村建设的必要推动因素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我国农民长期无权、无钱、无力分享经济增长。重新思考农民阶级的政治定位,以土地国有化为突破口,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建立农民教育体系,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农民全面分享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多次提到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农业智能设备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辽宁省几代农业信息人的努力,农业现代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信息设备认可度、使用度不断提升。该文从困扰农业智能设备产业发展的问题出发,结合笔者自身研究及实践给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推动辽宁省农业智能设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裘孟荣 《茶叶》2008,34(1):56-5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茶叶生产经营者必须重视茶叶营销。由于茶叶营销在我国刚刚起步时间不长,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生产者市场营销意识不强,市场营销策略运用不充分等等。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茶叶生产者和市场中介组织合力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