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夏马铃薯—玉米—秋白菜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表明夏马铃薯间作套种是提高耕地利用率及耕地面积的单位产出,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种间作套种模式对朝天椒田间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对小麦—辣椒、玉米—辣椒、小麦—玉米—辣椒这3种间作套种模式下朝天椒(Cap-sicum annuum var.conoides)的田间生态和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朝天椒单作模式相比,间作套种模式可降低田间土壤的根际温度、提高相对湿度、减少光照度。朝天椒的病毒病和疫病病株率、害虫蛀果率均显著降低,产量和产值升高。3种间作套种模式中,小麦—玉米—辣椒模式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玉米和白菜通过合理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高矮秆作物的立体生长空间,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大大提高种植效益。2004年,河北省磁县示范种植马铃薯间作春玉米,玉米套种大白菜的间作套种模式,实现了一年三种三收、经济高效的目标,平均每667m2效益超过3000元,比常规小麦—玉  相似文献   

4.
<正>间作套种是新兴的集约化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和人工的大量投入,提高土地作物总产量,从而实现农业高产。萝卜进行间作套种能有效缓解土地使用问题,防止与其他农作物争地的情况。常见的间作套种模式有玉米地套种萝卜、烤烟地套种萝卜等。以下介绍萝卜间作套种栽培关键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东省平阴县采用综合技术措施,小麦、菠菜、西瓜、玉米、大白菜多层次间作套种,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是实行带状种植,小麦间作菠菜后套种西瓜、玉米、大白菜。  相似文献   

6.
浅谈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利用了玉米与大豆两种经济作物的生长特性互补,可充分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收入。本文首先对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当前成熟的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模式种类,最后对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业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我国在一些地区实行了套种技术,这样既做到了土地资源地合理使用,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但是套种要满足一些必要的生长条件,还要进行适当地管理,小麦间作玉米套种大豆技术是我国地区实行的一种套种技术,本文对小麦间作玉米套种大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夏红芋、玉米间作套种的增产机理,总结了淮北地区红芋与玉米间作套种模式、套种栽培技术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朝天椒无公害间作套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间作套种能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土地、光能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该文介绍了朝天椒与玉米间作,小麦、朝天椒、玉米间套,柘椒1号与小麦套种,柘椒1号与西瓜、甜瓜间套,朝天椒与大蒜套作,朝天椒与春棉间作,幼龄经济林间作朝天椒等套种技术,可以在黄淮地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是一种玉米带与大豆带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玉米大豆的一季双收。山东省作为国家重点推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的试点区域,承担着推广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管理技术的重任。基于此,本文以山东聊城为研究对象,探讨聊城地区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管理技术,以期提升聊城地区玉米大豆的种植效益,促进山东地区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1.
关中灌区间作套种的带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陕西关中平原较高水肥条件下,间作套种的产量、产值和产能分别比单作复种增加10—15%、14%和10%。间作套种,带型是关键。宽带型中有的无间套优势,有的优势甚小。模糊综合评判表明,窄带型中,小麦玉米两茬套种,2.5尺带较佳,小麦玉米和大豆三茬问套,3.5尺带最优。本文还讨论了影响小麦产量的边际效应,实播面积和玉米对带型反应的敏感性,以及间作大豆的光竞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够全提高农业产量、降低病虫害影响,间作套种技术已经成为了很多地区农业种植的首选方案,对推动种植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山东济宁周边地区大力发展西瓜—棉花间作套种技术,并且多年研究、实践应用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间作套种技术进行分析,进而探究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切花芍药土地利用率及产出效益,根据市场需求,在每年6月至来年2月在切花芍药的大田进行间作套种。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适宜切花芍药行间进行间作套种遵循的3个基本原则,2种主要模式及甜糯玉米、菠菜的间作套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争地矛盾,充分利用烟田收获后闲置剩余肥力套种玉米、间作小麦或油菜,提高复种指数,达到粮食增产、经济增收双重目的,2010年振太乡农业工作站举办烟田套种间作示范样板31.33hm^2,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秋后烟田套种玉米、间作小麦或油菜栽培技术。这项技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柴胡是华池县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之一,其发芽期和苗期喜中度荫蔽,成年植株生长需要充足阳光。但由于柴胡种子发芽慢,很难实现田内全苗,严重影响了柴胡的种植效益。华池县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生产实际,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发现柴胡与直立性强的作物荞麦间作套种能很好地解决柴胡苗期遮阴保湿的难题,利于保全苗的同时又不影响当年套种作物荞麦的产量。本文总结了柴胡与荞麦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既促进了柴胡增产增收,又帮助农户增加了经济收入,为本县及周边地区相关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2012—2015 年在广西桂平开展了木薯间作套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试验及示范。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技术,分析了2014—2015 年木薯间作套种西瓜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示范基地采用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模式大约比纯种木薯增收110.1%,比纯种西瓜增收90.8%;辐射区间作套种大约比纯种木薯增收129.0%,比纯种西瓜增收77.5%。研究结果为木薯间作套种规范化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 玉米、高粱都是高秆、须根作物,二者间作并不符合作物间作套种原理,其共生期长,争夺水分养分,又相互郁蔽不利于通风透光。但是,随着地膜覆盖新技术的采用和物质能量投入的增加,使得在传统技术体系下不适宜的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变为现实。一、高粱间作玉米的依据高粱间作玉米能否进行,解决争夺养分的问题是关键。隰县处于晋西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年平均降雨量500—570毫米。深厚的黄土层具有良好的蓄水保水性能。0—20厘米耕层土壤有机质只有0.6%左右,农田化肥投入量每亩20—35公斤,必须通过增  相似文献   

18.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对于土壤的营养以及日照和温度都能够进行良好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根据花生玉米的间作与单作两种种植方式进行的对比试验与对套种技术的分析可知,利用花生套种玉米丛播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单位面积的土地收益。选用合理的配比还能够减轻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并提高玉米的收益。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种植方式,需要大力的提倡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也出现大批的新型农业经济体和新型的农业种植模式,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热、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又可实现共生期间水、肥共享,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在馆陶县研究试验了几种粮棉菜间作套种模式,其中以玉米—结球甘蓝—辣椒间作套种收益较高,该模式亩产鲜食糯玉米穗约800个(市场价高)、结球甘蓝约1000千克、辣椒约2000千克,亩收入8000元,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鲁南地区多年玉米大豆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结合当前粮食规模种植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通过玉米和大豆科学合理间作,按照大小垄种植模式,集成推广品种改良、行株距调控、化学除草、植株化控、机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稳定玉米产量,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扩大鲁南粮食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探索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