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我县 1995年开始相继引进了菁松×皓月、黄海×苏青、苏镇×春光、苏菊×明虎、871× 872五对家蚕新品种。 2 0 0 1、2 0 0 2年新品种发种量分别占总发种量的 80 %、88% ,总孵化率均达 95 %以上。为了进一步探讨这几对新品种的催青技术 ,提高催青质量 ,确保孵化率达到预期效果。我们认为在执行简化催青标准的基础上 ,应着重抓好以下三项措施。1 处理好关键胚子丙2 、戊3 、己3 及己4胚子是催青关键胚子。1 1 调节好起点胚子  丙2 胚子是催青加温的起点胚子。起点胚子是否齐一 ,对孵化齐一程度有很大影响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因品种、场…  相似文献   

2.
<正> 我县1995年开始相继引进了菁松×皓月、黄海×苏春、苏镇×春光、苏菊×明虎、871×872五对家蚕新品种。2001、2002年新品种发种量分别占发种总量80%、88%。总孵化率均达95%以上。为了进一步探讨这几对新品种的催青技术,提高催青质量,确保孵化率达到预期效果。我们认为在执行简化催青标准的基础上,应着重抓好以下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杭_7×杭_8正反交是我省推广的多丝量春用品种,81年春期,加兴地区杭_7×杭_8正反交的发种量占春期总发种量的40%。但在蚕种场繁育中,易发生较多的生种,80年春期德清庆丰蚕种场杭_7×杭_8生种发生率达10%,桐乡大麻蚕种场饲育800克杭_7、杭_8,  相似文献   

4.
<正> (一) 随着蚕桑事业的日益发展,家蚕品种也在不断更换。从我区情况看,目前春蚕品种还比较理想,有苏5×苏6(正反交)、东肥×华合(正反交)两对当家品种。1981年,全区春蚕发种量苏5×苏6占50%以上,东肥×华合(正反交)占30%左右,东肥·671×华合(正反交)占10%多一点。1982年春蚕的发种量:苏5×苏6(正反交)占80%,其余为东肥×华合(正反交)。蚕农对春用品种基本是满意的。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夏秋蚕的品种还不够理想,具体表现在张种产量低、产值低、茧质差。我区历年来夏秋蚕的张种产茧量,一般在40斤左右,张种产值:苏_3×苏_460多元;苏_3·秋_3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蚕区已更换了3—4次蚕品种,即1950—1966年无论春秋都用川一×华+为主,还用部分春用种华九×云汉;1967—1972年春苏去_(17)×X苏_(16),秋华+×306与东_(34)×603;1973—1983年春华合×东肥与川蚕三号,夏秋苏_3×苏_4及其三元交杂种(简称苏宇号);1984年至今,春781×782及其三元交杂种(简称七字号)为主,少量菁松×皓月和其他将推广的新品种,今后的趋势,七字号将逐渐减少.夏秋用种较多,如苏字号、781×7532、  相似文献   

6.
李志梅 《江苏蚕业》2001,23(2):26-27
如皋市是全省产茧大县之一,年产茧10万担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蚕茧产、质量,增加单位效益,将新蚕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作为优良品种更新工程来抓。2000年春蚕期又引进和推广了春岭×钟月、苏镇×春光、春蕾×锡方等新品种近3000张。为促进新品种的推广,笔者就三对家蚕新品种与苏5×苏6进行了生产性状调查,以探索新品种在农村饲养的适应性。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1 性状比较1.1孵化率 春岭×钟月、苏镇×春光、春蕾×锡方、苏5×苏6均于卓月23日出库,5月3日发种,春蕾×锡方催青积温最高,春岭×钟月催青积温比苏镇…  相似文献   

7.
做好春用杂交种的催青工作,提高蚕种孵化率,增强蚁蚕体质,是养好春蚕的第一个环节,在催青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根据蚕卵胚子的发育要求,催青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环境条件调节合理与否与蚕种孵化率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而催青温度对胚子的发育速度和蚁蚕体质的影响最显著。因此,正确地掌握温度的调节,对确定发种和收蚁日期,减少收蚁批次是很重要的。现在着重谈催青温度方面的几个问题。一、胚子在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积温的调查目前春用蚕品种有苏_5×苏_6、华合×东肥671及其反交。在起点胚子齐一,蚕种素质良好的基础上,我们调查了几个关键性胚  相似文献   

8.
<正> 在当前以家庭经营、分户养蚕责任制中,如何做好蚕种催青,提高蚁蚕一日孵化率,根据我们二十多年的实践,有如下体会:1.适温保护起点胚子。蚕种出库后,春期往往伴有丙_1~丙_2不同发育程度的胚子,夏秋蚕种由于运输途中受到高温等因素的干扰,胚子不齐现象更为常见。因此,必须根据胚子发育情况,决定起点胚子温度高低,春期我们先采用60—65°F 保护温度,使胚子全部进入丙_2,然后再升温保护,夏秋期采用人工和空调等降温手段调节起点胚子温  相似文献   

9.
如皋市是江苏省产茧大县之一 ,年产茧5000t以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蚕茧产、质量 ,增加经济效益 ,将新蚕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作为优良品种更新工程来抓。今年春蚕期又引进和推广了春岭×钟月、苏镇×春光、春蕾×锡方等新品种近3000张。为促进新品种的推广 ,笔者就三对家蚕新品种与苏 5×苏 6进行了生产性状调查 ,以探索新品种在农村饲养的适应性。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1性状比较1.11.8孵化率春岭×钟月、苏镇×春光、春蕾×锡方、苏 5×苏 6均于4月23日出库 ,5月3日发种 ,春蕾×锡方催青积温最高 ,春岭×钟月催青积温…  相似文献   

10.
<正> 蚕种催青关系到孵化齐一、蚁体强健、蚕茧优质高产和蚕农的经济效益问题。近几年我市发种量虽每年以5万张左右的速度递增,但由于加强了催青技术管理,实用孵化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还有所上升,1988年春为97%,1989春为97.7%,1990年春为97.1%,1991年春为98.3%。我们就几年来的实践,对如何强化催青技术工作谈几点体会。一、牢牢掌握三个关键性胚子,注重起点胚子与戊_3胚子的调节1.正确判别起点胚子。起点胚子齐一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阶段胚子的发育齐一及  相似文献   

11.
蚕种催青见点时间与孵化率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美华 《蚕桑通报》2003,34(2):40-42
我市中、晚秋期一般习惯于转青日上午发种,第2天收蚁。蚕农对蚕种孵化的要求是:发种不带苗蚁,第一天孵化率较高,二天基本孵齐。为此,本人多年来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总结,并从中发现:要达此要求,催青阶段在抓好各个技术环节的同时,掌握蚕种胚胎适时见点是关键。为便于大家了解蚕种适时见点时间,适时见点促进孵化齐一的效果,现将我市近三年中、晚秋期催青的三对品种27批蚕种的点青、孵化情况及相关试验调查结果汇总如下,供参考。1调查材料与方法春用品种:菁松×皓月;夏秋用品种:秋丰×白玉、薪杭×白云,(均正交反)。每批蚕种于己3日随机取一样本,…  相似文献   

12.
主要蚕区品 种类别主要蚕区品 种类别浙  江山东重庆菁松×皓月春用浙蕾×春晓春用春·蕾×镇·珠春用薪杭×白云夏秋用秋丰×白云夏秋用夏7×夏6 夏秋用鲁玉×曙光春用881× 882春用夏芳×秋白夏秋用四川江  苏湖南粤桂781× 782·73 4春用781× 75 3 2夏秋用苏·菊×明·虎春用苏镇×春光春用75新× 75 3 2夏秋用锡×春蕾春用黄·海×苏·春春用洞·庭×碧·波春用9·芙× 7·湘夏秋我国主要蚕区推广应用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13.
邵汝莉  祝新荣 《蚕桑通报》1992,23(3):36-36,38
目前农村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蚕品种均是一代杂交种,因此在衡量蚕品种的优劣时,应以一代杂种作为主要对象,同时兼顾原种性状。我们于1991年春、中秋二期分别对本省的三对春用种,三对夏秋用种作了抗氟性比较,另外,一对新育成种繁花×春梅,一对试验种试_1×试_2也一同参加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历史状况四十年代田岛开始发现限性蚕以来,至今作为主要限性系统,从田岛(1944)育成日117,中116以来,至1982年日本指定的限性品种春蚕用种达23个杂交组合、33个品种,其中日本系统6个品种;夏秋品种19个杂交组合、25个品种,而日本系统的品种仅1个。国内孙本忠先生利用中116先后育成了镇_3×镇_4、镇_6×镇_7等品种。其中镇_3×镇_4在六十年代初曾在农村试养,发种量在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第五代家蚕新品种从育种、鉴定(包括省实验室共鉴、省农村生产鉴定、全国蚕品种鉴定)、大面积中试到1998年正式推广,长达十几个春秋,跨越三个五年计划.江苏省第五代家蚕品种由5对新品种组成,即本省育成的春用品种苏·海×瑞·春(5·4×24.46)、春·蕾×锡·方和中秋用品种苏·菊×明·虎(9·7×10·14),引进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育成的春用品种苏·镇×春·光和中秋用品种871×872.以上5对品种均经过全国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合格,可以在我国主要蚕区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 春季蚕种的简易催青法,是用两步温度进行加温。即蚕卵胚子发育前期(戊_3胚子以前)用72°F;后期(戊_3胚子以后)用78°F保护。要求简单,技术便于贯彻,而且能够减少催青用房。1986~1988年春,我们对安康地区现行品种进行简易催青法试验,结果证明此法在生产中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7.
家蚕胚胎发育扫描电镜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喻叔英  沈其璋 《蚕业科学》1993,19(4):222-228
<正> 图版Ⅰ说明: 1.甲胚胎 越冬Ⅱ期 ×50(指×50情况下清晰度,下同) 2.乙_1胚胎 越冬Ⅲ期 ×50 3.乙_2胚胎 越冬Ⅳ期(伸展期) ×50 4.丙_1胚胎 临界Ⅰ期(最长期前)×50 5.丙_2胚胎 临界Ⅱ期(最长期) ×50 ·222—228。  相似文献   

18.
简化蚕种催青温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种场进行蚕种催青的目的,不仅是使蚕种能在预定日期收蚁、实用孵化率高,蚁体健康,而且要求蚕蛾产越年卵。一般种场春期采用高温感光法催青,即从丙_2起点胚子用68°F保护,以后根据胚子发育逐渐用70°F、72°F、75°F加温,至戊_3胚子起到孵化用77—79°F高温和每日18小时感光。而秋期催青,由于外温较高,蚕卵前期(丙_2—戊_2,下同)放在冷库低温室75°F保护,后期(戊_3—已_5,下同)则在自然高温保护,感光同春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在催青中发现,原原母种的一日孵化率,因蚕品种而有差别,其中苏四的孵化率较低。通过探索,对催青措施作了一些调整,83年春期苏四的一日孵化率达92.7%,收到了较好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调整好起点胚子近年来各级原种在冬季卵面浴消后用41°F(5℃)定温保护,防止接触偏高温度,有利于胚子充分解除滞育、发育匀正,为催青起点胚子齐一奠定了基础。苏四催青积温要求高于一般品种,为防止催青后期保温偏高,对苏四起点胚子应抓住偏快。我场79年起采用了简化升温标准,苏四起点胚子宜丙_(?)、丙_(?)~+,积温266°F。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春期、中秋期两季在实验室对引进的家蚕品种进行繁育与饲养比较试验 ,试验表明 ,春用品种华光×春日与对照相比综合成绩具有一定的优势 ,春秋兼用种 871× 872及原种作春繁秋用综合性状优良 ,各参试夏秋用品种原种综合性状优良 ,均明显优于对照 ,普通种除云山×东海外 ,其余各品种均优于对照 ,试验说明我省的夏秋用品种更新换代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