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石漠化治理区人工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通径分析法对建水县小关村石漠化治理区不同树种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除速效磷和真菌数量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际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微生物相关性显著。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全钾、放线菌数量、pH;影响脲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pH、放线菌数量、全氮;影响蔗糖酶活性的重要因子是pH、全钾、全氮。综合来看,石漠化治理区人工林根际土壤酶活性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受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异翅独尾草根区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不同年龄阶段异翅独尾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含量与组成差异较大,衰老期微生物数量最多,衰老期养分的积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土壤中幼年期pH值、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成熟期放线菌、速效磷、有机质,衰老期全钾、过氧化氢酶呈现根际负效应。其他各时期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根际聚集现象。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脲酶、蔗糖酶、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有很密切的相关性。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异翅独尾草均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与养分含量,且根际土壤养分总量大于非根际土壤和裸地土壤,根际微生物促进了养分的积累,改善了沙漠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探究2种微生物菌肥对穿心莲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栽培生产应用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以苗期、快速生长期、始花期的穿心莲为材料,分别设置不施肥(CK),施化肥(A,0.5 g/kg),低浓度(SF,0.5 g/kg)、中浓度(MF,1.0 g/kg)、高浓度(LF,2.0 g/kg)的复合芽孢杆菌菌肥(F),低浓度(SG,5.0 g/kg)、中浓度(MG,15.0 g/kg)、高浓度(LG,25.0 g/kg)的菌动力复合微生物菌肥(G),共8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不同生长期穿心莲根际土壤的含水量、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根据隶属函数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不同时期穿心莲根际土壤的影响不同。SF处理在苗期、快速生长期、始花期均比CK增加了根际土壤含水量和细菌数量,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减少了真菌数量;其中苗期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25.64%,快速生长期真菌数量显著降低46.08%,始花期土壤蔗糖酶活性、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显著提高87.40%、45.83%、18.54%(P<0.05)。MG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显...  相似文献   

4.
樱桃根际生物活性因子动态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樱桃根际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种群数量及速效性养分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春梢旺长期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根际效应显著,随生育期推进其活性及根际效应均逐渐减弱,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表现为负向根际效应;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变化在生长期内表现为低—高—低型,新梢停长期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多,但二者根际效应方向相反,落叶期真菌数量最多。生长季内速效性养分整体呈下降趋势,根际碱解氮亏缺明显,而根际速效磷、速效钾相对富集,这种作用亦随生育期推进逐渐减弱。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相关性强,而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间相关性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后不同时间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矿质养分的影响,为采煤塌陷区生态复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接种丛枝菌根和不接种对照两个处理,测定接菌后不同时间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矿质养分及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接种菌根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菌根真菌与植物建立良好的互惠共生关系;相同时间,接菌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对照,两处理种群数量上均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同一时间,接菌处理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对照,随着复垦时间的延长,土壤磷酸酶活性不断增加;随着植物的生长根际土壤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均逐渐显著降低,同一时间条件下,接菌区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结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矿区扰动土壤微生物群落、酶活性、速效磷含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池栽方式,研究潮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棉花花铃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棉花-土壤质地-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受土壤质地和棉花生长发育二方面影响。相关分析显示,细菌、真菌是影响壤土中速效磷的主要微生物,磷酸酶是影响3种质地中速效磷、碱解氮及砂土中速效钾的主要酶。细菌、真菌、磷酸酶可作为评判棉花根际土壤肥力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4种植物白三叶、一串红、翠菊、鸢尾单种和两两混种模式下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等指标,分析不同植物种植模式对铅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呼吸作用强度及有机质含量指标均表现为根际非根际对照,混种单种对照;土壤pH表现为对照非根际根际,对照单种混种;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指标表现为非根际根际,单种混种;土壤Pb2+含量则表现为对照根际非根际,对照混种单种。同时,细菌的变化对土壤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真菌,放线菌影响最小;细菌的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真菌,放线菌影响最小。可见,4种不同的植物单种和混种均能对铅污染起到修复作用,而混种比单种更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且白三叶与鸢尾混种优于其他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巴西香蕉不同生长期根际营养特性,用剥离法分别采集巴西香蕉营养生长期、花芽分化期、抽蕾期和果实成熟期根际0-4mm、4-8mm、8-12mm土壤,测定其中各层次pH、有机质含量及速效N、P、K、Ca、Mg等养分的含量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1)在巴西香蕉各生长期,距根面越近的土壤,pH越低、有机质含量越高。2)在巴西香蕉各生长期,距根面不同距离的三个土壤层次土壤速效N、P、K、Ca、Mg含量呈规律分布。除钙素外,巴西香蕉在各生长期根际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高于根外有效养分含量。3)在巴西香蕉花芽分化期和抽蕾期,P、K容易在根际4-8mm层次出现土壤有效养分的相对亏缺,而Ca则在整个生长期都在根际4-8mm层次出现相对积累。该研究结果与以往的室内模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且对热带作物根际营养理论行了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改良盐碱地的效果和根际效应,以耐盐植物金花葵(Hibiseu manihot L.)和根际益生菌链霉菌Streptomyces TOR3209为材料,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测度法,在始蕾期和成熟期,检测了TOR3209+金花葵(T1)、金花葵(T2)和裸地原土(空白CK)根际微生物总量和主要菌群结构的变化,同时检测了根围土壤主要酶活性和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T2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derived fatty acids, PLFA)含量和多样性,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但G+/G-值高于CK,土壤却转向贫瘠。T1处理的金花葵生长旺盛,全株生物量提高了113.22%;在2个生长期,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有显著提高,根围土壤电导率和pH值均下降;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微生物总量提高,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改善,细菌、放线菌、细菌/真菌和AM真菌总量等提高;且G+/G-值低于CK,土壤由贫瘠转向丰富。T1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指标均更优于T2处理。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微生物与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呈正相关,与pH和电导率呈负相关,是影响根际微环境的重要因子。链霉菌TOR3209与根系互作,通过改善根际微环境,显著提高了植株的耐盐能力和生产性能。植物微生物联合改良盐碱地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3种常用除草剂(草甘膦异丙胺盐、草铵膦、精喹禾灵)对橘园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根际微生物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20年生温州蜜柑结果树为对象,检测喷施除草剂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根际微生物及果实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喷施草甘膦异丙胺盐导致橘园土壤酸化,而喷施草铵膦或精喹禾灵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喷施3种除草剂均导致土壤容重增加,且对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喷施3种除草剂对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速效磷等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喷施3种除草剂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显著变化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土壤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等微生物相对丰度下降以及蓝细菌门等微生物相对丰度上升;喷施3种除草剂均导致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上升并推迟了果皮转色。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除草剂对橘园土壤生态及果实品质有显著不利影响,应客观认识除草剂的作用并合理施用除草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珍稀药用植物白及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AM-2500对其叶绿素荧光特性在春季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及的荧光参数在春季的3个月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月份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以5月份的各值最大,4月份次之,3月份最小;其中,最大荧光(Fm)与光化学效率(Fv/Fm)在春季的日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苏秀9号     
审定编号:国审豆2009001 品种来源:蒙豆13×垦鉴豆27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11天,长叶、紫花、无限结荚习性.株高79.5cm,主茎14.1节,有效分枝0.7个,底荚高度15.1cm,单株有效荚数22.2个,单株粒数52.5粒,单株粒重9.7g,百粒重18.7g.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生物结皮在红壤坡面养分流失过程中的作用,为建立坡面土壤养分流失模型和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工降雨方法,模拟在无结皮和有结皮不同发育程度下,研究川西红壤生物结皮对土壤侵蚀及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结皮促使土壤坡面产流提前发生,降低了土壤剖面径流和抑制产沙;生物结皮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全盐和总孔隙度,但并没有影响 pH 和容重;与无结皮相比,生物结皮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全钾和有效钾含量,未影响土壤磷素和氮素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2.51%、6.67%、4.04%、2.49%、2.60%、16.10%和16.08%,无机碳和硝态氮分别减少8.32%和8.26%。土壤垂直方向生物结皮处理土壤养分0~5 cm和5~10 cm 土层相近,且明显高于底层土壤,相同土层土壤养分基本表现为生物结皮>无结皮,局部有波动;15~20 cm 土层无结皮处理土壤养分与有结皮处理土壤养分相近,表明生物结皮具有较好的养分积累效应,但这种富集对0~10 cm 土层的作用较明显,而对深层土壤影响并不大。Pearson 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养分之间基本呈正相关,而无机碳则相反,表明生物结皮对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存在相互补偿作用机制,即生物结皮导致有机碳的增加可能意味着无机碳的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肥力,在桂西北乐里林场的同一坡面上,选择6年生不同密度(处理1为1 050株/hm2、处理2为1 125株/hm2、处理3为1 200株/hm2、处理4为1500株/hm2)样地,研究其土壤(0~40cm土层)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1)各密度土壤pH为4.91~5.35,但差异不明显。2)各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28~34.70g/kg,平均值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3。3)各密度土壤N/P/K全量依次为0.67~1.60g/kg、0.49~0.99g/kg和11.02~21.56g/kg,平均值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4)各密度土壤速效N/P/K含量依次为79.4~143.0mg/kg、0.6~2.0mg/kg和194.5~959.2mg/kg,平均值依次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5)各密度土壤有效Ca/Mg/Cu/Zn/B的含量依次为397.8~959.2mg/kg、90.1~164.9mg/kg、0.45~1.25mg/kg、0.54~2.25mg/kg和0.11~0.21mg/kg,除Ca含量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外,有效Mg/Cu/Zn/B含量与密度的关系不明显,差异微小。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当前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农村文化建设的薄弱和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威宁县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土壤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威宁县沙河小流域坡耕地本底资料,为草海湿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全氮(0.06 g/kg)、水解氮(17.90 mg/kg)、全磷(0.02 g/kg)均处于国家六级水平;全钾(20.53 g/kg)、有效钾(512.96 mg/kg)分别处于国家二级和一级水平;有机质含量表现下部(23.32 g/kg)>中部(17.93 g/kg)>上部(14.41 g/kg),差异显著;氮、磷、钾及有机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沙河小流域坡耕地养分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为紫苏高油和高亚麻酸材料的筛选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检测相结合方法对30份贵州紫苏资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0份贵州紫苏的含油率为34.136%~49.151%,平均42.496%,变异系数为8.377。含油率高于46%的材料有6份,其中,正安紫苏-1的含油率最高,达49.15%;其次是织金紫苏,为48.76%。2)在组成脂肪酸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6.636%~91.459%,平均89.055%;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391%~10.479%,平均9.149%。在所有脂肪酸成分中,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平均为64.153%;油酸其次,平均为14.023%;硬脂酸最低,平均为2.247%。3)在30份贵州紫苏材料中,以贵定紫苏-1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8.54%,正安紫苏-1最低,为60.337%;亚油酸含量以正安紫苏-1最高,达14.076%;六盘水紫苏-1最低,仅8.848%;油酸含量以绥阳紫苏-2最高,达17.580%;贵定紫苏-1最低,仅10.665%。  相似文献   

18.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施用枯草芽胞杆菌( Baci l l ussubt i l i s) BLG01 与覆盖对香蕉长势、枯萎病病情 指数、枯萎病病原菌(Fusar i um oxyspor um f .sp.cubense,FOC)与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在香 蕉移栽 100 d 时,不同覆盖模式下,施用 BLG01 能促进香蕉生长和提高枯萎病防治作用,其中以玉米覆盖与共同施 用 BLG01防治作用最显著,香蕉株高、茎围、地上部、地下部鲜重和防效显著提高,病情指数下降了 43. 07% ~60. 56% , 根际 FOC 的 l ogCFU 降低了 72. 15% ~131. 18% ,可培养细菌数量的 l ogCFU 增加了 31. 21% ~35. 02% ;相关性分析表明, FOC 与细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施用枯草芽胞杆菌结合覆盖可促进香蕉生 长,降低枯萎病病原菌数量,提高根际可培养细菌数量,增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植物细胞壁降解酶高效降解细胞壁的机制,用 RT-PCR 方法对 Q7-31T 菌株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片段进行克隆,使用 Prot-Param、SOPMA、ProtScale Server 等软件对质谱鉴定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将 Q7-31T 菌株植物细胞壁降解相关酶归为 GH5家族内切葡聚糖酶、GH7家族内切葡聚糖酶、GH7家族外切葡聚糖酶和 GH10家族内切木聚糖酶4类酶。这些相关酶类为中等分子量大小,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4种元件构成,其中无规则卷曲的数量最高;均为亲水性酶,磷酸化位点比例较高,存在1~2个糖基化位点;均存在较高比例的催化结构域,三级结构呈中空的 C 字形。结论:少量的糖基化位点、高比例的催化结构域、多变的三维构象、大量的磷酸化位点与高效的协同作用方式可能决定 Q7-31T 菌株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对细胞壁的高效降解。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农业新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以四川省连片特困地区29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对良种技术、土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文化程度、技术培训、参加合作组织和担任公职是影响农户对良种技术、土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人数、外出务工人数比例、家庭收入因素对不同类型农业新技术的农户需求均没有明显影响,性别、贫困状况、生产经营面积和农业经营类别对不同类型农业新技术的农户需求具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